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释放监督效能
——东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机融合

2021-11-12 15:17
山东人大工作 2021年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人大常委会纪检监察

东营市人大常委会着眼强化人大监督与审计监督有机融合,从健全制度机制、创新监督方式、强化成果运用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有效促进了审计质量不断提升、整改问题实质性推进、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使监督效果实现“1+1>2”。

健全制度机制 强化融合保障

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在总结预算审查监督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推动出台了《关于改进审计工作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强审计整改落实工作的意见》,增强了新预算法框架下审计监督服务于人大监督的可操作性,为加强审计及审计整改工作提供了更为完善和刚性的制度保障。认真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常委会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情况监督的意见》,创新监督机制,强化协作配合,打造了“审议报告—问题交办—跟踪监督—整改反馈”的监督闭环。

创新监督方式 提升融合刚性

动真碰硬审议专项报告。

改进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报告方式,由过去的书面汇报改为现场报告,并对重点整改部门开展满意度测评。在每年12月份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市政府与各重点整改部门负责人逐一向会议报告整改情况,回答委员们询问,由常委会组成人员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进行表决测评。测评结果较差、问题整改不到位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继续整改并重新报告。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严肃追责问责。至今,市人大常委会已连续三年开展了满意度测评工作,起到了让整改责任单位“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进一步强化了人大监督,树立了审计监督权威。

三方联动形成监督合力。

推动审计机关与纪检监察机关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工作联动机制,实现了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有机融合。开展整改工作联动督查,去年上半年,市人大常委会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对审计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推动解决了一批难点问题,形成了有力震慑。通过三方联动,各部门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高度重视,与市人大、市审计机关主动沟通对接,列出问题清单、加大整改力度,去年的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率达到98.5%,相比往年有了大幅提升。

全力支持当好坚强后盾。

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推动审计直面矛盾、揭露问题,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前介入审计方案编制工作,结合全市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切提出意见建议,由审计部门在年度计划中妥善安排、统筹实施。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委托审计部门开展了专项资金审计、国有资产审计、财政补贴资金绩效审计等多个项目,提高了财政资源使用效益,提升了审计监督的层次和水平。

公开透明推进阳光监督。

常委会将关于审计工作的审议意见、满意度测评结果报市委、转市政府,并充分利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提升人大代表参与审查监督的便捷性。积极推进信息公开,督促审计部门及时全文公开审计工作报告、整改情况报告,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强化审计成果运用 释放融合效能

助力开展工作评议。

市人大常委会将审计工作监督与评议部门工作相结合,要求审计中重点关注被评议部门情况,将审计结果作为评议工作的重要参考,督促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职尽责、扎实工作,进一步提高了人大监督的科学化水平。

服务监督预算执行。

把审计监督作为监督政府预算的重要载体,注重从推进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和提高财政绩效水平的高度来整合审计成果,推进深化财税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围绕审计发现的易发频发问题,加强人大财政监督,着力推动优化预算安排,强化预算约束,推动财政资源合理配置和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依法做好人事任免。

通过审计,对拟任干部的工作实绩作出明确的评判和评价,把好廉政关,促进领导干部切实有效地履行经济责任,增强依法履职和接受监督的意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了人大监督工作,释放了监督效能。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人大常委会纪检监察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四川省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程(试行)》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不经授权人大常委会主任能代表人大常委会吗?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零陵区:学校纪检监察员“充电”
人大常委会审议“港区国安法”草案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
新形势下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