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高原有个约定”

2021-11-11 11:19赵娜杨成林陈运军
雷锋 2021年7期
关键词:佳县病人医生

赵娜 杨成林 陈运军

心里始終装着人民的人,才能铭记在人民的心里!

——题记

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县城——佳县,一提起县人民医院医生路生梅,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群众,无不夸赞“她是人民的好医生”。今年1月31日,“诚信之星”发布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首播,全国3个集体和9名个人获得2020年“诚信之星”称号。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路生梅是陕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当晚,很少看电视的路生梅看完了节目,可当她从节目中听到女儿对她的真挚表白,回忆起50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时,她抹着眼泪一字一句地说:“我和高原有个约定,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事。”电视机旁摆放着的一排奖杯,记录了她以诚立身、守信践诺的经历。

选择——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

6月9日,记者几经协调终于见到正在参加榆林市委组织的学党史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宣讲团的路生梅,个头不高,带着眼镜,满脸笑容,说话声音好听,性格像活泼的“小姑娘”,这是77岁的路生梅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我生于1944年,出生时家里屋檐下正有一株含苞待放的梅花,所以大家就叫我生梅。”宣讲会休息之余,路生梅笑着讲述起了她的故事。1963年,路生梅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第二医学院(今首都医科大学)。上大学时,她的作业拿到过99分,这是老师从教以来给出的最高分数。按惯例,作为市属大学毕业生,路生梅被分配在北京本地工作几乎“板上钉钉”。上大学时,她就曾无数次憧憬:身穿从小就艳羡的白大褂,在实习过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或儿童医院的诊室里,紧张而有序地为病人“望触叩听”。历经了5年的学习后,让人始料未及的是,祖国号召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建设大西北、服务大西南”。和所有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路生梅也毅然决然地向学校递上了一份“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申请书。

“12月5日正值寒冬,我带着家人给准备的棉裤、棉袄、棉手套、棉鞋和一个装满书籍的大箱子,踏上北京开往西安的列车。”路生梅说,火车到铜川后,她改乘敞篷卡车向北行驶,12月8日才来到榆林佳县。“在一个隆冬早晨,我拎着小包,走过窄窄的街道,进入佳县人民医院大门,谁能想到我会在这里度过四十余年的日子。我不是来往过客,而成了这里的子民!”路生梅在文章《我的人生历程》中这样写道。

承诺——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初到佳县时,眼前的一切让路生梅至今都难以忘怀。泥泞不堪的土路,荒野中零星散落的几座坟头,分配她报到的县医院就是墙皮脱落的两孔破旧窑洞。糠菜半年粮、喝水靠驴拉、冰冷的土炕、难以适应的饮食……加之自己初来乍到对亲人朋友的思念,路生梅暗自流泪。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艰苦的工作环境也时刻考验着这个北京来的姑娘。 那时候医院实行“半医半工”,休班时间,路生梅天不亮就起床去修梯田、修公路,下午收工后接着值夜班。

那时候出诊没有交通工具,只能靠双脚,路生梅的鞋经常磨出洞。“困难多得没法说,我哭过,但我从未退缩过,路是自己选的,决不能打‘退堂鼓。”路生梅坚定地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次次特殊又难忘的诊治经历,逐渐改变了路生梅原有的想法,也让她坚定地扎根佳县、服务这里的百姓。

“那天风雪交加,我穿着从北京带来的塑料底棉鞋,到离县城十几公里的崔家畔村出诊。雪太厚,山路太滑,近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摔了40多跤,几乎变成一个泥人。这家孩子得的是麻疹肺炎合并心衰,病情很重,没办法我就住下来给孩子看病。临别时,孩子的母亲送给我一双十分合脚的千层底棉布鞋。原来,在我治病的这几天里,孩子的妈妈偷偷照着我的鞋样,连夜给我纳制出来的。”路生梅回忆到,这件事让她深刻感受到黄土高原人民的淳朴感情,觉得应该为高原群众服务好。

还有一次,路生梅走了一个多小时夜路,来到患者家中,家里光线昏暗,一个披头散发的妇女坐在一个土袋子上,半边土炕没有席子,走近细看才知道是一个产妇。等她赶到时,孩子已经生下,旁边的人正准备用黑乎乎的家用剪子给孩子断脐。路生梅立刻制止并抢过剪子,用消毒器械认真地给孩子断脐包裹。目睹这一切,路生梅暗下决心:这里不就是条件最艰苦、人民最需要我的地方吗?我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普及卫生知识……回到医院后,她就向党组织许诺:“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追求——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健康卫士

