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

2021-11-12 13:33/
长江丛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汉族少数民族思政

■ /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身处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很容易受到不良舆论和环境的影响,思政教育可以为大学生竖起“堡垒”,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袭,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的高职思政教育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融入时政新闻素材,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借助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开展思政教育;弘扬文化自信,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注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传递民族大团结理念,营造和谐大学校园。

一、新形势下改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客观要求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让思政在各个课程教学中都可以得到体现,构建全新的协同育人体系,践行立德树人理念。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中流砥柱,要积极把课程思政理念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旋律”,让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体现出职业教育特色。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大学生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课程思政对职业道德教育做出了新的诠释,把鲜明的时代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中,这也是响应培养“中国梦”建设接班人的积极响应。

(二)加快“双一流”转型的要求

“双一流”倡导的是建设一流高校、一流专业,提升高校科研和办学力量,这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转型的重要动力。“双一流”计划需要勇于开拓创新、兢兢业业做科研的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要具备崇高的科研、奉献、爱国精神。思政教师要渗透科研、爱国、奉献精神培育,为学生讲解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事迹,激励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到科研、专业创新工作中,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力量。

(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关键的经济转型时期,正在进入决战小康的关键阶段,需要具备攻坚克难精神、精英型专业人才,这对高职育人目标、育人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高职思政教育要紧密结合政治格局,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农村建设、参与公益活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政治觉悟。

二、新形势下高职思政教育现状

(一)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比较僵化

部分高职思政教师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单纯对教材中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进行讲述,忽略了这些政治理论和社会现实的融合,很难激发起大学生学习兴趣。此外,个别思政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采取提问、课堂作业等形式,缺少实践活动、互动环节的支撑,间接导致思政课出勤率下降,学生在课上昏昏欲睡,思政课学习效果比较差,直接影响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

(二)思政教育和社会发展存在脱轨

一些思政教师很少开发课外思政素材,例如大学生支教、新农村建设、国际热点新闻等时政新闻素材,这些恰恰是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思政教师没有及时讲解这些新闻,间接影响了大学生了解国家时事的热情。此外,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热衷于各种社交软件,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思政教育却很少关注到大学生的这些需求,思政教育和大学生生活脱轨,无法发挥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三)忽视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

随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逐年上涨,这些少数民族学生语言、文字、生活习惯等和汉族学生存在差距,高职思政教育虽然涉及民族区域自治的讲解,但是对于少数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的讲解比较少,很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族文化了解较少、政治学、哲学知识比较薄弱,他们在思政课上常常感到难以适应,出现了焦虑、自卑等情绪,课堂体验感比较差。

三、新形势下高职思政教育改革措施

(一)融入时事政治,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小康阶段,急需志存高远的优质人才,高职思政教师要开发时政新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衔接起来,利用生动、详实的案例来诠释爱国、奉献等情怀。例如思政教师可以融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展现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为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共和国勋章是为了表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家卫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认识,2019年习近平主席授予了于敏、屠呦呦、黄旭华等八人,这些人中有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老红军张富清和李延年;也有隐姓埋名几十年为祖国核心潜艇研发奉献一生的科学家黄旭华;致力于救死扶伤,弘扬中药文化,赢得诺贝尔奖的医学家屠呦呦。思政教师要为学生讲解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让大学生感受不同岗位对于爱国、保家卫国情怀的诠释,激发大学生责任感,让这些老一辈革命家激励大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爱国、护国、报效祖国的志向。

(二)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宽思政教育渠道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上网刷视频、刷新闻成为了大学生最主要的娱乐方式,笔者认为高职思政教育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一步开发思政教育平台。例如思政教师可以借助学校官方微博,定期投放爱国主义教育视频,例如七十周年大阅兵,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强大;讲解大学生支教新闻,鼓励大学生勇于奉献,把青春奉献给乡村教育;展示“双创”成果,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正能量新闻。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微博账号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职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衔接起来,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守信等职业理想,展示新农村建设成果,阐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让学生真正开始关心国家大事,引导大学生积极入党,培育优秀共产党员。此外,思政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积极制作微课视频指导学生课下学习,也可以开展主题学习,例如结合所带班级专业录制线上教学视频,理工科专业可以讲解优秀“大国工匠”事迹,让学生感受精益求精、孜孜不倦追求创新、坚持自主创造的“工匠精神”,真正让思政教育和专业课实现“无缝对接”,让学生主动学习思政知识,加快“三全育人”模式的建构,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加快高职院校转型。

(三)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大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众多,随着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数量的增加,如何有效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成为了高职思政教师新的研究热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汉族有很大不同,如何制定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特点、民族文化的思政教学计划成为了高职思政改革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高职思政教师要号召学生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为学生讲解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鼓励汉族大学生积极学习少数民族文化,增进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交往,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例如思政教师可以讲解少数民族解放历史,感受军民一心的抗战历史,再结合新时期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精准扶贫计划,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感受到国家的关爱,思政教师还要号召汉族学生辅导少数民族学习,讲解汉族文化。例如思政教师可以讲解蒙古族传统节日,例如敖包节,白节和那达慕大会,可以播放相应的视频来进行观赏,也可以邀请班级上的蒙古族学生来讲解那达慕大会的流程。蒙古族学生可以展示舞蹈、摔跤等才艺,让汉族学生了解蒙古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建立少数民族学生自信心,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让少数民族学生和其他学生和谐相处,展现民族团结精神。

(四)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高职思政教育不能局限在教师,而是要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思政教师要立足校园文化,设计主题活动,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例如可以为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文化,例如蒙古族,达斡尔族和鄂伦春族,让学生了解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感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少数民族文化,讲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让少数民族正确看待民族文化和独立,感受民族大融合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改变,引导少数民族维护祖国统一、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少数民族学生可以和汉族学生合作表演节目,展示本民族特色歌舞、乐器,为全校师生展示少数民族风采,展现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和谐相处的画面,让更多汉族师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打造和谐校园。思政教育可以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开辟新的路径,思政教师要立足少数民族文化,鼓励他们积极展示个人才艺,号召汉族学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生活,让少数民族感受无微不至的关怀。思政教师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打开心扉,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积极向汉族学生学习,让思政教育融入少数民族学生生活。

四、结语

新形势给高职思政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转机,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政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思政教师要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辩证看到本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拥护党的领导;结合专业课程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引导学生端正“三观”;让思政教育通过新媒体平台进驻大学生生活,把攸关国家发展、个人就业、职业理想的时政新闻传递给学生,号召大学生积极支援农村建设、参与公益活动,构建全新的“三全”育人格局,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功效。

猜你喜欢
汉族少数民族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少数民族的服装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不要乱叫“老家”了!中国姓氏分布图曝光,看看自己的根在哪
蒙古族与汉族甲状腺结节患病情况对比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