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1-11-10 09:49王松毅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旅游文化文旅融合课程改革

摘要:文旅融合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提供了大量的思路。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旅游文化、地域文化的融合,是旅游文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选择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从而满足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文化类课程发展的需要以及文旅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文旅融合;旅游文化;课程改革

自2009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到2017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发布,再到2018年4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文旅融合的理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针对文旅行业提出了多项相关内容,包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内容,为今后的旅游行业发展指明了思路和方向。同样也为旅游院校课程建设和改革指明了方向。加强以文旅融合为内容的文化类基础课程建设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人收入也在不断增加,从而造就了一批高收入和高素质的旅游者。王笑宇在他的文章《溯本求源——探索高质量文旅市场的发展动因》一文中提出中产阶级的兴起造就了旅游消费人群的变化,以中产阶层为引领的消费市场文化认知的提升、多元化体验消费细化的的特点对于文旅消费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和冲击下,旅行社、旅游景区和旅游从业者都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服务模式和开发模式转型升级的速度被加快。在防疫常态化背景之下,一批新的导游业态如云导游、抖音网红导游等也大量涌现。研学旅游、定制旅游、自驾游、深度游、云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的蓬勃发展都对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也决定着未来旅行社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因而,基于当前旅游企业转型背景下的旅游人才知识体系需求的调查分析,以及旅行社管理专业和导游专业人才素养中关于旅游文化的基本需求指标的调查,对“旅游文化”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是高职阶段旅游文化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从当代意识和旅游视角重新解读文化现象,并将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宣传讲解与传统文化的因素相结合,是课程建设的基本新思路。我们以山东旅游文化课程为例谈一谈关于旅游文化课程建设与改革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首先,规范课程的体系化是旅游文化课程改革的基礎。

山东开设旅游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有20多所,其中涉及到旅行社管理和导游专业的学校大多都开设了与旅游文化相关的课程。在山东省旅行社管理和导游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中也都设置了相关课程。但是目前的课程内容中文化与旅游的内容脱节现象比较严重。或者单纯的介绍文化,或者单纯的介绍景点。体系性不强,碎片化的知识罗列现象比较。因而在旅游文化的课程改革中应将课程的体系化加以梳理,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确定课程定位,突出课程特色和功能。从而引导学生将文化理论与具体的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与开发相结合。以山东旅游文化为例,可以将内容分成两大板块——齐鲁文化和旅游资源,齐鲁文化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地域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旅游资源则是作为齐鲁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加以呈现,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山东文化发展的脉络有了清晰的认知,它的具体呈现也可以更加明显,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就可以去加以运用。比如鲁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而这种该制度的表现形式在建筑、饮食等领域都有明显的呈现。在讲解建筑内容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孔庙和孔府的建筑特色作为例证,这样就使得学生一方面对鲁文化的基本特征有一个理论概念的认知,一方面又可以和现实实例相结合,更加形象和直观。同时在导游讲解实践中又可以直接加以运用,具有实用性,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学习的趣味性也会增强,从而提高和丰富了学生的讲解能力。因而,旅游文化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加强课程体系化建设,不仅整体课程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一个部分也应该有一个小的体系,比如在讲解饮食文化的时候可以先把山东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进行总结,然后再去具体介绍各地区的饮食特点和菜品。这样就使得课程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整体化的知识贯通,而不仅仅只是碎片化的知识罗列。

其次,增加文化含量和内涵是旅游文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文化品位决定着旅游的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2017年2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强调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重点任务和措施,如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将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纳入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公共空间,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目前旅游文化课程中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涉及不够深入,加之高职学生本身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就不够,导致学生在导游讲解中的文化含量不足,也无法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在目前的旅游发展趋势之下,文化含量的缺失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经调查,现在游客在一地的停留时间由过去的1—2天调高到了3—4天,深度游的发展趋势也对导游人员的知识储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云旅游、研学游、定制游等新的形态的出现也对知识的要求更高。山东的泰山娟姐其粉丝数量从几千人涨到50万仅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而她的导游讲解的知识的广博和深入是她能够吸引大量粉丝的重要原因。研学旅游则要求从业的人员需要具备较为广博的知识面,而且是古今中外、文理皆懂。所以文化的储备量是今后旅游人才需求的重要方向

所以在课程中增加文化含量,突出文化内涵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讲解趵突泉的泉水时可以结合赵孟頫的名联“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振大明湖”,分析对联的内容和特点来解说泉水的成因、气势和特点,角度新颖又富含文化内容。在介绍李清照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她的生平的介绍,和她的代表作品,还要让学生知道诗与词的区别,了解李清照生活的宋代的文化背景,了解她的不流于世俗的鲜明个性,了解李清照对于诗与词的不同态度,这样才可以让游客认识一个与众不同的李清照,才能够将清照文化真正展现出她的魅力,也才能让清照故里真正展现出其风采和价值。在介绍台儿庄古城时,除了介绍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以及台儿庄的发展之外,还可以挖掘明代社会的特点,了解运河文化的特征与影响,如南北文化的交融、信仰的多元化以及山东风俗由此产生的变迁等,知道这些特征和影响造就了台儿庄城市建设的面貌,在讲解文庙、书院、会馆、大夫第、招幌博物馆、天后宫、关帝庙等景点的内容都可以引导学生从运河文化的影响的角度加以解读,从而使讲解的文化含量更加丰富,讲解更加有文化深度。因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深度可以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才能满足当今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第三,突出现代旅游视角下的地域特征,彰显地域文化的价值。

