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融合打造教学研究的品质感

2021-11-12 12:04向迎春湖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思维研究

■向迎春/湖南师范大学

新时代教师角色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以外,还必须是一名教学研究者。故此,教学研究是教师日常教育工作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研究就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进步为目的,以学校课程实施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专业研究人员为合作伙伴的校本实践性研究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平时也会根据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但是却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认知难免浅薄,研究水平难免不高。自身在思考温度时时候角度难免不全面,可能在某些时候很局限。可以说教学研究是很多教师“想说爱,缺不容易爱的事情”令很很多教师很苦恼,同时也是广大教师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么到底该如何提高教学研究的质感?所谓教学研究的质感也就是教学研究的品质感,简单的了解就是有质量,有水平的教学研究。下面笔者提出五度融合提升教学研究的质感。通过对教学研究的一些思考和研究,结合以往在教学研究中经验和问题,期待对教学研究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

一、提升“高度”

那么什么是教学高度呢,这是一个合成词由“教学”和“高度”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高度”一词有两种含义,作为名词是指:高低的程度或基准面向上到某处的距离。也经常以形容词出现,指程度很高,引申为抽象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比较高的程度。简而言之,教学高度可以理解为站在高处从上而下,俯瞰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等等,就像登山一样,站得高看的远。那么教学高度从何而来,我认为教学高度至少来自这是个方面,实践经验、思想观念、认知思维、信念追求。

支配研究的取向把握研究方法决定概念体系世界观、思维发放、意义。物质世界到意义世界再到主观世界研究范式到课程改革再到课程方法视角即世界观二分世界(价值观)二分世界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一般理解为主体的主观心理活动与内容,客观世界一般理解为外部世界思维逻辑概念体系素养、认知、探索精神认知层次觉得格局的高低教学高度应该至少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知识储备、第二思维层次,第三观念视野、第四,探索精神四个方面。知识储备是基础,也直接推进思维层次提高。知识储备就如果说是吸入的过程,那么研究和写作就是输出道德过程。只有精深的知识储备开出丰硕的思想之花。第二就是思维层次。这就包括了我们以怎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和逻辑去对待和研究教学。第三就是观念视野,作为一个有探索精神,研究精神的教师来说,自己的观念视野开阔了,自然看待事物就是比一般的人要高明。俗话说站的高,看得远。应该要怎样看?这就需要有观念和视野的支撑,这样才会看的深,看的透彻。第四就是探索精神。要有主动探寻问题本源的精神,遇事多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而不是放之任之,漠不关心,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探索精神是引导教师教学高度的内在动力和情感因素。只有具备探索精神的老师才能,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且不断反思总结,然后提炼和升华的。并最后形成个人的创造性地,有智慧的教学高度。

二、发掘“深度”

深度简而言之就是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关系各种事件,多样的变化的,这样就导致我们的教学活动可能面临纷繁复杂。有时候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事情的表面,而更多背后的原则和真理需要我们由表及里,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在日常教师中广大教师也会对遇到的教学问题有一些思考,在分析问题时候,眼光和思维之停留在表层,就现象谈现象。在分析问题时候很少深究现象本后,深层次的,内在的必然的一些相关因素。

发掘深度首先是加强对教学问题的敏锐性。善于捕捉平常教学中大家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的事件,发现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其次要有探索精神,对于一些平常普通的教学问题和现象要大胆提出质疑,不断追问。探寻探求一种新的方式、方法、答案。再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事件的内在规律,来龙去脉,有寻本求源态度,不断发现练习和内在的逻辑。发掘研究的深度要求教师,能够不但质疑司空见惯的平常之事,也要大胆向一些权威的言论和行动质疑。带着一种问题意识,不断思索探究事物本质的深层次的逻辑理路。对于一个个疑问一定要要就透彻,清晰明了。

三、拓展“广度”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那么我们在做教学研究时就不能单一的线性的看待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我们要有全方位多视角的看待问题,研究教学,这就需要我们拓宽广度教学研究需要多学科作为理论基础。“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及课程教育论的发展发现,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哲学、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在理论意义、心理意义、社会意义把握好课程教学论研究范式即研究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逻辑。从自然科学领域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从哲学层面转变到具体研究方法层面,课程与教学研究范式的容易普遍。

拓宽研究的广度一方面需要有博大精深的理论知识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广泛阅读,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为教学研究提供广泛的理论基础。另外就是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多学习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发展和理念,掌握当前教育的最新动态,这样在教学研究中才不至于固步自封、闭门造车。再次,就是虚心请教。虚心向自己的同行,向前辈,向专家学习。常言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向他人学习可以接受到不同的见解、思想,在交流中我们获得新的认知,对于推动教学研究是又相当有意义的帮助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思维的广度,对于教学事情有敏锐感,并且能够触类旁通。

四、凝练“精度”

精度简单的来讲就是精确度和精准度,也就是我们在教学研究时,必须注意研究的准确性。“学校教育科研像任何科学研究一样,需要秉承存真求实的研究态度,需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研究工作,需要锐意进取不断探索问题的真谛,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情投入,没有内在的持久动力,要想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中由研究有所得、有收获,是非常困难的”

提高教学研究的精度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合事实。也就是教育研究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因为研究就妄自下结论。合规律,符合规律也就是要符合和逻辑的,而不是自己想当然的武断的研究。

另外,提高精度还在于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精益求精,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研究。力求尽可能发挥最大的潜能做到教育研究中,每个环节、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细微之处,甚至是那些不起眼、常常被人忽视的多方都能够引起重视,都能够通过研究者的努力发挥到极致。提高教学研究的精度就要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态度。教学研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付出很多的艰辛才直至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就如王国维所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五、生成“我度”

所谓我度就是在教学研究中的自我维度。也就是怎样的态度价值观,去面对教学问题,又以怎样的思维视角和知识体系去探寻问题的本源,努力积极问题,形成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事风格。“我们要把自己的知识加以有机化,这就是说,要他像一棵树,一只鸟或是一个人,成为一种活得的东西”

教学研究真正地目的并非仅仅在于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在于研究者自身如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教育科学的最终实现不是在书本里,不是在实验室里,不是在教师培训的课堂里,而是在教育者的头脑里”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教师一定要在努力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自主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

提高“我度”,首先形成自己的的思维逻辑。我们不能机械僵硬的去思考问题,看点教学事件。最后锤炼读书思维。思想源头就是逻辑,理清作者是怎么把错综复杂的问题罗列清楚地,而这种思维逻辑也是我们自己将来在研究行文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第二,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每个人的学习过程就是在自己原有的认识经验上不断构建知识。每个人的经验和知识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才能凝练出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第三,积累写作的表达话语。生活化的口语表达与学术著作和专业书籍表达话语是有所区别的。就如普通人看到晚霞和鸟只会觉得很好看,但是表达不出来,而王勃看见就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可能我们不能够原创那么优美的诗句,但是常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同理多看书也能掌握了专业的词汇,如“应然,使然”“遮蔽,敞明”“表征、路向”等等。

虽然教学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和努力,同时也受到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注重了教学研究的“高度”、“深度”“广度”“精度”“我度”五度融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进和提高教学研究的质量。总之笔者认为五度融和是提高教学研究质量提高教学研究品质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思维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