吲哚布芬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021-11-10 04:19王萌高华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性疗效

王萌 高华

摘要:目的:评价吲哚布芬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上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上吲哚布芬,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其中安全性主要通过观察所有患者是否发生轻微出血、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来判断。结果:实验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并且治疗后发生轻微出血、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的例数全部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哚布芬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较好,比较安全,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吲哚布芬;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安全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与猝死之间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为心绞痛进行性增加,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半小时左右,若不马上接受有效治疗,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危害性极大。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阿司匹林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药物,可以避免血栓形成,让病情不会进一步恶化。吲哚布芬属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血栓素形成,并且还能避免血小板发生高聚集状态[1]。因此,对吲哚布芬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44-68岁,平均(53.6±2.3)岁,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脂4例,高血压7例;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46-65岁,平均(54.7±2.8)岁,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脂6例,高血压9例。纳入标准:①通过心电图以及实验室等相关检查,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②同意参加研究并且签字。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②对研究拒不配合者;③对治疗药物存在过敏禁忌。

1.2 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上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包括间断低流量吸氧,口服美托洛尔(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7288,生产产商:珠海同源药业有限公司)100mg/次,1次/d;硝酸异山梨酯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2795,生产产商: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5mg/次,2次/d;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生产产商: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口服,200mg/次,1次/d。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上加上吲哚布芬,常规治疗用法用量同对照组相同,吲哚布芬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083,生产产商:华东医药(西安)博华制药有限公司)口服,100mg/次,2次/d。两组患者全部连续治疗一个月,治疗期间不应该服用其他药物,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其中安全性主要通过观察所有患者是否发生轻微出血、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来判断,安全率=[1-(轻微出血+胃肠道反应+皮疹)]×100%;疗效评价标准:显效:不再发作心绞痛或者是每周发作1-2次,心电图趋于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治疗前相比,降低一半以上,疼痛时间明显缩短;无效:心绞痛发作时间与治疗前比较没有变化,心电图没有好转迹象。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用计算软件SPSS22.0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x2和(%)表示,若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

实验组中(n=25),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92.00%;

对照组中(n=25),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80.00%,x2=5.9801,P=0.014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疗效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实验组中(n=25),轻微出血0例,胃肠道反应1例,皮疹0例,安全率=96.00%;

对照组中(n=25),轻微出血1例,胃肠道反应6例,皮疹1例,安全率=68.00%,x2=26.5583,P=0.0001,实验组的安全率高于对照组的安全率,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因为病情不稳定,处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如果不及时治疗会迅速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者是稳定型心绞痛、猝死。有研究表示,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就有可能发生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意义重大[2]。可是很多人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只是比较轻微的疾病,只要疼痛不明显就不关注,造成后期病情严重,增加治疗难度[3]。

不稳定型心绞痛继发于冠脉阻塞的急性加重,发病原因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以及冠状动脉痉挛,大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有比较严重的阻塞性缺血性心脏病,这类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而冠状动脉狭窄与内膜损伤会导致血小板聚集,产生血管收缩物质血栓素A2,使得正常内皮细胞产生的抗聚集物质,如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内皮源弛缓因子等的浓度降低,造成冠狀动脉收缩,管腔狭窄更加严重,甚至于闭塞,动力性冠状动脉阻力加大。冠状动脉痉挛是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机制,当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原以及纤维蛋白碎片的主要成分D-二聚物增多,引起冠状动脉腔内血栓,形成进行性冠状动脉狭窄。和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胸痛或者是胸部不适感与其类似,可是疼痛愈加明显,持续时间更长,只要轻微活动即可诱发疾病,在睡眠中也可发病。在临床中治疗上,如何抑制血小板聚集十分关键[4]。而吲哚布芬是一种多靶点的抗血栓药物,能够对环氧化酶产生抑制效果,降低血栓素A2的生成量,然后恢复环氧化酶活性,阻止血小板聚集,发挥疗效,达到治疗目的[5]。阿司匹林虽然也可以避免血小板聚集,但是其作用与吲哚布芬对比较低,疗效不是很好,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同。用吲哚布芬与常规治疗的实验组疗效好于用阿司匹林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并且安全性高,治疗后发生轻微出血、胃肠道反应以及皮疹的例数全部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吲哚布芬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较好,比较安全,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孟宪磊, 任建明, 刘振华.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临床研究, 2019, 27(05):34-35.

[2]南明花, 焦晓民, 李爽,等. 益气养阴通络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 034(001):82-85.

[3]陆剑峰. 吲哚布芬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分析[J]. 健康养生, 2020, 000(004):257-258.

[4]黄秋永, 郑建清. 吲哚布芬对比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9, 40(03):108-110.

[5]刘峥华. 吲哚布芬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 10(05):5-7.

猜你喜欢
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性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
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