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山东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数字化平台设计

2021-11-10 16:42王安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4期
关键词:山东文化遗产物质

摘要: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利用大数据进行非遗文化数字化平台的开发设计是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有效方式。本文分析了当前大数据技术在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中的应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非遗文化数字化平台的设计策略和方法,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分析人们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喜爱侧重点,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递内容更加准确,加快实现“互联网 +”模式下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各环节的有效对接,促进“信息 + 文化”融合创新新模式的发展。

关键字:大数据,非遗文化,数字化平台

任何一种古老文化流传至今,都是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洗礼而熠熠生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世袭传承、口传心授、活态流变的文化珍宝,体现着民族智慧和结晶,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无形无价的文化基因。山东非遗文化亦是如此,想要让其生存下去,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本文对大数据技术在山东非物质文化遺产资源的传承应用进行了研究,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为主,大数据从数据的采集、提炼到分析,其目的就是预测未来,将大数据应用于山东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中。

1 研究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之魂,历史发展长河的艺术瑰宝,是文化实力的核心要素,可以作为一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山东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目前共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8项,国家级名录项目173项,省级名录项目751项,市级名录项目2990项,县级名录项目9369项,如潍坊风筝、潍坊核雕、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高密剪纸、烟台剪纸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和快速发展,数据呈现大规模暴增,大数据时代如期而至。大数据能使人们冲破依靠传统观念和日常直觉运行的思维系统束缚,将决策和行动建立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之上,从而提升对信息资源的功能整合力和运用创新力。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非遗数字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相关机构也在积极探索非遗数字化的应用方式。然而,大数据技术在我国非遗保护领域的运用,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较少对非遗信息的大数据挖掘、管理、分析、利用和创新进行深入研究,所以深入探讨当前我国利用大数据传承与发展非遗问题,对于突破非遗保护困境、创新非遗保护体系、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2 设计策略与手段

本文旨在基于大数据实现非遗文化数字化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非遗信息的采集、保存、检索、再现、整合、传播和利用,可以较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实现古老与现代的有机对接与融合,从而为非遗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条件和手段。

(1)数据收集。在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数据收集过程中,信息的来源分为多种不同途径,既有在传统方式采集和传播的信息,如非遗资源或传承人所在地区,文化馆、图书馆或博物馆等现场档案资料、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传媒发布的信息,又有利用新媒体传播和保存的信息,如网页、电子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论坛、社交平台等,这些信息有同构、异构的不同特性,也有结构化、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不同属性,需要利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式进行加工。另外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种类繁多,每一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和关键词,除了利用上述途径查询到的相关信息,还应通过查找历史书籍或相关典藏资料,收集非遗资源有关的历史背景、发展基因、民族特性等,收集更多的关键词以及包括朝代、年限、相关人物、作用、分类及其它周边词汇,以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保证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有效性和更大效能。

(2)数字化平台的模块设计。平台的主要功能就是对非遗信息进行存储、规划和利用,系统的存储单元是HDFS系统,它能够将非遗信息环境资源进行存储,然后对其进行分类规划,使得众多的非遗信息数据更加明确、有条理,Hive还可以建立新的数据库系统,使得复杂的非遗信息能够进行归类,从而有利于规划。利用Hadoop技术设计的非遗文化数字化平台分为三大模块,首先是登录模块,然后是数据选择模块,其中就会包含许多的非遗信息数据,最后就是数据呈现模块,用户即可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3)确立非遗保护大数据思维。从传统思维到大数据思维的转变,是大数据引发社会深刻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确立大数据思维,才能充分认识、接纳和驾驭大数据,更好地挖掘和利用大数据的功能,实现和增强大数据的价值。推进大数据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发展,要实现思维转变,培育和确立非遗保护的大数据思维。通过对非遗大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能够比较全面清晰地了解非遗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掌握非遗项目的知名度与关注度及其动态变化。

(4)保障传承人深度参与。切实解决传承人主体缺位问题,成为防控和化解非遗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表层化、功利化、庸俗化及过度虚拟化等弊端和风险的根本性措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整个过程,不仅不能脱离传承人,而且要围绕传承人展开,保障传承人深度参与其中并扮演关键角色。要充分尊重传承人对非遗项目的自主传承权利,避免影响传承人正常的传承行为和生产生活。要通过传承人与其他参与方的深度交流,使合作各方都能够理解传承人的生活世界及与非遗项目相关的地方性知识,从而为在数字化过程中保持和体现非遗本真性奠定共识,形成准则。非遗数字化必须遵循客观记录原则,尊重非遗原貌,彰显项目精髓,全面、立体保存非遗项目信息,将虚拟现实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真实全面记录的基础。

3 应用价值

本文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设计与开发非遗文化数字化平台,通过总结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词,建设数据分析平台,进而分析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好,从而实现更有效和意义深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挖掘应用。将大数据应用于山东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中,一方面可以提高社会效益,提高山东文化的知名度,提升当地城市的品牌形象,为山东非遗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大数据分析充分挖掘山东非遗的文化精髓,开发网络课堂、网络直播、文创产品等新模式的发展途径,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山东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将无形资产变为物质财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保护和利用好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升公众素养、服务五大发展美好山东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祐昕,吴波,麻蕾.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非遗活化研究[J].新闻大学,2013(3):66-71.

[2]张吟.基于“非遗”艺术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初探.中国商论,2017(13).

[3]黄永林,谈国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51(2):49-55.

作者简介:

王安量(1981-)男,山东德州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

禹城市融媒体中心 山东禹城 251200

猜你喜欢
山东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我和我的家乡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山东老家规 (中)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