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形象的时代性书写
——以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为例

2021-11-12 18:51李金妹
声屏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小人物抗疫英雄

□ 李金妹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紧张、失措、无助成为所有人的共同记忆。在此时,一部承载公众集体记忆、汲取时代精神力量的影视剧正逢其时,《在一起》的出现让那场争分夺秒、波澜壮阔的武汉战“疫”复现在公众的记忆当中。

《在一起》被国家广电总局冠以新的名称——时代报告剧,从2020年2月开始策划到9月底与观众见面,短短数月的创作让其获得了平均收视率破1,豆瓣评分8.7的好成绩。该剧最突出的是重在呈现普通平凡的“小人物”在抗疫中的英雄壮举,通过真实的艺术创作和饱满的情感灌注,展现了不同于新闻报道和纪录片的真情实感。因此,剖析“小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叠加疫情时代的情感记忆,引发社会群众的情感共鸣,对如何培根铸魂、践行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一起》中“小人物”的形象塑造

《在一起》共20集,采取单元剧的模式,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独立的制作班底,堪称“中国影视梦之队”。“梦之队”的集结让触动中国人民泪点与痛点的时刻得以记录,让中国人民坚强与伟大的集体记忆得以展现,艺术化、多元化、英雄化的“小人物”塑造,更是让每一位平民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

原型人物的艺术化塑造。时代报告剧讲究以真人真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冲锋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平凡而又伟大的外卖小哥、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和疾控人员、互助自救的普通市民……可以说《在一起》的10个单元故事中,每个人物、每个故事、每个细节,均具备生活原型。原型虽多,塑造手法却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在系列时代报告剧中,有以凸显人物性格为重点的。如《搜索:24小时》中的实习生流调员陆朝阳,为了找到黑摩的在寒冬中苦苦等待一个下午;以画画的方式耐心帮助蒋云英回忆发病过程;在面对“留下来,也会无人领情”的情况,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

陆朝阳是个普通人,沉默寡言,没有朋友圈,无法体会别人的情感;陆朝阳却又不是普通人,在非典中失去双亲而患孤独症的他,比普通人更明白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凭借超强的记忆力以及细致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他在疫情爆发之际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流调工作,用倔强的坚持默默地坚守平凡的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系列时代报告剧中,还有以刻画职业群像为重点的。如《摆渡人》中白天送外卖、晚上义务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辜勇。武汉封城之时,他在“逃离”的路上毅然折返,白天是外卖骑手,晚上是滴滴司机。这个角色融合了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和滴滴司机等多个群体,也代表着疫情期间奋斗在武汉的普通劳动大众。他们是一群非常普通的人,每天干着非常普通的事情,但当整个世界都停下来的时候,他们的坚持却有了不一样意义。千千万万像辜勇这样的“小人物”,成为了英雄般的存在,这些普通而又平凡的人群的牺牲自我,换来了中国的万家平安。

在系列时代报告剧中,也有以速写和长镜头展现抗疫群体职业活动为重点的。在《救护者》这一单元中,一个以不锈钢托盘为起点的长镜头将疫情期间人与人的相互支撑、抗疫物资的紧缺和医生的职业素养等刻画得纤毫毕现。为了挽救危重病人,急需拼凑呼吸机配件,以托盘为视角,跟随着医生飞奔于各个病区,一路上集齐所有配件,直至送达手术室传送窗口,最终病人抢救成功。冰冷的托盘凝结着各地医疗队的支持与帮助,短暂而又漫长的旅途聆听着“加油”的声音,与生命赛跑、累得瘫倒在地的医生坚守着职业的信念,这一切都凝聚在深沉又不断涌动的长镜头中,一气呵成。

“人无完人”的多元化刻画。《在一起》以疫情期间的真人真事为原型,突破了“天使化、完美化”英雄叙事的局限,塑造了千千万万性格丰满形象立体的“圆形人物”,他们不是拯救苍生、无所不能的“超级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性格多元的普通而又伟大的“平民英雄”。