“既然留下来,我就要发挥自己留在这里的价值。这里是最艰苦的地方,也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就这样,路生梅怀揣初心,不断地前行在“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医者之路上。

普及医疗常识、下乡培训医生、筹建专业儿科、到村到户义诊……在路生梅的主持下,佳县人民医院有了独立的儿科科室。同时,也开始实施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各科室会诊等先进制度。“我们这儿条件落后,我东奔西跑、四处筹资,想办法让科室所有护士分批进修,提高护理技术。当时佳县医院是全区条件最落后的县医院,但佳县医院小儿科在全区小儿静脉穿刺上取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路生梅自豪地说。

对于路生梅来说,病人就是她的亲人。“路医生不仅医术高,而且口碑好、医德好,她把病人当亲人,病人也把她当家人,经常是随叫随到、随到随诊,开的药也都是‘便宜的药、管用的药、适量的药。”佳县卫生局原副局长任建平说。路生梅常对同事们说:“我们作为医生,就要把患者当亲人,热心、细心、真心为他们解除病痛,当好人民群众身边的健康卫士。”有一个小婴儿在百日咳痉咳期反复窒息,路生梅口对口地为她吸痰,反复人工呼吸40余次,救活了孩子;为紧急救治一个肠穿孔的病人,她因劳累过度昏睡了一天一夜……像这样被路生梅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生命不计其数。

离开小县城到大都市,是很多人的梦想,路生梅的很多大学同学都回到了大都市。1981年,路生梅回到阔别十三年的故乡,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1983年参加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学习班,两次进修她不但学到新理论,而且学到了老师们严以治学、学以致用的态度。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北京协和医院、西安儿童医院都表示愿意把她调到他们那里,老同学也劝她到香港大医院工作,为她开绿灯。虽然北京是她心心念念的家乡,有她的亲人、同学,去西安、香港这些大城市工作她会有更好的发展.但已经在佳县扎根的路生梅深知,佳县这块土地就是需要她的地方。“我舍不得让我一次次感动的佳县干部群众。当我生孩子大出血、严重贫血时,同事们纷纷主动为我献血。在我的丈夫骨折、孩子小、工作忙的日子里,又是佳县老乡帮我担水、做饭、哄孩子。当时他们也很穷,但仍然不惜一切帮助我渡过难关。”路生梅说。

坚守——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回到他们身边

“为党工作没有退休时间,为患者解除病痛没有退休时间”“生命不息、奉献不止”。路生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9年,路生梅在副院长的职位上退休,北京的亲人们希望她和老伴一起来京安度晚年,被她拒绝了。不少成为国内知名专家或大医院的科室负责人的大学同学,多次承诺年薪二三十万邀请她去坐诊,也被她拒绝了。曾经的患者,带着自己的亲戚、邻居,甚至是孙子辈的病人找上门来看病,她不拒绝。“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在患者需要的时候,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退缩。”路生梅说,“我就是一只拴着线的风筝,无论走到哪儿,只要病人一拉线,我就会回到他们身边。”

为了方便群众看病、培养年轻医生,路生梅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设立了义诊门诊,每周的一、三、五在两医院轮流坐诊、传带年轻医生。仅退休后的22年间,路生梅每天接待义诊、咨询多则十来人次,少时也有三四人次,累计有5万余人次。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路生梅的手机铃声也会不时响起,不是接打患儿家属的电话,就是微信交流“该买什么药”“去医院做什么检查”……在佳县城,有一大半的家庭祖孙三代都找路大夫看过病,就连黄河对岸的山西,也有许多病人跑来找她看病。

一路走来,路生梅获得了很多荣誉。“共产党员标兵”“榆林好人楷模”“三秦最美医务工作者”“中國好人” “中国好医生”“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提及这些,路生梅笑着说:“名利都是身外之物,我从来没想过,我心里始终装着患者、想着给老乡们治病。如今,这些荣誉对我来说是一种激励,也让我感觉责任更大了。”去年已76岁高龄的路生梅向她所在的党支部递交了一份“决心书”,深情地表达自己“为党工作50年”。

扎根陕北高原,甘守清贫寂寞,50多年如一日为乡亲解除病痛,路生梅用奉献和坚守,温暖着佳县的一辈辈人。

猜你喜欢
佳县病人医生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谁是病人
为佳县人民的健康服务50年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你擅长在脑海里列表吗?
陕北佳县:中国有机红枣第一县
我感谢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