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博物馆“荣九”款内画鼻烟壶研究

2021-11-10 20:03张蒙孙静杜玥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博山鼻烟壶玻璃

张蒙 孙静 杜玥

新乡市博物馆藏一件“荣九”款内画山水人物鼻烟壶,长方形椭圆体,高5厘米,宽3.5厘米,瓶盖和牙匙遗失。内壁一面绘制庭院中一处景物,两侍女手持团扇,坐于庭院桌几旁,旁边有一棵苍松和一块太湖石,侍女面目清晰秀丽。另一面绘制一幅山水画,远处山脉层叠,树林茂密,一处村落掩映与山水之间。近处古树苍劲,流水潺潺,水边和远处各有村落交相呼应。题记:“文堂六兄六人雅正,荣九作。”整幅画作工笔细腻,意境深远。

鼻烟的传入和鼻烟壶的盛行

烟草原产于美洲大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将其带到了欧洲,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烟草大致与明代晚期由几条路线传入我国,其中一条在明初由吕宋国(即今天的菲律宾)传入福建漳州等地区,并大量种植,后遍及大江南北。另外一条由北路经由葡萄牙商船将烟草传至日本,再由日本传入朝鲜,后由朝鲜商人输入沈阳。烟草最初被称为“淡巴菰”、“淡肉果”,又由于烟丝色泽金黄,吸之可以醉人,又名“金丝醺”。

鼻烟是一种高级的配置烟。人们将富含油分且香味的烟草烤制后,将粗茎去除,经过碾碎、筛选,制成粉末,再配以各种香料(玫瑰、茉莉、梅花、麝香等)调制而成鼻烟。后装入密封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就可以使用。鼻烟不用火点,直接用鼻嗅闻,主要成分为烟碱,有行气、止痛、解毒等药用价值。鼻烟在我国出现并盛行的时间,莫衷一是,较为常见的说法是十七世纪末期,大概开始于清康熙年间。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对鼻烟都非常喜爱,上行下效,鼻烟开始在朝野上下盛行起来,并逐渐在全国形成了一种风尚。

鼻烟虽然是自西方传入中国,但是我们用来盛放鼻烟的器具却是模仿中国古代的中药瓶样式,最初也是称为“鼻烟瓶”,后才改称“鼻烟壶”。鼻烟价格昂贵,一两鼻烟,名贵的,需要数十两白银,即使品级较次者,也需数两白银。所以,盛放鼻烟的鼻烟壶就十分讲究,《烟谱》中有“所贮之瓶备极工巧,多用玛瑙、琉璃、玳瑁或洋瓷、金银为之”的说法。鼻烟壶的材质包罗万象,造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扁壶形、圆壶形,除此之外还有葫芦形、橄榄形、瓜棱形等仿照植物形状的样式,并配以圆盖牙匙。这些小巧玲珑又精巧别致的鼻烟壶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上层贵族的青睐,康熙皇帝就曾命内务府在各地仿制,以备赏赐之用。

清代玻璃产业的发展和玻璃鼻烟壶的兴起

我国的玻璃生产历史悠久,根据现存出土文物资料推测,最迟我国周代初期已有自制玻璃,称之为琉璃,及至清代,我国生产玻璃的历史有三千年的历史,范围遍及全国。清代西方玻璃制品随着外国商队传入中国,同时带来的还有不同的玻璃制造术。清廷吸收通晓玻璃制造的传教士进入内廷机构,促进了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的改进,使得清朝的玻璃生产在技术和产量两个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盛放鼻烟的器具中玻璃瓶(壺)占有很大的比重,康熙三十五年内务府曾奉诏在内务府设立玻璃厂,为宫廷生产玻璃制品,其中尤其以各式玻璃鼻烟壶的数量最多。清朝历代皇帝多用玻璃鼻烟壶赏赐八旗蒙藏贵族、文武大臣和外国使者。仅乾隆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由皇帝向内务府造办处“交办赏用玻璃鼻烟壶五百个”,可见当时的制作数量之大。

鼻烟壶特别是玻璃鼻烟壶的制作在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的繁盛之后,国库不再大量供应物资维持鼻烟壶的生产,而是使用前朝留下的鼻烟壶,清宫造办处的鼻烟壶产量、品种大大减少,且做工也大不如从前,鼻烟壶的制作逐渐走上了衰落的道路。这时,内画鼻烟壶悄然在民间兴起,为此时的鼻烟壶的制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内画鼻烟壶一经问世,就在鼻烟壶艺术天地里独占鳌头。

