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别化教材《匈牙利汉语课本1》的研究与分析

2021-11-12 12:28梁荷雨
散文百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国别匈牙利课本

梁荷雨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随着汉语事业的发展,国际上出现许多国别化的教材,孔子学院大会上也提出了有关教材国别化的问题,由此可见,孔子学院是支持当地的教师依据当地特色、教育体制等有针对性的开发本土化的教材。匈牙利为推进当地汉语事业的发展,其首等学府罗兰大学的孔子学院作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出版了汉语系列教材《匈牙利汉语课本》。此系列教材作为当地第一套本土化的汉语教材,教材共四册,本文主要考查教材的第一册。

一、国别化教材定义

所谓国别化教材,一般是相对于通用的汉语教材而言的,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国别,根据当地的语言文化和教学对象的需求所编写的汉语教材。姜丽萍认为:“凡是符合国别语言、文化、教育体制、学时安排等国别内容的汉语教材都可以称为国别化教材。”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也提出了国别化教材“三贴近”的改革方向。

二、教材的出版模式与编写理念

《匈牙利汉语课本》的出版模式属于中外共同编写,中国编排设计,外国发行。以罗兰大学中文系为依托,由当地的匈牙利籍的汉语专家、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编写经验的中方专家与罗兰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和公派教师共同组成教材编写小组,教材的翻译是由翻译过众多汉语文学作品的匈籍汉学家担任。文字编排设计上,由北京专业的图书设计社进行设计编排,发行出版工作则由匈牙利RECATORKFT图书公司承担。

文化的传播不是单箭头,而是双箭头,国别化的教材更应遵循这个道理。教材的编写理念不应该把文化赋予表面,话题设计符合学习者学习的特点,本国语注释,教材中案例围绕学生的真实生活有关。《匈牙利汉语课本》在编写理念上便遵循了这个原则,以日常的交际活动为基础,在把握住重点语言知识点以外,在课文体现的文化情境中培养学习者对语言运用的能力。

文化传播应保持一种客观化的视角,既不过分渲染吹大,也不掺杂主观情感。匈方提出双方应以平等、客观化的角度去看待中匈的文化交流,加强与学习者之间的联系,学习并认同,以促进中匈两者的友好交流。所以这对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所担任的角色是双方互相交流的媒介,随着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逐渐扩大,更需要培养教师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意识。所以汉语教材也不应只是汉语单方面的输出,而是应成为两国文化缔结的联系品,教材的使用者不只是学生,而是每一位学习者。

三、语言要素和汉字的分析

1.语音集中化。

教材语音基础知识的编排方式是集中式,把整册的语音知识分散并集中在前五课,之后通过拼合练习的方式对语音进行巩固练习。从内容上来说,教材对声韵母拼合规律的教学顺序参照了国内大多数课本的教学顺序,也就是参照了《汉语拼音方案》的顺序,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字母的记忆和排序,声韵母的拼合也是从教材初始便进行教学和练习。但是课本对声母和韵母只是进行了简单的罗列,没有注明字母的发音方式和发音部位,也没有进行两者的对比。国别化的教材在知识点的排版上应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学习特点做适当的调整,发音相同或者相似的字母优先进行学习,发音不同或者相差较大的进行类别化处理。

2.词汇本土化。

《匈牙利汉语课本1》共计235个生词,从单课词汇量来看,全书平均每课词汇量在12个左右,初级教材每课词汇量要求控制在30个以下,说明《匈牙利汉语课本1》词汇量符合初级教材的要求。教材中甲级词汇占的比重最高,其他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小。较难的生词多数位于课本后半部分,且教材中的词汇大多数是名词,学生学习起来相对于其他词性的词要容易,也符合初学者的学习特点。

教材中涉及到的词汇如“牛肉”、“温泉”等属于超纲词汇,但是由于匈牙利的牛肉久负盛名,生活在多瑙河上的匈牙利灰牛更被成为牛肉界的爱马仕;匈牙利有“温泉之国”的美称,其首都布达佩斯则是世界著名的“温泉之都”,两词虽都为超纲词,但是选取的极为本土化,也呈现出了教材在国别化上的编写思路。

教材中专有名词选取的也很有特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姓名、地点和饮食或影片。教材人物表中共提及六位人物,其中“安娜”和“高博”是匈牙利当地较为常见的名字。地名选取了位于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中心广场-英雄广场,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具有代表性。饮食则选取了中国特色菜,如:北京烤鸭、宫保鸡丁、鱼香肉丝等。

《匈牙利汉语课本1》在词汇的选择上充分的体现了国别化教材的特点,有趣生动,具有代表性。通过这些代表性的词汇,可以表达中国人民对匈牙利人民的热情和尊重,也减少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时的抵触心理,增强学习者的热情和学习的动力。

