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下与历史的对话
——广东卫视《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节目形态创新探索

2021-11-12 18:51胡树涛
声屏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专题片起点真人秀

□ 胡树涛

鲜明的主题思想和引领性的解说文本是电视专题片的重要特征。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广东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的《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自2021年6月26日起每周六21:10在广东卫视播出,赢得了高人气和好口碑。卫视单集最高收视率达0.334%,全国同时段排名第五位;国家广电总局《监管日报》和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新闻阅评》都专题点评该系列节目,给予较高评价。从整体基调来看,《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是一部专题片。节目主创团队在保有专题片主题性、引领性特征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真人秀、诗词朗诵、情景再现等非常规元素,把红色题材做成了“爆款”,构建了专题片的新样态、新景观。

讲述人引领:建立参与感

《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沿用第一季节目设置“湾区体验家”的模式,继续由主持人秦海菲担任大湾区的“红色坐标体验家”,在节目中冠以“讲述人”身份。这位出镜讲述人既是节目叙事的主要推进者,也是引领性文本的解说者,同时还是真人秀部分的主要参与者。讲述人在节目中常常以第一人称“我”发起叙事,扮演了观众的“眼睛”,带领观众走进真实历史场景,回到杨匏安、彭湃、杨殷、周文雍等先烈们生活、战斗过的“红色起点”,走读革命志士的壮烈一生,切身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辉煌成就和精神伟力,在感动和感悟中传承发扬红色基因。

讲述人的设置拉近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传统政论片中言说者居高临下、家长式的灌输,代之以讲述人在真实场景体验中的穿针引线和娓娓道来,宣教者与受众之间泾渭分明的传受关系转换为对等交流的“朋友”关系,这便形成了主持传播中所谓的“自己人效应”。研究者指出:“假如传播对象喜欢传播者,就可能被说服。如果接收者认为信息的来源是一个与他(她)自己相似的人,即具有同一性,就更是如此。”从《行进大湾区》第一季开始,主持人秦海菲作为“湾区体验家”就逐渐与受众拉近了距离,成为了“自己人”,这样的关系延续到第二季“红色起点”主题节目中,进一步发展为“约会”关系——受众已习惯了节目中有这样一位“熟人”,与其在节目中“不见不散”。借由讲述人的带领(实则引领),观众有了参与感,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

人际传播因素的注入、人格化元素的增强有利于培育良好的“传受”关系,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传播主体“精神人格”的弱化,即传播者被受众当成自己的朋友之后,其发表评论的权威性就会打一定的折扣。然而在《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系列节目中,这样的传播“折扣”并不会出现,因为革命历史题材属于“硬”题材,该类节目天然地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宣教性。在此背景下,讲述人的设置非但没有弱化节目的权威性,反而使“硬”题材实现了“软”着陆。讲述人的“软传播”,大大提升了红色题材内容的传播效果。

真人秀拓新:带观众体验历史

学好党史,方法论很重要。要把有关党史的专题片做得“好看”,也要讲究方法。为了强化《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系列节目的可视性,更好地传播党史,特别是提升节目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节目主创团队大胆引入真人秀元素。其中,讲述人秦海菲是“穿越历史”的主角。根据不同历史场景和主题,节目还邀请党史专家、革命烈士后人、电视剧演员、青年学生、相关行业代表等与讲述人一道,以未知的第一人称视角,接受寻访任务,沉浸式体验历史现场,在不间断的情节推进中抽丝剥茧,一步步走近历史,追寻与历史故事相关的细节和答案,并在行进中分享感悟。

在《山河血脉》这期节目中,讲述人一开篇便进入角色,扮演一位交通员,来到1930年“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一个重要联络点——位于闽粤交界茶阳古镇的同天饭店,与店掌柜孙同阶交换情报;其后又以对暗号的隐秘方式,与党史专家“接头”。该期节目还邀请了同题材电视剧《绝密使命》的主演寒青参与拍摄,与讲述人秦海菲一同回到历史起点,探寻寒青所饰演孙同阶的人物原型——孙世阶烈士的真实经历和背后故事。又如在《胜利营救》这期节目中,讲述人开宗明义告知观众:“80年前的这场文化名人大营救中,究竟发生了哪些隐秘而伟大的故事,我将和几位时光探寻者一起,组成红色寻访团,遵循先辈的足迹,重走大营救之路……”这一次的“红色寻访团”成员包括党史专家、消防战士和青年教师,他们要趁着夜色完成向着深圳梅林坳急行军的任务,以如期抵达位于白石龙村的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寻找下一站的线路拼图。真人秀的加入,使节目叙事更立体了。节目中形成了相互交织的两条故事线:一是真人秀故事线,由讲述人和嘉宾来演绎;二是革命历史史实故事线,由节目旁白和人物访谈来铺陈。两条故事线交叉融合,实现了思想导向与艺术趣味的有机统一。

真人秀是为史实呈现服务的。这要求节目主创团队结合史实撰写剧本,设置“玩法”,既给予体验者一定的自由度,又确保体验进程与历史事实有机融合,升华红色主题,相比传统专题片,这样的节目形式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跨时空互动:勾连历史与当下

