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探究

2021-11-12 13:33/
长江丛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思政育人

■ /

我国高等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办学方向,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关键任务。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总书记的指示为普通高校各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也指明了教学改革方向,对普通高校工作也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教学上不仅要做好常规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上不断推陈出新,将思政教育较好的融合渗透进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体育课程是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开展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更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

一、课程思政融入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意义

高校体育工作对实施素质教育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摒弃体育教学只教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能的狭隘认识,扎实落实“育人”“育体”相结合目标,以“润物无声”形式滋养学生的心灵,涵育其道德品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体育课程成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真正意识上实现学校“三全”育人格局。同时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也是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大背景下的改革需要。

传统的健美操教学侧重于考察学生的运动技能、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等目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教育关注不足。将课程思政融合进传统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增强身体的同时利用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热情、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利用课程教学环节将思政与学生德育工作紧密相连,弘扬塑造体育精神、民族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结合。

二、课程思政融入健美操课程的育人优势

(一)增进健康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健美操属于有氧运动的一种,通过实践证明,有氧运动能较大程度提升人体的心肺功能,使参与者的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加强,同时也是展现健康美的一种有效机制。健美操这项运动受众范围广,加之现有的校园健身操套路融合了很多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以及肢体动作,更具时尚性和民族元素,参与者只需跟随音乐节奏做一些简单重复的动作,就可以使其身体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同时也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与弘扬,极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二)塑造形体美,培养坚韧品质

良好的身体姿态是一个人气质风度形成的重要因素,健美操练习要求参与者始终保持挺拔、朝气蓬勃、优美的姿势。长期练习者可消除人体多余的脂肪,让身材变得匀称、健美,姿态也会变得更加优美,弥补先天的体形缺陷。但健美操学习过程较为枯燥,它是结合不同音乐风格变化,利用基本步伐进行反复多次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长期参与还有助于提升练习者的文化、艺术、审美能力。

(三)缓解精神压力,培养健康心理

时代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享受快捷生活的同时也增加了很多精神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下会引发很多心理问题,严重的还会诱发很多身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健美操这项体育运动,可以使参与者在轻松优美的音乐中忘掉烦恼和压抑,结合步伐动作跟随音乐节奏锻炼全身,尽情享受健美操运动带来的欢乐,从而缓解精神压力。

(四)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协作意识

健美操运动蕴含着丰富的育人素材,长期的参与练习,可以提高团结合作精神。健美操这项运动更多展现的是整个团队的风貌,这就需要前期练习中各参与成员之间要具备协作沟通、换位思考能力,通过相关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课程思政融入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新路径

(一)丰富课程教学目标

普通高校主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健美操课程教学积极贯彻目标宗旨。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课程思政,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将课程思政融入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传统以教授学生动作技能为主的模式,贯穿思政教育让学生在健美操练习过程中体会到健美操的体育精神,使学生懂得如何与他人协作相处、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遵守规则、坦然面对输赢以及具备其他职业基本素养,为培养学生健康三观奠定基石。

(二)创新丰富教学内容

根据健美操课程的专业特色,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三部分。理论教学主要是利用课堂讲授健美操的锻炼标准、健身知识以及课堂常规要求。结合课程思政特点,通过健美操比赛可以将遵守职业道德、守时、国家荣辱观和终身体育意识融入课程内容进行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主要是健美操的专项素质技能练习,教学过程在可以将学生分为多组练习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技能水平、团队协作以及编排、音乐制作能力,将课程思政与健美操教学融合旨在通过体能训练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结合课程思政的特点,在健美操课程内容中穿插中国风、民族文化元素,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将吃苦耐劳、团队沟通协作、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融入健美操课程教学进行思政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以体育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启发和教育学生有竞争意识,学会克服困难、锻炼意志以及有团队精神。

(三)强化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体现在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评价,不仅仅是技能水平更多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情况。结合现有的教学改革目标,将健美操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形成性评价占40%,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10%、团体精神及课堂的参与度10%、随堂小考20%;终结性评价占60%,包括健美操理论知识及竞赛规则10%,成套动作展示中动作技能的完成度20%、个人表现力20%、团队创编力10%。通过两部分评价可以动态地评价学生的各项指标,目的是在于更好地进行教学。

(四)提升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

课程思政融入健美操课程教学,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他是思政教育融入健美操教学的实践执行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明道、信道,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将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教师做得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课程思政融入健美操课程教学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教师要转变现有的思想和教学观念,教师应不断强化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2)编制课程思政特色教材,开展课程建设研讨会和示范公开课,引导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授课形式创新等方面推进改革,进而培育一批示范课和教学名师。(3)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中将课程思政纳入,旨在促进教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4)学校方面要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五)课程思政推动课程建设

普通高校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现有的健美操课程基础上将课程思政融入可以创新健美操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健美操课程建设。思政教育的融入改变了原有重视动作技能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加重视学生过程性评价,让教师有机会去关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行为、情感和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利用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的做好课程思政与健美操课程的融合教育。

(六)延伸至课外,服务于社会

将健美操育人教育走下传统课堂,延伸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社会体育服务中去。学校方面完善课程思政融入健美操课程建设机制,加大健美操课程思政的影响力,同时完善课程思政教育与教育教学“双大纲”制度,设置“教师导学”模式,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思政”教育延伸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将健美操这项运动服务于社会大众,教师可带领学生进社区开展义务健身指导,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服务于社会大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使其最终形成“课程育人、课外活动育人、运动竞赛育人、社会服务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和校园体育文化育人”的大格局。

四、结语

将健美操课程思政融入健美操课程教学是全面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体现,而且健美操课程蕴含了思政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和心理教育,同时深化了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健美操课程建设体系。为了进一步做好融合,学校应制定相应机制体系保障运行,教师则需要不断加强个人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共同合作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人文、审美、艺术素养的终极目标。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