3.语法循序渐进性。

《匈牙利汉语课本1》的语法点较多,并没有像词汇那样单列出,而是放在了“学习要点”中,课本遵循国别化的要求,课文中对语法的解释全部用当地语来注解,并用汉语例子进行扩展练习。教材中语法项目的呈现顺序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较为简单的语法项目在前,较难习得的排列在后,符合教材编写的循序渐进性。关于语法项目的编排方法较为分散,也就是把知识点排列在不同课文中,但是不同课文之间相距不远,这种排列方式,有助于教师以旧带新,进行总结,也有利于学生进行对比学习。

4.汉字通俗化。

教材对汉字的教学贯穿于整册书,汉字是学习的难点,该教材从一开始就接触汉字的形体框架以及写作顺序,并在每课之后附有所学汉字的田字格,方便学生对其进行练习与临摹。汉字是每个外国学生学习的难点,汉字的表意功能为汉字带来别样的美,为增加学习者对汉字的书写兴趣,教材在所附有的书写田字格之前对汉字设有拓展板块即“奇妙的汉字”,编者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对课文中的某一重点汉字进行拓展介绍,从汉字的演变过程、造字方法到汉字被赋予的含义等,并附有图片进行展示说明,最大程度的减少学习者心里畏惧情绪。

四、教材课文分析

课文是学生学习知识点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一篇优秀的课文可以包含很多语言点却不显得繁琐冗余。课文内容设置丰富,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的心思,课文设置的恰到好处的留白,又可以给予学生大量想象的空间。

汉语各教材的体裁有很大的差别,但用于对外的汉语教材更多采用对话形式,例如《博雅汉语》、《发展汉语》等。《匈牙利汉语课本》也采用对话体,教材中有固定人物,在目录之后对人物进行了简单介绍,教材故事主题的选取来源于日常生活,围绕既定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历程展开对话,形成完整的故事。教材第一册以汉语老师王月老师教匈牙利学生汉语为开端,匈牙利学生杜丽去中国留学为结尾,这样的场景设定让学生人物更加鲜活,内容更加真实,且教材对话伴有图片展示,这种图片伴随既定人物的处理方式,使得学生更有体验感,可以拉近两国的距离。

不仅课文的用词和语法项目影响着课文的难易程度,课文篇幅和长短句的使用也是决定课文难易因素之一。教材每篇课文的句子总数相差不大,随着课数的增加,平均每句的字数的增加,表明每课的长难句在逐渐增加,但是数字增长缓慢,且都在初级教材对平均每句字数的要求之下,表明教材在难度的把控上较为合适,符合初学者学习的水平。

五、教材使用建议

(1)《匈牙利汉语课本》的主要适用人群为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在使用时需要结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拥有一切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把热门话题融入课文当中,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学习的中间手段,降低学生对汉语的抵触心理,尽可能提高学生集中学习的时间,这也不乏是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也有利于课外教学的开展。

(2)《匈牙利汉语课本1》为起步篇,对汉语各方面的学习都是从零开始,教师在上完一段时间的课后,需对学生进行反馈性的调查,学习者整体在哪一方面学习的较为薄弱,这段时间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学习者有无学习兴趣以及兴趣是否增加等,有了反馈的结果才能更好的使用课本,了解课本的优势和不足。课本内容需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略过,多角度创造性的利用课本。

(3)《匈牙利汉语课文1》虽为第一册,拥有大量的基础知识,但功能性十分突出,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突出教材交际性的功能,增加日常交际活动,让学生拥有沉浸式的体验。教师也可根据教材本课的教学主题,展开多项比赛项目或者情景剧,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感受不同文化的交际差异。

(4)《匈牙利汉语课本》除课本以外没有配备相应的练习册,《匈牙利汉语课本1》作为开篇之作,教师在使用课本时需根据学习者的需求选择是否额外添加对语言要素的训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动手编写相匹配的练习题作为训练的素材,增强《匈牙利汉语课本》的实用性。

六、结语

汉语教材是汉语国际推广有利的手段,但也是较难有建树的方面,但又是必须发展的方面,编者为保证教材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第一册编写的过程中,曾试用于当地的汉语课堂,并根据课堂的反馈进行修订和改编。相较于其他通用性的教材,从语音到文化,从编写特点到出版发行方式,这套教材更适合匈牙利的学生学习使用,也有利于国别化教材的推广。中外合编,共同出版的模式是汉语教材的主流发展方向,匈牙利汉语教材的编写处在起步阶段,其中不乏有错误或者不合适的产生,这需要后续对其进行不断的完善。

猜你喜欢
国别匈牙利课本
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国别比较研究
国别成谜的纪王崮春秋大墓
匈牙利:与水结缘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对匈牙利第四次修宪的一点思考
2012年8月不锈板(带)分国别(地区)进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