“互联网+”背景下法律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2021-11-10 19:05戴逢源廖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戴逢源 廖钰

摘要: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不断深入,法律服务快速转型是司法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法律援助集智力资源、专业能力和人力成本优势于一身,再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 开辟出新的法律服务方式,打造“互联网+法律服务”平台。本文从介绍“互联网+法律服务”背景出发,結合实际项目“华仁律资”的成果,向读者展示新时代法律服务的创新点、具体实施方案,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法律服务、华仁律资

一、“互联网+法律服务”的时代背景

司法部制订出台了《司法部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提出“建设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司法行政改革的总抓手” 使零散的法律服务块状资源得以在大平台聚集,成为“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要全面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是新时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新要求。

二、“华仁律资”平台发展现状

互联网时代全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法律在线服务平台“华仁律资”应运而生。目的在于打造专注于法律垂直领域的知识分享与共建的平台,引进各高校法学专业人才,从而形成法律服务平台,使法律服务的市场更加扩大化、深入化。

(一)“华仁律资”的创新点及核心优势

为法学学生(法律服务提供者)、公众(法律服务需求者)提供一个专业的法律服务平台,这个平台的建立必然是双赢的,也是融入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的重要举措。

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运营机制上:

1、数据分析机制。利用大数据信息服务提供案件的筛选和分类,平台整合了大量的裁判文书、律师事务所信息、法院信息等大数据,为法律从业人员和和当事人提供检索功能。

2、人才培训机制。注重专业方向法学人才的培养,对所有在平台注册的法律从业者的信息进行详细整合,最后按照从业者最擅长的科目进行分类,根据个人所长来分配案源。

3、信息反馈机制。对每一次法律援助进行适度监督。法律从业者接受案件后,专职监督人员进行跟进监督,检查流程是否合理,检查案件的状态是否正常;法律服务者是否按照平台章程办理案件,对未能及时跟进办案进度的进行督导提醒;对未上传案件处理实际进展的律师进行记录。

将创新点转化为优势表现为:

1、华仁律资平台能够注重培养法学生的专长。收到公众的法律问题后,经过大数据分类,平台让每一个法律从业人员都能够接到适合自己的案子,从而发挥自己的特长。在非诉讼业务中,客户可以在网站上选择由人工智能处理。

2、华仁律资背靠法学院,具有大批的法律专业人才。其中包括司法经验丰富的在职教师和退休教师,具有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并有大量的可自由支配时间;高年级法学生也可以提供合乎水准的法律服务,以专业角度解答问题

三、“华仁律资”在实践中暴露的问题

(一)公众对“互联网+法律服务” 认识不足

高校的法律服务平台的知名度偏低,且有很强的地域限制。从平台层面来讲,一些法学生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了解不够,没能深刻认识背后的价值,所以不愿加入平台。从受众群体来讲,某些公众对“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并不了解,不知晓“华仁律资”平台,不愿从网上获取法律援助服务。

(二)平台共建与数据共享不足

华仁律资”在实践中暴露出:各业务、各系统间独立运营,系统信息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协同化程度远远不够。

(三)技术水平和运营机制有待进一步强化

大数据建立属于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对于专门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是极高的。其次,运营机制也需要增设专门人员来负责。“华仁律资” 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后,运行、管理、维护相关的配套制度尚未健全,无法支撑平台高效运转。

(四)加强客户对“华仁律资”法律服务平台的黏性。

目前,平台客户的咨询行为难以转化为消费行为,消费需求不深入,且众多客户登录频率低,稳定沉淀的客户少。急需找到提高用户黏度的出路,加深双方彼此的信任,形成一定的依赖性,建立良性的交流平台。

四、改善“华仁律资”现状的对策

(一)拓宽宣传路径

增加网络搜索工具,寻求与信息工程学院、传媒学院合作,借助其专业技术开发出“华仁律资”微信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拥有强大流量和无需下载的优势,甚至可以取代APP。同时加大在掌上APP、微信小程序、QQ、微博、贴吧、公众号等平台的宣传力度。

(二)完成数据融合

精准高效。由法学院牵头,与其他有类似平台的高等院校交流合作,共建共享数据。打造数据可视化平台,以技术管控为支撑,奠定数据共享的基础,使其能够方便和有效的进行法律服务。同时定期进行数据收集、分析,预测服务需求,合理安排服务资源。

(三)加强运营管理

平台只是法律服务载体,而整个服务体系是否能有序高效运转,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运营管理是关键。统一对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执业身份、资格、专业素养、技术水平进行审核。加大集中监控力度,审核、指派、跟进咨询和服务的订单,跟踪案件进度和客户满意度评价。

(四)克服营利压力

筛选已经稳定在平台的用户,树立典型客户,广泛宣传。稳定客户激励新的用户加入,并深度咨询,提升用户的咨询付费意愿。

五、结语

“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模式是未来的主流经济模式,互联网正在改变它所能改变的一切,传统的法律服务体系与互联网相融合,正发生着巨大变革。而法律服务行业,比任何一种领域都渴望这种发展的到来。这也是无数创业者的机遇,“华仁律资”能否搭上这趟时代列车,还需创业团队付出努力。以应用为导向进一步推动法律服务的转型,实现系统的改良升级;通过平台建立更为高效的用户链接,让客户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打造符合城市发展进程的法律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亚龙. “互联网+”背景下法律服务的困境与突破.法制博览,2019年01月(上)

[2]王林.构建 “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思考.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专栏

[3]冯海燕,郑先达,骆锐,孔鹏德,杨晨辰.浅谈互联网法律服务业的发展,法制博览,2018.09(中)

基金顶目:本文为湖北省2020年度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法律服务的创新与实践——以‘华仁律资’为例”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201913634010X。由武汉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武汉学院法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韩三平:中国电影行业遇到的最大变革是“互联网+”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