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21-11-12 12:04王翰颖曲阜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王翰颖/曲阜师范大学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越发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保护力度。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偏远的山村地区,其传承方式主要借助口口相传,并没有建立完善的传承和发展机制,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文化断层等不良现象。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融合体,若是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消失,势必会影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十分重要。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主要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以及风俗技艺等一系列内容。文化是人们在几千年的生产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一种生存意识,而文化自信则同时也是一个人自己本国以及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并在逐渐的发展和衍生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自豪感以及自信心,是一个人开展行动最为坚强的后备力量和坚强的意愿。文化自信更是助力国家乃至民族不断前进和前行的主要力量。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雄厚,从旧石器时期便有早期的文明产生,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文明发展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在此期间数不清的发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中华文明也成为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物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保护现状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内容广阔,除了语言、艺术以及节庆活动外,还包括社会实践以及民风民俗等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近些年,我国越发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上至中央相关部门,下至县级村落纷纷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挖掘与保护,很多地区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效果。自十九大会议召开以后,我国各地区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更为热烈,加强了各种非物质文化活动的展开,不仅能够加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加入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当中。举例来说,我国相关部门成立了中国非遗博览会,其中收集了我国很多地方的非遗项目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社会民众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三、在文化自信语境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主要措施分析

(一)在学校中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

学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可以在学校中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团。其一,学校社团可以与当地的非议部门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到社团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有利于解决非遗传承断层的问题。其二,学校社团可以组织学生去剧场观看与非遗传相关的民俗表演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表演当中,定期组织学生参观非遗博物馆,在学校里举办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演讲和竞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以及其对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深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带人的精神享受,自觉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当中。

(二)设立民俗文化交流日

不同地区受生活习惯以及地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各具特色,别具一格。因此,为了加强学生对不同民族民风民俗习惯的认识和了解,可以在学校中设立民俗文化交流日,加强学生对不同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还能在实践和发展对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融合和创新,实现交流、合作、共享,有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三)定期开展与非遗产活动

自十九大会议召开以来,我国相关部门越发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升社会民众文化自信以及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因此,举办了例如“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电视媒体活动,并获得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这样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电视活动形式丰富、内涵深厚,不仅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同时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赞赏。此类活动的展开能够让社会民众充分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让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提升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加强了中国人民对于保护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因此,作为当代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并且学校多元、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的沃土。因此,各个地区的高校可以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征文比赛、摄影比赛以及文艺演出等形式的非遗展示活动,让学生不断探寻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近期展开非遗主题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深厚文化以及各具特色的地方风俗,让学生自觉参与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当中。

(四)邀请非遗传承人进入校园进行展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小接触非遗活动,对其有着深厚浓烈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是最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以及面临的传承困境的人群,只有这群包含热爱的人们才能走真正展示出非遗产品的独特魅力以及文化内涵。因此,学校可以要求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进入校园进行演讲或表演,让学生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了解民风民俗以及技艺背后蕴含的感人故事和民族传承,这对激发学生参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五)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学生和社会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少之又少,甚至于很多学生闻所未闻,更无从谈及保护与传承了。受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被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所影响,举得自己本民族和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索然无味,逐渐失去探寻和追求的意识。而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能够让学生从样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非遗活动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我国各地区非遗文化的保护现状,自觉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当中,这对于提升民族精神以及树立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举例来说,在校园内借助广播在课件播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知识,例如黄梅戏等,定期组织学生观看非遗纪录片,并开展相关比赛,让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去观察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透过表象看本质,真正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在蕴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民风民俗,并展示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为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在学校内开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课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与学校素质教育进行紧密结合,不仅能够为学校教育注入新鲜的教育元素,同时也能够增加学校教育的特色,并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开辟全新的发展道路。其一,作为学校可以结合办学特色合理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设置选修额课程,积极吸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探究心理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观察视频、学习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以及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其二,通过设置非遗专业课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当中,加强对非遗保护措施的研究当中,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实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断层等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们几千年的生活基础上发展并形成的,是不同地域内人们生活状态以及文化精神的重要展现,同时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十分重要。在时代的发展中,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创新,备受人们的推崇和青睐,而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逐渐没落,甚至某些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传承断层的现象。因此,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保护的队伍当中,助力非物质文化保护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民族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MINORITY REPORT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