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特色课程研发与实践的研究

2021-11-10 02:34庞玉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2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研发实践

庞玉英

摘要:《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这些纲领性文件的颁布,为小学校本特色课程开发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本文结合我校长期开展的课题研究项目“小学校本特色课程研发与实践的研究”,就玉州区万秀小学校本德育课程《时节之美》的研究情况予以分享,以期为推动学校德育教育推进、德育课程建设、德育教育实施提供助力与铺垫。

关键词:小学;校本特色课程;研发;实践;研究;德育课程

校本特色课程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特别宽泛。且由于地域实际不同、校本实情不同、学生现状不同、资源配备各异,以致德育校本课程的研发,也应以地域特色为载体,构建起系统、规范、完备的校本特色课程体系。并从学校整体的特色课程体系、学科领域的特色课程群、具体独立的校本课程领域出发,使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二十四节气成为学校校本特色德育课程开发的重点。就蕴含于“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文化、地域资源、教育故事、育人思想等融入校本德育特色课程范畴,对学生的思想认知、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开展洗礼、熏陶、感召,来促进校本特色德育课程研发的开展,为完善校本德育体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提供保障。同时,教师在研发以《时节之美》为辅助的校本德育课程时,还需充分兼顾学生的认知特性与身心现状,尽量使课程的内容、项目、定位、导向等呈现出多元化、生动性、开放式特性,为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深度实践、充分践行搭建平台,以借助《时节之美》校本课程作用的发挥,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落实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潜质的激活,为学生提供更多锤炼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的认知体验中获得发展需要满足。但是,由于很多小学学生在思维、认知、理解等能力上比较欠缺,以致教师在构建校本特色德育课程体系时,应尽量提升其趣味性、丰富性、多元性,为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提供铺垫。因此,教师在设定课程内容时,应尽量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深度融合,以避免由于课程内容比较单一、枯燥乏味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校本特色德育课程作用的发挥。使那些浅显易懂、简单明了、趣味生动的课程项目进入学生视域,为其成长与发展提供助力。多在课程中融入一些小故事、小图画、小绘本,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反应,就课程内容予以适时调控,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课程体系。例如,借助蕴含故事特质的校本特色的课程《时节之美》,就学生日常生活领域的各类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传统文化、绘本故事等融入课程领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洗礼,获得熏陶,以调动其弘扬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又如,结合地域特色文化,并关联对应的传统节日,就其背后的故事素材、演变历程、文化背景等予以研发,采用最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式予以呈现,来丰富校本特色德育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的认知构架。

二、渗透必要的实践项目,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小学学生德育的实施,应彻底摆脱口头说教、刚性引导的误区,尽量使一些鲜活生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得以深度渗透,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深层次感知中参与课程实践,获得认知发展。而蕴含着实践特质的校本课程的研发,则可以让孩子们在做、玩、学中获得各方面素养的深度塑造。因此,教师应以实践性课程项目为引领,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动脑去观察、感知、体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手、眼、脑三者协调共用的基础上获得锻炼与提升,有所发展与成长。同时,还可以在实践性课程中融入一些辅助性游戏元素,促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借助实践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研发《时节之美》校本特色德育课程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选择性较多、趣味性较强的调研主题,组织学生结合不同“节气”,自主其课外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课程素材,并就所搜集的课程资源予以适时整合、科学归类,然后在课内定期交流、分享,来完善、补充彼此的认知。最后,由教师就这些课程素材予以重构与加工,制作成对应的影视资料、微课素材、绘本故事、德育案例等,发布给学生,来助力于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融入宽泛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认知视域

“二十四节气”涉及的范畴比较宽泛,且基本都源自生活领域。而学校特色德育课程的研发,则应切实拓宽其路径,并借助宽泛的课程资源引领,来实现对学生认知视域的拓展。此外,家庭也是学生生活的主阵地,更是学生发展的寄托,将课程研发与家庭辅助元素融合起来,则是拓宽学校课程内涵的有效途径与最佳选择。因此,教师在研发校本特色德育课程时,应加强对家庭作用的发挥,并在课程内适当渗透一些辅助性家庭体验活动,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一些基本性、常规性探究任务,以培育其良好行为习惯与基本生活意识,进而达到拓宽课程内涵,提升课程效能的目的。例如,借助《时节之美》研发,教师可以设置探究类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家长的引导下去了解不同“节气”的特性,开掘隐含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慢慢养成礼貌待人、勇担责任、勤俭节约、规避危险等意识。同时,在家长协作作用的发挥下,很多比较抽象的“二十四节气”课程项目也会被学生所充分理解,课程研发的作用也会逐步达成,更利于实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与意识的培养。

四、结论

总之,小学特色德育课程是促使学校教育向着内涵化、多元化、深层次发展的基本保证,更是强化学校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而教师在以《时节之美》为引领开发校本特色德育课程时,应加强对校本实际与学生特性的研究分析,并在课程目标设定、课程资源开掘、课程内容构建、课程活动设置中予以深度考量,尽量使所开发的校本特色德育课程更为贴近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并为学生认知、成长、发展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在研发建立在《时节之美》基础上的校本特色德育课程时,应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育人导向,不断丰富、完善、拓宽学校德育教育的内涵与外沿,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校本特色德育课程的辅助下积极动手、勇于参与、勤于思考、探究体验、丰富认知。另外,教师还需要切实发挥好生活素材与课程活动的作用,尽量使所研发的校本特色德育课程彰显出显著的生活化与活动化特质,實现对学生认知体验的不断丰富,在确保校本特色德育课程作用与功能得以更好发挥的基础上,促使学校德育教育向着更好方向而发展。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提升,推动学生发展需要满足。

参考文献

[1]王志昌.农村小学德育特色校本课程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2020(02): 78-79.

[2]屈惠芳.德育校本课程建构与学校特色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7): 21-22.

[3]周莉.小学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民心佳园公租房配套小学城市公民素养校本特色课程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8(11):284.

[4]范俊明.关于中小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 2018(13):24-29.

[5]徐鸣.中小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12):60 -62.

[6].崇德瀹智创特色姹紫嫣红满园春——广州市番禺执信中学附属小学校本特色课程掠影[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07):46.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研发实践
小水电高周高压保护装置研发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试验仪探讨与实践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供电企业工签证审计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技术管理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探析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