“圆形人物”是指文学作品中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是以生活的本来面目刻画的人物形象,打破了好的全好、坏的全坏的简单分类方法,更真实、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与丰富。时代报告剧《在一起》完美地体现了“圆形人物”刻画的特点。在这部剧集中,镜头不仅为观众展示了那些可敬的英雄人物,还真实地演绎了更多普通人的复杂人性。如《摆渡人》这一单元中情绪崩溃对着陌生人嘶吼的普通护士平小安,在面对病人离世、同事感染时,不顾他人的阻拦“逃离”工作岗位。而在《我叫大连》中误入武汉的大连小伙宋小强,为了生存他成为了医院的保洁志愿者,但重症病房的紧张节奏让他开始抗拒与退缩,产生“逃离”情绪。再如《武汉人》中的社区工作者丁几何,繁杂的工作让他体力不支,误以为感染病毒,加之社区居民的误解,决心“逃离”武汉。“逃离”是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本能反应,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秉承职业信念和社会正义的他们不得不冲在一线,与死神近身搏斗,面对倒下的同事和死去的同胞他们也会畏惧、会退缩。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并不影响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在“逃离”的过程中经他人他物的感召,唤起内心中最纯真的责任与坚守,恰恰衬托出人们摆脱“逃离”情绪的难能可贵。最终,平小安选择了坚守,宋小强和丁几何选择了回归“战斗”群体,这种“人无完人”、饱满真实的人设往往能带给群众更加强大的心灵震撼,内心挣扎后的勇敢更能彰显人性的伟大。

突破二元对立的英雄化塑造。《在一起》对“小人物”的英雄化塑造,打破了二元对立的传统叙事模式,不刻意制造善恶对立的剧情冲突,尽量避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矛盾,主张面对疫情的万众一心,彰显“信心比黄金还贵”的主流价值观。

如《摆渡人》这一单元中,外卖小哥辜勇在“逃离”武汉的中途毅然折返,妻子刘静为此与他大吵一架,但当辜勇坚持工作搬离家中时,妻子在楼上大喊:“你逞完能,给我平平安安滚回来!”与辜勇相比,刘静的举动并不“伟大”,但从妻子的角度,刘静仅仅希望丈夫平安、家人团聚。这种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最普通的人间真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静开始理解丈夫的行为,为留守女孩纪念做饭并给予鼓励,这个角色也逐步完成了从普通人到平民英雄的转变。抗疫影视作品中的武汉和中国,不是电影中的乌托邦,更不是虚拟的宇宙体系,英雄也没有望尘莫及的旺盛荷尔蒙、超凡能力和神性性格。没有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这些普通的“小人物”并没有完美的现实表现,仅靠无我的社会正义和最美的无畏逆行唤起了人们心中的英雄梦想。

将“小人物”放置在宏大的疫情叙事中,以小见大,反映出各个场域中的社会群体,艺术化、多元化的人物塑造使其成为立体而又生动的平民英雄群像。用平凡人的犹豫、挣扎和挺身而出,讲述普通人的共渡难关和守望相助,疫情中的大爱让那些“小人物”变得可爱可敬。

《在一起》中“小人物”的情感表达

作为一部反映全民抗疫的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以微观的视角聚焦疫情之下的不同人群,真实展现,不贴标签、不喊口号。选择那些普通的人、真实的事,以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和感受得到的细节,折射中国抗疫斗争的壮举。众多“小人物”的挺身而出,社会苦难的真实呈现,疫情记忆的反复叠加,普通百姓的感同身受,便是最好的情感表达。

社会苦难引发情感共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医疗物资的短缺与生命救治的急迫,加之新冠病毒的肆虐,造成了一些悲剧的发生,让一场疫情演变成了重大的社会苦难。医院走廊里裹着黄布的尸体、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逃离”武汉的普通民众、方舱医院中的患者骚动等消极画面的呈现,充分体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与微小。相比较灾难本身对自我的影响,他人的苦难,同样能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和“共情”。例如《摆渡人》中父亲染病住院,奶奶在家中去世的“留守女孩”纪念;《救护者》中与医生打赌,却未见到自己儿子的患者小朱;《火神山》中倒在工作岗位不幸去世的援鄂护士余静等的悲情世界,带给更多人内心的共鸣。可见“共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些“小人物”在灾难中的不幸遭遇,加之真实情感张力的艺术化表达,往往带给观众更大的心灵震撼与冲击,观众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定位,代入自己的情感,从而对影片的整体情感产生认同,引发情感共鸣。