除了回顾历史关照当下,《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同样注重立足当下回应历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又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广东卫视在节目创作之初就定下基调: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进行融合,既回顾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也展示当下,回应先烈遗志。节目以“行进大湾区·红色起点”命名,作为《行进大湾区》的第二季,而不是独立开辟新节目,也体现了当下“大湾区视野”的融入和节目独有的跨时空叙事特色。

在节目中,当下与历史的勾连随处可见,体现了主创者的巧思。例如在《山河血脉》这期节目中,主讲人邀请党史专家重走红色交通线中从汕头到潮州的火车线路,在高铁上体验当下的“湾区速度”。在短短的23分钟车程中,主讲人与党史专家从“汕—潮”红色交通线的功能、特点,聊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潮汕地区继续凝聚广大海外华侨力量,推进改革开放的指示精神,见缝插针地展示了潮汕地区的今日样貌。又如《勇搏激流》这期节目,在讲述了发生在广东的一系列工人运动之后,画面转向当前的大湾区建设场景,字幕内容呈现“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正在加快建设……”以此回应历史。另外,在《胜利营救》这期节目中,“红色寻访团”一行四人经过一夜急行来到深圳梅林水库的一处观景台歇脚,在一番抚今追昔、忆苦思甜之后,画面转向山下灯火通明的深圳夜景,此时主讲人的旁白响起:“80年前的他们,如能看到眼前的璀璨夜景,一定会热泪盈眶吧。文化名人大营救,在潜移默化中深远地影响着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艺术和科技的进程与发展”,这种贯通性的解读符合当时情境,也符合叙事逻辑。

行进在历史,也是行进在今天。节目打通历史与现实,将南粤大地上的红色革命遗迹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变化有机融合,带领观众寻觅历史脚步的同时也体验湾区发展的“加速度”,生动展现建党百年来粤港澳发展的新成就。事实上,对当下成就的展示,更折射了革命历史的价值,更凸显了今人与先辈的传承关系,也昭示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更大胜利。

以诗歌点睛:情感升华与理性诉说

在每期节目尾声,节目主创团队别出心裁地置入了诗歌朗诵板块,这些诗歌由节目组邀请的专业人士创作,由广东广播少年语言艺术团的孩子们以青涩的童声演绎。全季十期节目,以十首原创诗歌收尾,成为《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节目形态创新的一项重要标识。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节目以诗为媒,以诗咏怀,旨在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对革命精神的传颂。如果说在首期节目中,观众第一次在专题片中看到诗朗诵,会觉得有些意外或突兀,那么随着节目的陆续播出,观众渐渐习惯了节目尾声有这样一个环节。特别是当革命先烈的故事进入高潮,观众发现有必要以诗歌这样的文学形式来进一步抒发情感,阐述节目未尽之意,表达对先烈的未尽之情。另外,每一首诗歌本身都展现了较强的创作功力,技术纯熟且言之有物,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听取这样的诗歌朗诵,是一种文学熏陶和视听的享受。此时,诗歌朗诵成为升华节目主题的点睛之笔,也成为节目新样式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

诗歌的作用,除了情感升华,还在于理性的诉说。诗歌成为今人与先辈对话的载体。在当下,何以回馈革命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唯有加快建设与发展,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诗歌通过展示新中国当下所取得的光辉成就,向先辈们致以敬意。例如:在诗歌《大阳升起的时候》中,“……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你们最后的壮烈呼喊,至今仍回响在南粤大地,激励着巍巍神州。请听我们的回应:复兴中国梦,自有后来人!”在诗歌《携着手,向前行》中,“……征衣尘染,魂兮岿然,他们看不够天地已换了新颜……从黄埔军校走出的共产党人,用民族复兴回应了‘革命者来’的时代召唤。不舍昼夜,仍是少年心。路不远也很远,我们继续携着手,向前行”;在诗歌《愿》中,“……慈母倚门,却只盼来你的书信;儿女成人,也等不到与你的团圆。但胜利如你所愿,盛世如你所愿……”当下的人们以“复兴中国梦,自有后来人”“天地已换了新颜”“盛世如你所愿”这样承诺和现实来告慰昔日的英烈,同时激励年轻的后来者继续前行,这既是情感的抒发,也是理性的应答。节目主创团队希望利用这样的童声美文,沁润年轻一代的心田,在他们心灵里种下奋斗自强的红色基因,也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种下希望。

结束语

《行进大湾区》第二季“红色起点”节目对传统专题片形态的创新,体现在多种节目形式的借用和融合。“借用”是为了丰富节目的看点,弱化传统专题片的宣传味、教化味,让所宣传的主题更好地入脑入心。而该节目的制作难点在于“融合”——让真人秀与革命历史故事交叉融合,让今日发展成就与往昔岁月峥嵘交相辉映,让诗歌朗诵成为节目形态的有机组成……新元素的加入,并没有让“老观众”觉得突兀,反倒令人耳目一新、畅快淋漓,这正折射了主创者的智慧和用心所在。

注释:

①③高贵武.主持传播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25,29.

②威尔伯·施拉姆,等,著.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227.

猜你喜欢
专题片起点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起点
我的“新”起点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