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近代以来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魅力

2021-11-10 00:03费文清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西学东渐中国特色民族

摘要:“艺术歌曲”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代表作曲家有德国的舒伯特、法国的德彪西等等。而中国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却是诞生在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的特殊时代背景之下的中西合璧产物。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民族、西学东渐、中国特色

一、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波浪式前进

中国艺术歌曲因其产生的社会背景特殊,在发展过程中渐有起伏,总体上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特征。

1.1萌芽之初

19世纪末期,西学东渐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对我国产生的极大的冲击,在音乐领域同样出现一场颠覆性的改变。清政府改良派主张的维新变法思潮推动之下,各地创办起了西式学堂。至20世纪初在这些西式学堂中开设的乐歌课以及传授曲目,即“学堂乐歌”。它以选调填词、浅显易懂为特征;但又要求专业的演唱技法,与随意演唱区分开来。有人说,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诚然,模仿西方艺术歌曲的学堂乐歌即为中国艺术歌曲的萌芽之态。

1.2动荡发展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进入高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充斥其中。在创作技法上有了中国化的探索,代表作有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等。身为语言学家的赵元任在重视声调音韵之外还采用了民间小调,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歌曲。

抗战期间,大后方的创作者用西方的编曲技法搭配中国民歌,并探索民族调式和声,促进了艺术歌曲现代作曲技法的中国化发展。如陈田鹤的《山中》、江定仙的《静境》沿袭前辈们的创作足迹,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走向繁榮

新中国成立后,作曲不仅体现民族的特色性,更体现了地域的多样性,内容上多为歌颂祖国的繁荣昌盛;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水平上升、社会日新月异。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呈现出了更加多元化的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与时俱进、百花齐放。

虽说音乐是一门可以跨越种族、跨越国别的艺术,但它始终不是孤立的悬浮在空中,而是扎根在哪一片土壤,便要开出合时宜的花来。从寂寂无名到声名秀丽,艺术歌曲是在本土化过程中慢慢变成了中国艺术歌曲,浸润在中国气息之中,野蛮生长。

二、探索中国艺术歌曲的民族魅力

2.1诗词章句上,碎玉零玑尽显民族文化;

艺术歌曲这种艺术形式是诗歌与音乐的绝妙结合,其诗意性很强,往往采用优秀的诗作用以歌词。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在于对民族语言的运用,可以凝练的辞藻勾画出意象、营造出意境。这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因此,尽管中国的艺术歌曲一定意义上虽然是“舶来品”,却有着深刻的中国烙印,始终是呈现出“以他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中国化特征。

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曲诗词出自南唐皇帝李煜之手,二度创作之中曲作者贴合词作者亡国之君的身份背景与“往事、故国、朱颜”等意象刻画出的苦闷忧愁形象,采用五声调式编写旋律,将词与韵相结合,声与情合为一,表现出颇具中国特色的美学原则,意境隽永、余韵悠长。赵元任先生曾经提出音乐要有自己的国性,强调具有“中国派”特点的曲调。中国艺术歌曲在“换羽移宫”之间把情感表达浓缩在简练的诗词之中,文学与音乐在其中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展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

2.2作曲创作上,乐以道和尽显民族品格;

中国艺术歌曲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民族品格,以及其包容的姿态接纳多元文化,又在不断地发展中演变了成了如今成熟的模样。尽管在前期我们系统的学习欧美,学习西式的作曲技法,却仍旧不忘探索中国风格,将中国传统音调、民族五声调式与西方的作曲技法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又杂糅西方形构的音乐风格;甚至于一部分艺术歌曲还大胆采用了中国民歌或是为民歌配以伴奏。中国戏曲与民间音乐起承转合的音调亦使得旋律的性格特征更加丰满。

以《枫桥夜泊》为例,《枫桥夜泊》是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创作而来的,在人声和器乐之间加入了民族调式与西洋调式的对比。“古诗词的吟诵、人声、钢琴的伴奏”融情于景、含蓄内敛。再如《我爱这土地》,作曲家陆在易先生以现代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词,将欧洲浪漫主义和声与中国民族风格旋律有机糅合,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独立美感。面对琳琅满目的作曲技法,作曲家们不固步自封、不拘于一格,真正是“以他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2.3演唱技法上,字正腔圆尽显民族气质;

艺术歌曲以其词曲的专业性便知对于演唱者的要求很高。西方的艺术歌曲大多采用美声唱法,众所周知美声发迹于17世纪意大利,意大利语由元辅音组成,其咬字难度和位置统一相对而言较容易完成。然而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虽然也使用美声唱法演唱,但是中国汉语却与传统美声有着极大的分别,汉语的发音构成是字头、字腹或归韵等等,根据尾音的不同发音的结束状态也产生变化。而汉语收尾过程中时刻保持位置的统一,在吐字咬字收尾过程中精准无误,才能从听觉上有“字正”之感。

音乐是运用声音的音响形象来唤起人们心中的心理范式。情感的表达是演唱者的灵魂所在,每一位歌者因其生活阅历、表演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在舞台上呈现出的效果也应该是千人千面的。如吴碧霞所演唱的《枫桥夜泊》在符合原作的思想意图之上加入自己的独到见解,也因此使得她的演唱别有韵致。

三、结语

中国艺术歌曲在长时的发展脉络下,其诗词章句、作曲创作、演唱技法每一部分都流淌着浓浓的民族情,不是无根之木、不是无依浮萍,是早已深深扎根于民族土壤汲取养分,而又立意高远,眼望远方的参天之树。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便是中国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民族气度的最佳写照。

参考文献

[1]岳李.当代审美语境下中国艺术歌曲发展之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6.

[2]逯权.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概况及演唱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9):3.

[3]岳李,周婷.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与演唱特点[J].艺术百家,2016.

姓名:费文清(1995.9—),女,山东日照 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

猜你喜欢
西学东渐中国特色民族
MINORITY REPORT
“西学东渐”一词始于清末而非民初
全国质量奖“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时期政治学学科发展研究刍议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轨迹与时代特征
传承 民族 文化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