记忆叠加留存情感体验。记忆既是一种认知活动,更是一种情感行为。在社会变更的过程中,情感让记忆变得鲜活,社会的再生产通过波澜起伏的变化方式获得社会的延续性,从而使社会历史代代相传。影视作品作为视觉传媒的极佳方式,将个人记忆进行社会的再生产,便是对观众进行情感激活的过程。《在一起》作为一部集体创作的“拼盘”单元剧,它将宏大的疫情叙事落点在各行各业的“小人物”身上。各个单元的角色里,有惶恐不安的市民和病患,有最美逆行的医护和志愿者,有疾控预防的流调人员和公安干警,有任劳任怨的社区工作者……疫情防控我们“在一起”,成为了2020年的共同记忆。这些记忆有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命运同体的民族精神,有各行各业团结协作、守望相助的集体主义,也有“小人物”在危机到来之时义无反顾的个人情感。如今,填满新闻头条的不再是“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地铁公交里的人流逐渐密集,跨省市旅游已提上日程,这车水马龙的一切显得如此难能可贵。然而,关于那场全民抗疫的斗争,早已镌刻在观众的记忆当中,成为无法磨灭的情感体验。

《在一起》中“小人物”的时代呈现

时代报告据《在一起》通过对抗疫故事的艺术书写,构建疫情时代的集体记忆,使过去的形象符合现在的信仰与精神需求,从而发掘出新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团结协作的全民抗疫精神、慷慨前行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科学高效的改革创新精神。

首先,《在一起》展现的是团结在“爱国主义”旗帜下的全民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在一起》的创作基本兼顾了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生命至上、尊重科学等重点要素。例如《摆渡人》和《武汉人》两个单元的结尾处,主人公走在冰冷空荡的街道,满载着驰援武汉医护人员的客车缓缓驶来,又如剧中多次呈现了武汉人民“喊楼”的场面。这些都是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现出的全民抗疫的伟大图景。抗击新冠疫情从来都不是各自为战,而是集体合作的全民动员,“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声音不断在耳畔回荡,一股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命运与共的热流在心中涌动,团结协作的全民抗疫精神得到集中体现。

其次,《在一起》隐喻的是集中在“小人物”身上的英雄主义精神。世界上没有从天而降超级英雄,有的只是慷慨前行、挺身而出的平凡人物。疫情初期,面对新冠病毒的肆虐和同事战友的倒下,医护人员强忍悲痛与恐惧,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面对空无一人的街道和百姓群众的孤立无援,志愿群体为百姓和医护提供后勤保障;面对救援物资的匮乏和医护人员的紧缺,全国人民倾尽所有驰援武汉……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们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却是抗击疫情中逆流而上的“先锋”群体,“小人物”的不畏艰险和自我牺牲,完成了平民英雄的责任与使命,谱写了特殊时代中慷慨前行的英雄主义精神。

最后,《在一起》呼应的是汇集在“中国力量”中的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它要求我们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以求真的执著、务实的行动以及向前向上的精神状态在社会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作为。如《方舱》这一单元中,集中隔离的病患们每天惶惶不安、无所事事,甚至开始了求神拜佛的举动。为此,医护人员开始组建临时党支部、团支部和俱乐部,昔日里充斥着哀怨和咳嗽声的方舱医院变成了充满欢声笑语的精神家园。开展娱乐活动不仅是为了满足患者的社交、精神和娱乐需求,更是为了让患者知道党和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所做的一切,他们的生命安全是医护人员拼尽全力的守护,而不是上天神仙的庇佑。除了人文关怀,《在一起》中还多次出现展示“中国速度”“中国智慧”的精彩画面,如医院中争分夺秒的生命抢救、高速公路上川流不息的物资支援、火神山医院的高速建设、电脑屏幕前的紧迫排查、科学先进的热成像巡逻车……中国智慧和中国速度凝聚成的中国力量,超越了新冠病毒水银泻地般的蔓延速度,诠释了科学高效的改革创新精神。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以真实而又克制的视角,讲述抗疫时期普通“小人物”的感人故事;将疫情景观嵌入情感因素,重新书写疫情时代的集体记忆;用现实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凝聚时代精神、彰显主流价值。在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中,疫情期间萧条落寞的城市街道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荣光,看似平淡寻常的生活又回归百姓日常。虽然任重道远,在全球疫情尚未结束的今日,我国依然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但是中国人民永远“在一起”!无往不胜,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小人物抗疫英雄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英雄犬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把自己看做小人物
小人物的施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