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辩论式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

2021-11-12 06:18张雪婷鲁东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10期

■张雪婷/鲁东大学

一、辩论式教学法的相关概述

(一)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辩论式教学法是思政课教学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辩论式教学法的特征

辩论式教学法区别于一般的辩论赛。它受制于教学内容,并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它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以学生掌握课本所学知识,提高思辩能力和批判精神为目的,并不以辩论输赢为目的。

辩论式教学区别于一般的传统式教学。一般的传统课堂教学更注重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识记方面,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培养;而辩论式教学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在辩论式课堂中,学生和学生之间会有合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样,有合作也会有竞争,这种竞争也可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需要和动机。另外,不仅是学生和学生之间之间关系有改变,师生关系也有所改变。辩论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些都是一般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

(三)辩论式教学法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在辩论式教学中应遵循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在辩论式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需营造出和谐、民主的氛围,做学生的引导者,不要过多的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力量,让其在竞争与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碰撞,从而有所收获,这种收获远远大于教师单方面的灌输。

其次,要遵循平等原则。教师要平等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学生,营造出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从开始搜集材料,到积极参与讨论,最后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是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所收获。

另外,还要遵循适宜性原则。课本中有些内容适不适合辩论的,比如像一些讲国家、相关部门这种比较严肃的话题。所以教师要提前深入挖掘教材,找到适合学生辩论的知识点,从而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当然还包括要遵循启发性原则,通过辩论能够给到学生启发等。

二、辩论式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意义

(一)必要性

首先,辩论式教学法是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的。它所要求的是一个互动式的课堂,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要求。同时,它也合乎思政课要求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对学生灌输,让学生识记知识点,而是让生生互动之间有知识获得感、参与感,在搜集材料中收获更多知识,在语言表达上锻炼思维能力,在同学合作中培养出集体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培养出具有多种能力的优秀人才。

其次,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就是富有创新性、批判精神以及具有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辩论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就迎合了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多种素质的人。思政课具有自身学科的特殊性,这个学科本身就具有育人育德性质,因此辩论式教学在思政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重要性

第一,能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以及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分配好任务,分组来进行,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进行发言,一些平时上课比较害羞、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另一方面,组内进行任务分配,同学们之间进行讨论,每个人都发表意见最后汇总,通过大家的努力得来的成果,每个成员都能从中有获得感,感受到集体合作的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第二,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一般的传统思政课中,老师提问问题,学生大都按照课本念着回答,很少有自己自行组织语言的时候。而在辩论式教学中,学生有充分的自我组织语言表达的机会,从而能更好的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在一般的传统思政课中,学生对于自己存有疑惑的地方很少表达出来,对于课本内容有争议的地方也不会去深究。而辩论式课堂中,通过辩论的形式去询问对方,反而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的疑惑,去深入挖掘有争议的内容,有质疑就有收获。这样,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三、辩论式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造成课堂混乱,无法顺利进行

出现这样混乱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很多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什么是辩论式教学并不是很清晰,很多都把辩论式教学与辩论赛看作是一回事,其实不然。如果看作是辩论赛,那同学们七嘴八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样不仅会使局面混乱,而且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开展辩论式教学的形式,主要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师要提前给同学们规划好辩论内容,控制好辩论时间,同时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同时,紧紧贴近教材内容,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二)教师课堂内容规划不全面

评课是对课堂中所有因素作用在一起所达到的成果进行的评价。但目前的辩论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运用中,缺乏相应客观系统的评价标准。在这种课堂中,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价中指标,完全是以教学评价该有的环节进行评课,根本没有把学生的感受纳入评价之中,这显然使教师没有进行创新课堂方式的动力,不会把全部心思放到规划内容、分配任务上,因而使得辩论式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辩论式教学流于形式,局限于部分学生

在一些课堂中,教师会用预设好的问题和答案去引导学生,并不是让学生自己在辩论的过程中得到结果。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迫于教学任务的压力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考虑,没有做到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外,参与辩论的成员大多都是那些爱表达并且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一些成绩不太好或者性格腼腆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机会。这样会使这些不参与的学生只得到了热闹,而没有得到知识,能力也没有提升。

四、辩论式教学在思政课中运用的解决对策

(一)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应该在课前带领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提出问题,针对大家提出来的较多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要多加留意,可以与预设的问题相结合,然后确定辩题。在课前就把辩题给到学生,让他们有充分时间准备相关资料。当然,在这之前,教师要分好小组,划分好内容以及时间安排。虽然辩论式教学是生成性的学习过程,但是教师也要提前写好教学设计,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个整体规划和预设,这样也不至于让课堂内容整体跑偏。另外,教师还要给同学们提前讲好辩论时的规则,如不能随意抢话、接话,说话动作文明礼貌等。只有做好这些课前准备,才不会造成课堂秩序混乱、无法顺利进行的局面。

(二)要建立客观系统的辩论式教学评价指标

作为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可避免的会缺乏完善的评价系统。辩论式教学评价应该改变一般的传统的那种评价方式,不应该偏重于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而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表现。比如辩论内容与学生当前认知水平是否相适应、辩论内容是否符合教材内容、学生的思维是否敏捷、问题意识以及合作程度怎么样等等。辩论式教学应该制定科学的、客观系统的教学评价指标,教师才会更有动力去好好备课,更敢于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才能培养更多具有多种素质和能力的学生。

(三)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

在辩论式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辩论流于形式,以及局限于部分学生的情况。但是,有创新就要有突破。教师应该积极去营造和谐民主并且平等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勇于去表达想法从而得到锻炼。教师不能拘泥于自己提前预设好的答案,遵循民主的原则,让同学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思维碰撞中得到更多收获。另一方面,不能局限于部分学生,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去。在辩论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情绪或冲突,教师应该及时调节,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不仅收获到知识,在其他方面也能有所启发,培养健全人格。

注释:

①张国强,孙碧云,周妙芬,等.中学课堂辩论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