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常规品格教育

2021-11-10 23:43耿霞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幼儿园

耿霞

摘要:许多事实表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素质比获取知识更为重要,习惯是反映人的素质的重要方面。幼儿的日常活动涉及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研究人员将日常生活的常规分为:日常生活的常规,公共活动的常规和基本的道德常规。通过对幼儿园日常活动现状分析,本文讨论幼儿园日常活动中的常规幼儿品格教育。

关键词:幼儿园;日常活动;品格教育

从古至今留下一句谚语∶"3岁看大,7岁看老",也就是所谓的幼儿行为养成的最佳期是3岁~6岁,这个阶段养成的品格会跟随人一生。如果错过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品格习惯就很难形成,之后再进行改变就更困难。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品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幼儿园日常活动品格教育的目的

正如访谈中一位老师所说:“品格是我们顺利完成各项活动的保障,是基础,也是前提。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时间观念,吃饭、喝水、上厕所等这些事情很有可能是在边玩边做,更有甚者,还有的家长到现在还追着、哄着孩子吃饭呢。在家里,孩子的活动也没有人安排,基本上都是随性的,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说话就说话,想在家玩就在家玩,想出去了拉起爸爸或妈妈就往外走,不去就不依。所以,在孩子一入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会重点培养孩子们的品格,是培养品格的关键时期,培养好了,到了中班、大班就好带多了。

2幼兒园日常生活活动品格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实施领域分布不均

品格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活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则分布较少,品格教育领域分布不均易出现重养轻教的现象。通过观察幼儿园的生活关系,发现幼儿的日常需求过高,有时甚至严重限制了幼儿的生活。幼儿现在正处于语言发展期,加上孩子好奇、好动、好问、好亲自接触的特点,导致有时教室会非常吵闹,看起来显得非常无序。教师往往为了方便管理,会采取发号施令的方式来命令幼儿安静下来,或是提高嗓音或是选择一两个最为吵闹的孩子叫上前,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批评,希望其他孩子能够吸取教训。

2.2监督执行不到位

研究者发现,教师不管是在品格制定还是监督执行的方式上为了让幼儿接受品格,常常会使用一些命令式的语句和灌输式的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确实能起到作用,但是都是短暂性的。幼儿处于无道德期,规则意识有限,所以如果幼儿不能真正的理解什么是规则,他们就很难保持一致性,做到教师在面前和不在面前一样。此外,教师在真正的教和被访谈时的说法也存在出入,具有不科学的地方。根据之前对教师访谈,尤其是在问到具体事例的做法时,教师的回答都基本是会采取温和的方式去处理,但是根据研究者的观察,教师往往在面对真实状况时会采取一些粗暴的方式来强制幼儿去接受品格,去接受教师的要求。

2.3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限制

在与教师的访谈中研究者得知平时教师的工作非常的繁忙,导致平时的品格教育可能就不会那么注意细节。还有的教师表示虽然知道品格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来制定,但是为了方便管理,所以在实施的时候总是会有偏差,易忽视孩子的需求。在品格的内容方面我们就可以发现在生活品格上有大量的规定,且都是以“不许”、“不要”等禁止性的命令开头。尤其在午睡和吃饭环节更是如此,每天都会上演教师和幼儿之间“猫”和“耗子”般的争斗。就研究者的观察,这一组的小朋友在平时的吃点心环节和吃饭环节都是会比较慢,因为他们吞咽和咀嚼都是属于缓慢型。

3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品格教育对策

3.1合理布局品格教育的实施领域

品格教育的实施领域应合理分配。对生活习惯的过多关注会引起教师对幼儿人身安全的关注,而对幼儿安全的过多关注则会对幼儿其他领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保护技能”,建议“为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幼儿安全教育等,制定所有幼儿安全要求,确保他们在幼儿园的安全,因此几乎所有幼儿园都把幼儿安全放在首位”近年来,虐待幼儿的发生率很高,孩子的父母对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安全性有很大的怀疑,当他们回到家中时,他们会问老师是否看到孩子受到伤害,即使他们很小还是有伤口。父母,舆论有保障密切关注幼儿。政策要求、社会的关注都使幼儿教师在幼儿安全方面极为小心,幼儿稍作一些有可能会危害安全的动作都会被喝令制止,只要班级里一出现事故,教师就会被问责,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品格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指向幼儿安全。

3.2制定合理的幼儿园品格教育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需要主题丰富的教室布置、合适的玩耍与学习的空间和充足的玩具数量等,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因物质的不足而引起的不良行为。幼儿只有一种安全感,属于集体。教师应在日常课堂上营造和谐爱心的氛围,与孩子们建立公平民主的关系,并利用真理,善良和美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信任和和谐的心理环境。教师可以选择童话,寓言以及其他包含真实,善良和美丽的故事。每当他们听到主角被童话欺负时,孩子们就会非常生气并引起同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友善和理解,只要能够轻松地将这一爱心扩展到该地区的孩子们,在对孩子们的信任和尊重得到满足之后,他将更愿意与老师的日常活动合作。

3.3利用游戏让幼儿理解品格

既然游戏与幼儿的关系如此密切,那么教师也是可以用游戏来达到品格教育的目的的。比如说品格中有一条是要按类收拾玩具,将玩具放回家。幼儿可能对有序不太理解,这时教师就不能抽象地解释,那教师就要在游戏中加以说明。比如教师在组织玩建构区时,因为积木都是有不同的形状,为了下次使用方便,一般都要求按形状分类。在幼儿活动结束后,教师就可以说“哎呀,现在玩具们也累了,要回家休息了,请小朋友们将手中相同的玩具放在一个框里,按类送它们回家。”此时幼儿就可以理解“按类”是什么意思,就可以理解品格的意思。有的时候对玩具形状的认定不是那么统一,那么孩子在商量、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彼此观念的不同,对自己或别人的意见进行质疑和更改,也可以达到“去中心化”的目的。

总结

随着独生子女"4+2+1"家庭生活模式的出现,很多家长给孩子充足的营养、丰富的知识,却忽略了孩子的品格教育。学习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刻,这个阶段的幼儿对环境敏感,需要学龄前老师的指导。才能更具可塑性。

参考文献

[1]王民康.日常生活和个人—赫勒“日常生活”哲学评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1).

[2]衣俊卿.日常交往与非日常交住[J].哲学研究,2019,(10).

[3]郑洁.反思规则教育[J].班主任之友,2018,(1).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基于美德伦理的品格教育思考
发掘生活活动教育价值对幼儿进行行为品格教育的实践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