在课程建设中突出旅游视角下的地域文化特色,发掘文化元素用于旅游景区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讲解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很多地方已经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西安大唐不夜城网红不倒翁的火爆便是最好的明证。最近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端午节的端午奇妙游水下洛神舞的出圈更是说明了地域文化的魅力。借助旅游发展、旅游建设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使它更好的融入日常生活,走向世界是旅游从业者的重要使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山东旅游业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势头,2018年全省完成旅游投资2400亿元,全省接待游客8.6亿人次,实现旅游消费总额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超过9%和13%,旅游业呈现出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良好势头。山东一直是文化大省,儒家文化在此起源,泰山崇拜源远流长,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山东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也推动了山东旅游的发展。但是当前山东旅游地域化特征还并不明显,无论是旅游景区开发还是导游讲解都存在着同类化的现象,无法体现出地域的价值和特色。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来提升旅游文化建设、丰富旅游资源、传播中华文化是当今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0年7月31日,《山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发挥齐鲁文化优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精品旅游,建设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优秀传统文化旅游基地,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高地、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针对这一目标,旅游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加强对山东地域文化的内容的挖掘和学习。尤其是在现代视角和旅游视角下的齐鲁地域文化的挖掘。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王磊提出“山东省要上下通力合作,围绕编制规划尽快启动资源梳理、资料搜集,加快文旅精品征集,策划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山东文旅融合,以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课程中应尽可能地将一些齐鲁文化元素进行梳理,找出可以转化成旅游资源的元素。例如我们在介绍山东文学的内容时,借助房福贤先生的山东社科规划项目《齐鲁文化形象与百年山东叙事》中将山东文学分成的“好汉山东”、“世俗山东”、“灵异山东”三个传统母体文化形象,通过对《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三部小说的解读,引导学生去寻找可以转化成旅游资源和旅游讲解的元素,像《水浒传》中关于山东好汉特征的描述,水泊梁山这一理想化环境的描述等与山东泰安东平湖、济宁梁山风景区、聊城景阳冈、菏泽郓城宋江武校等内容相联系去开发水浒文化的旅游线路。利用《金瓶梅》中关于运河沿岸以临清为代表的城市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的描写去尝试挖掘运河文化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通过《聊斋志异》中《香玉》《崂山道士》等作品去讲解崂山文化。通过这样的课程内容和设计,使学生了解山东的地域文化的特征,并能够利用这些文化元素为专业实服务,从而实现文化的转换。在教学實践中,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济南市导游大赛中学生将辛弃疾的生平与创作融入到大明湖稼轩词的导游词讲解中,获得了一等奖。学生在山东省第一届研学线路设计大赛上也斩获多项大奖。

同样现代视角下的文化关照也是十分重要的。旅游开发、旅游讲解要投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观才能够获得当下年轻人的认可。因而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过去的再现,还必须加入时代特征。比如当今的科技元素、娱乐元素等都对年轻人有巨大的吸引力。因而在讲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增加当代的新鲜视角和方法。比如济南大石崮森林公园2020年开发的实景演出《好汉山东》实景光影秀,就是借助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实现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时间与空间的穿越,将山东好汉中的水浒英雄、隋唐名将、爱国诗人等做了诠释。获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因而在我们的课程中,尤其是在教学手段上也应该突出当代视角。像李清照的讲解我们就可以去展现其追求男女平等,体现个性解放的现代价值观,并把其作品和今天的影视作品相融合去展现。在讲述山东的曲山艺海的文艺繁荣时也可以与现在流行的曲艺文化相融合,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旅游开发的新的思路。

综上所述,旅游文化课程的改革必须要面向时代需求,面向新的旅游业态的发展需要,同时切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上探讨文化和旅游有效融合的途径,体现课程的实践和应用价值,为旅游讲解中满足游客对于旅游文化体验的需求服务,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旅游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为旅游开发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提供思路,为区域旅游、个性化文化旅游发展服务,以便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王笑宇.溯本求源——探索高质量文旅市场的发展动因[EB/OL]新旅界http://www.lvjie.com.cn/2021-2-19.

[2]房福贤.齐鲁文化形象与百年山东叙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3]王松毅.基于文化体验的山东清照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J].旅游发展研究2018,8(1)39-43.

作者简介:王松毅(1969-),女,山东莱州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

猜你喜欢
旅游文化文旅融合课程改革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巧借“翻转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我国旅游景区档案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川北大木偶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分析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