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洽会“扎根”成都打造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

2021-11-11 22:13展颜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10期
关键词:扎根中欧成都

展颜

为推动中欧间更大开放市场准入、打造更高水平营商环境、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促进中欧企业之间架设信任、合作、绿色、数字和友谊的桥梁,中国国际商会和中国欧盟商会于9月17—19日共同举办第十六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下称欧洽会)。

作为第十八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主体活动之一,本届欧洽会以“中国新发展,欧盟新机遇”为主题,会期开展十余场主题会议、配对洽谈和推广交流活动,来自中欧各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嘉宾及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展望中欧贸易合作前景,共享合作成果,探讨“成都机遇”,助力成都建设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

中欧经贸合作韧性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济和国际经贸往来面临严峻挑战,但中欧贸易和投资却展现出强大韧性。2020年,欧盟27国与中国货物贸易在疫情中逆势双向增长,双边贸易额达6495.3亿美元,同比增长4.9%,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3.9%,欧盟是仅次于东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联通欧亚大陆的中欧班列也开的如火如荼。今年1—8月,累计开行超1万列,发送集装箱96.4万箱,分别同比增长32%和40%。

“这些数字与事例都说明,中欧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只要坚持平等互利、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对话协商,就能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难题,中欧关系和经贸务实合作就能迎来更光明的前景,并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更大力量。”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张明大使表示。

张明指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今年,中国开始实施经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而欧盟大规模复苏计划也在徐徐展开。进入新阶段,中国正在不断出台改革开放的新举措,希望欧盟坚持正确方向,相关政策能够有利于扩大互利合作。中欧相向而行,是双方民生福祉所需、社会发展所需,也是全球和平、发展与繁荣所需。

“经过多年发展,欧洽会已成为欧盟成员国参与最多、欧方企业参与最广、中欧交流规模最大的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合作盛会之一,也是成都乃至中国西部地区对欧开放合作的一扇窗口,在推动中国西部企业国际化以及促进国家和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明称。他希望,欧洲企业搭乘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快车,创造更多商机,收获更多成果。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柯良栋表示,中欧互为重要经贸伙伴,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下一步,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将积极推动对欧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促进中欧企业在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数字文创、服务贸易等领域加强合作。

欧洽会成为成都名片

欧洽会始创于1988年,截至2020年,欧洽会累计参会欧方企业4000余家,中方企业7600余家,安排企业配对洽谈近3万场次,达成意向性合作协议3100多项,成为成都对欧开放合作的一张国家级名片。

本届欧洽会结合时代热点,探讨中欧全方面、多领域的深层合作,议题涵盖中国与欧洲在开放投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碳达峰/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同时,还在知识产权、国际会展、地理标志、职业教育、中小企业发展等领域进行深度探讨,为中欧合作建言献策。与往届相比,本届欧洽会的参会嘉宾范围更广、质量更高,更具专业性和权威性。

在中欧项目配对洽谈会上,来自荷兰、希腊、意大利、西班牙、斯洛文尼亚等欧洲国家,以及中国企业或机构将以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进行一对一项目配对洽谈。

“会前,这些机构和企业已通过欧洽会官方平台,发布了近200条项目合作需求,达成预配对需求100余条,需求信息涵盖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能源、环保、汽车、物流、生物医药等相关行业和领域。”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欧洲驻华使节推介暨交流会上,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对外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际化指数》。

在首届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合作(成都)大会上,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的30余种产品,郫县豆瓣、蜀锦、蜀绣等成都特色产品,以及河西走廊葡萄酒、昭通天麻、赣南脐橙、安吉白茶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了现场展示体验。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具备成为国家级对欧经贸合作平台的多种优势,希望此次大会为成都与欧洲的国际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机会,吸引更多项目落地成都。”

中欧聚焦数字合作

数字经济是今年欧洽会上备受关注的焦点。在主论坛——中欧数字经济与时代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数字经济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协同发展、中小企业数字化风险防范与成本控制、数字经济助力低碳建设等议题展开了一场观点碰撞。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关键词。在思爱普全球高级副总裁、思爱普中国研究院院长李瑞成看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下一个趋势就在智能经济。他认为,目前数字化转型有超级连接、超级计算、云计算、智能世界、数字孪生和网络安全这六大趋势。

据悉,当前欧莱雅在中国的生意,近60%是由电商带来的。谈及如何利用数字化推动消费市场转型,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兰珍珍指出,推动数字化拓展消费场景的应用边界,从消费整条链路中挖掘机遇,能满足消费者从产品到服务到体验。通过数字化还能够实现政产学研协作的创新生态圈,在这一方面,中欧之间合作潜力巨大。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副总裁王洁认为,在“双碳”目标下,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化能够助力企业提升效益,降低碳排放。数字技术促进能源和自动化融合,也是提升企业韧性,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以及恢复、扩大消费等方面都扮演了关键作用,也为新产品、新服务以及新的商业形式赋能,给教育、医疗等行业带来新的变化。数字化转型能够成为欧盟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斯洛伐克驻华大使杜尚·贝拉表示。

对于欧洲和中国而言,数字化促使很多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并建立新的商业模型,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并且会变得愈发重要。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马晓利透露,欧洲企业正在积极融入数字化改革,并且十分欢迎中国企业到欧洲发展,在数字方面有更多合作。

本届欧洽会,主办方利用数字平台——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欧洽会EUCN Fair”为大会赋能,平台集宣传推广、线上注册、需求发布、智能匹配撮合等功能为一体,为与会代表提供更专业、顺畅的参会体验。

延伸阅读:蓉欧合作正当时

欧洽会的“扎根”,打开了一条“蓉欧丝路”,成为成都乃至西部,中欧对外开放合作的跨国之窗。“中国向西看,欧洲向东看”形成让全球瞩目的经济格局。

通过欧洽会的“桥梁”作用,成都与欧洲之间的合作硕果累累。順利开通成都至法兰克福、布拉格的直航,开通至罗兹、伊斯坦布尔的“蓉欧快铁”,中—丹新能源环保研发应用中心、德国史太白转移中心“龙星项目”等一批项目落户等等。

2019年,欧洽会永久落户位于成都高新区的中国—欧洲中心。目前,已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西部协同中心、亚马逊AWS国际创新中心、德国签证中心等189家国际知名机构和企业入驻。

作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点,中国—欧洲中心在全国首创行政审批及服务新模式,设有西部首个涉外“自贸区政务服务大厅”,集中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国际营商环境,以“线上、线下、自助”三种服务方式,为“涉外企业、跨国机构、外籍人士”三类对象提供服务。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新区立足中国—欧洲中心,打造中欧交往枢纽、经贸枢纽、服务枢纽,把握“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机遇,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助力成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猜你喜欢
扎根中欧成都
让雷锋精神的种子扎根学生心田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扎根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扎根课本 借题发挥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建筑师行迹中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