内画鼻烟壶的盛行

内画鼻烟壶是在高度透明的玻璃炼制和掏膛技术的广泛成功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件神奇美妙的内画鼻烟壶作品的产生,首先要有能够制作内画鼻烟壶的原料,以透明玻璃为主,透明度较好的水晶也可以用。其次,进行磨砂处理,即用金刚砂、小铁球和水在壶内来回晃动,使内壁细而不滑,达到颜料能够附着其上的标准。最后,用弯曲成钩状的竹笔沾上颜料在壶内壁上反向作画写字,进行艺术创作。内画技艺将书法和绘画的精髓溶于内画壶内,内画艺术匠师们凭借精湛的书法绘画技艺和敏锐的感觉,在方寸之间笔下生花、运用自如,达到了鬼斧神工的效果。

内画鼻烟壶技艺始创于清朝乾隆时,在嘉庆年间趋于成熟,至光绪年间走向高峰。同时内画鼻烟壶的艺术创作主体开始由统治阶级转向了民间,民间匠师们将自己的创作绘于鼻烟壶内壁,并在自己的作品上留下个人的书名和款识,其个人艺术风貌对鼻烟壶的艺术风格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现有的关于内画鼻烟壶的最早记录是嘉庆丙子年(1816年)甘桓的作品,甘桓原名甘桓文,笔名一如居士、半山、云烽等。相传干桓喜用壶身较厚的水晶鼻烟壶,其作品主要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主,以深墨色为主,兼用浅色做衬和点缀。他的壶均为正反两面,正面常绘国画,背面题诗,字体多以行书、草书为主。

之后内画鼻烟壶大家辈出,有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毕荣九、丁二仲、张葆田等几十余位内画名家。

鲁派内画鼻烟壶和毕荣九其人

山东博山是我国清朝时期重要的玻璃产地,并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博山地区土地贫瘠,无法发展农业生产,但是当地却蕴藏着大量的紫石英、硝酸钾、煤炭等自然资源,为玻璃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时博山有对外交通贸易的良好地理条件,所以,博山自明代起就有玻璃制造业,并因清代玻璃鼻烟壶的盛行,而得以迅速的发展。清康熙朝以后,清宫造办处的主要匠人多来自山东博山,并且北京玻璃鼻烟壶制作的“三大家”,其原料供应地也是以博山为主,可见当时博山玻璃制造业发展之盛。

虽然山东博山有领先的玻璃制造业,生产了许多精美的玻璃鼻烟壶,但是仍落后于北京内画鼻烟壶得发展,清光绪十六年,博山内画艺术家毕荣九将内画艺术从北京带到了博山,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后来的鲁派内画艺术。

毕荣九名宁清,山东博山人。他擅长书画,创作题材广泛,有山水、人物、鸟兽等,往往画面生动传神、构思奇巧,极富文人画风。相传山东巡抚张曜得到一件毕荣九创作的《云龙》内画鼻烟壶,进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十分欣赏,大加赞赏,从此毕荣九名满天下。当时清朝政要等都纷纷登门造访,以期能得到一件。很多外国客人也专程造访,很受时人敬重。

毕荣九之前的内画鼻烟壶都是亮膛内画鼻烟壶,壶内壁光滑,不能画复杂题材的作品,艺人技艺难以得到施展。毕荣九改进了壶膛的内壁,将水和铁砂注入壶内晃动,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获得成功,这一工艺在博山被称为“涮里”。经过涮里后的壶内壁非常便于颜料着色,不易脱落。同时,毕荣九利用博山本地的高级琉璃水晶料作壶胚,所绘制出来的鼻烟壶着色牢固,色彩晶莹剔透。毕荣九为人纯朴忠厚,没有工匠的保守,对于登门求教者,无不谆谆教诲、倾尽所知,很受时人敬重,收入众多入室弟子,成为博山内画艺术的创始人,并与北京画派的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等同享盛名。后因博山内画艺术发展成为鲁派内画体系,毕荣九后被称为鲁派内画艺术的开山鼻祖。

结语

身怀绝技的内画大师们,凭借自己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精湛的书法绘画技艺,在方寸之间妙笔生花,使小巧玲珑的鼻烟壶成为精美的艺术品,向大家展示了中外文化结晶。二十世纪,鼻烟逐渐被卷烟替代,鼻烟壶也大多进入了博物馆,但是它依然给世人留下了灿烂多彩的文化享受。

参考文献:

[1]杨伯达.鼻烟壶:烙上中国印记的西洋舶来品[J]东方收藏,2011, 3:10-12;

[2]张维用.玻璃鼻烟壶[J]玻璃与搪瓷,1988,3:50-52;

[3]杨伯达.清代玻璃概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3,12:5-16

新乡市博物馆 453000

猜你喜欢
博山鼻烟壶玻璃
博山“四四席”礼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淄博博山琉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
还看民国博山陶瓷
玛丽庄智博夫妇与中国鼻烟壶的半世情缘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娇嫩”鼻烟壶忌油烟怕日晒
智擒掉包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