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推广

2021-11-10 02:08王立阳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推广策略农业机械化

王立阳

摘要: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的耕作方式,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传统的农牧业耕作方式造成土地风蚀沙化严重,导致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粮草产量低而不稳。在旱作农业上实施保护性耕作.找到一条既能促进农业生产又有利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之路。本文主要讨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策略。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推广策略;免耕播种技术;

一、当前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由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机械深松和化学除草等核心技术组成的一项集成技术。目前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停留在抗旱稳产增收目标上。直到90年代中期,我国的粮食生产形势有了较大的好转,环境恶化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环境保护功能、可持续发展功能才进一步为人们重视。一是有利于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衡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基础地力,长期以来,土地大量施用化肥,增加耕作强度,对农田实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地力持续下降,土壤退化严重。实施保护性耕作,大量作物秸杆、残茬覆盖农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0.01-0.06个百分点,土壤肥力及养分构成得到有效提升和改善,不仅恢复和提高基础地力还降低了农业对化肥的依赖。二是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承载能力。近几年我国饱受沙尘天气的危害,沙尘天气中的尘埃70%来自于不合理开垦的土地和过度翻耕的裸露农田。三是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通过地表覆盖和深松,可增加天然降水入渗,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蒸发,抗旱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减少80%。蓄水量提高16-19%,水利用率提高12-16%。四是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沿用传统“精耕细作”生产方式也是主要原因,工序繁复,用工量大,能耗高,成本达产值30%,实行保护性耕作可降低作业成本30%,节省燃油、化肥、灌溉用水,增产幅度5%-15%。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对传统的耕作方法去粗取精融入到新技术中,机器设备在旱地耕作中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效果。因此,实施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耕作庄稼之前,会对土壤的土质进行检测分析,适当改变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减少养分流失,使之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保证粮食的产量和品质。二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使用机械化操作,摒弃了繁琐的生产模式,将种植程序简单化,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三是保护性耕作技术更好的利用了水资源,能够及时为农田灌溉,保持土壤的湿润度,为庄稼的生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四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从农作物本身出发,考虑了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所需养料以及生态环境等因素,促进了农作物增产增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五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于大面积种植了农作物,使周围地表都得到植被覆盖,提高了环境的绿化率,有效的保持了水土,减少了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六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广大的农民带来了新的种植知识,打破了农民守旧的种植模式。新技术的学习使得农民们更懂得庄稼,更懂得如何保护田地,防止水土流失,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三、保护性耕作的推广策略

1、加强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

为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家喻户晓,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广泛宣传逐级培训。首先,扩大宣传力度。成立保护性耕作宣讲团,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乡镇、管理区、村两委宣传培訓保护性耕作的目的、意义与成效,争取他们的支持;其次,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巡回组织农机大户和农机强村负责人到保护性耕作示范点观摩,重点讲解技术原理、节本增效的功能,提高他们的认识,争取他们率先发展;第三,注重宣传发动群众。通过现场观摩会培训农民,使他们认识技术优势,主动接受新技术。通过宣传培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并逐渐被农民认识。

2、建立农机示范区、示范点

农机示范区、示范点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载体。要做到规划科学、组织合理、技术体系可行、实际效果明显,才利于群众接受和应用。因此,应首先选择积极性高的农户建立示范点,规范操作技术。初期进行小地块、多技术体系的试验示范,并及时进行对比总结,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看到保护性耕作的效果,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由政府的推行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在示范区、示范点取得成效后再在全县大面积迅速推广。

3、加强保护性耕作培训

积极组织开展保护性耕作“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各县市区农机部门组织技术骨干,深入乡镇村街,分期分批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和专题讲座等活动。一是重点培训乡镇主要领导、乡镇技术员和村干部,重点讲解技术原理和意义,提高认识,争取他们在资金、政策和动员群众等方面的支持。二是培训农机手和驾驶操作人员,使他们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三是培训农民群众,重点宣传保护性耕作的技术优势,提高他们对保护性耕作的认识和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干部群众转变了思想观念,调动了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技术推广的跨越发展铺平了道路。

4、促进免耕播种技术应用

免耕播种技术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免耕施肥播种机来实现的,对机械有着很高的要求,除要有传统播种机的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的功能外,还必须要有清草排堵、破茬入土、种肥分施和地面仿形的功能,以满足免耕覆盖地的特殊要求。免耕施肥播种在作业时,利用机械的动力经传动轴直接传入免耕施肥播种机的中间变速箱,并带动左右刀轴作旋切运转,当刀具与地面接触的瞬间,前部的旋耕刀将部分秸秆或根茬切断后入土作带状旋松紧随其后的播种、施肥开沟器在开沟的同时将秸秆及根茬推送到播种、施肥位置的两侧,后部的限深镇压轮靠自重与地面摩擦转动,经链条传动机构带动排种和排肥机构实施排种、排肥,排下的种子和化肥分别经输种、输肥管进入开沟器,依次落入沟槽内,镇压轮随即将沟槽内松土压实,完成免耕施肥播种作业。

结束语

当前,保护性耕作作为一种科学的先进的耕作方式,全力推进保护性耕作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推进我国耕作制度改革,提高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节约型农业、环境友好型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低碳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性耕作又是一场耕作制度的革命,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耕地永续利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惠萍.阻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进因素探索[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1):124-125.

[2] 徐世华,卢旭辉.谈农机推广的保护性耕作[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12):74-75.

[3] 朱勤东.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意义和有效措施[J].乡村科技,2020,11(25):121-122.

猜你喜欢
保护性耕作推广策略农业机械化
对新兴排舞项目及其在普通高中推广策略的研究
“延吉三打一”项目推广策略分析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