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哥德堡变奏曲》创作特点

2021-11-12 19:25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哥德堡变奏曲巴赫

杨 晨

(河南大学 河南 开封 475001)

一、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1685 年,一个伟大的音乐天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出生在德国艾森纳赫。他的家庭在德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音乐世家,他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跟随父亲学习了小提琴、中提琴,在他尚且年幼时,父母双双去世,而后他跟随大哥一起生活,学习键盘乐器。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并没有很高的威望,没有受到众多的赏识。他的晚年,过得也有些悲凉,由于用眼过度而双目失明,最终在黑暗的世界中逝去。

后世对巴赫的评价很高,给予了他“西方音乐之父”的美称。他把欧洲各地民族音乐风格和体裁形式进行了融合统一,取其精华,曲尽其妙,创作出了大量的传世之作。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他是世界音乐史上最重要且最具才华的人物之一。他的复调音乐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性的作用。一般人很难听懂他的音乐,因为他的音乐不是普通人可以理解的,他的音乐是为上帝而写作的,巴赫把他的一生甚至生命都贡献给了上帝,用音乐去颂赞上帝。他的音乐具有严谨性,把上帝的威严都描绘在音乐之中,逻辑性贯穿其中,使得复调音乐变性虽强,但却不乱,很有章法。巴赫音乐蕴藏着很丰富的思想感情,很具有哲理性,仔细琢磨就能发现他创造的思想境界,他用发自内心的声音去打磨音乐,把他的人生经历、痛苦磨难都叙述到音乐之中。

二、《哥德堡变奏曲》分析

1742 年,巴赫创作出了规模庞大,结构恢宏壮美的《哥德堡变奏曲》,这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变奏曲之一。这是一首羽管键琴作品,这种羽管键琴的设计是有两层钢琴键盘的。《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创作的一首大型复调变奏音乐,因此人们常说巴赫的音乐是繁杂的、变化多端的,但它总是会围绕着主旋律不断变化发展。尽管声部有很多部分,和声的织体也很浓密,但整个过程都有一个主旋律贯通其中。虽然形式千变万化,但音乐的主题始终不变,这就使他的音乐各个部分之间有了对话交流,产生和谐之美,这与当代音乐思想不谋而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音乐也可以说是简单而纯粹的。

《哥德堡变奏曲》整首曲子以一首三拍子的萨拉班德舞曲的旋律为底本,第二拍的时值较长,旋律很是优美,由主题和30 个变奏构成,共32 个部分,宫廷气息很是浓郁,对演奏技巧有较高的要求。主题主要的低音及和声结构一直留存在30 个变奏中不断地变化发展,这30个变奏又分为10 个组别,以每3 个变奏为一组别,每一组别的最后一个变奏均为卡农。最后一个变奏采用对位的方式描写当时流行的两个民歌构成的杂曲。在30 个变奏后又回到了主题。每一个变奏都极具性格特征,美妙绝伦,或喜或悲,或急或迟,时而跳跃,时而缓行,仿佛是人所经历的一生。

他在这部作品中运用了各种演奏形式,有创意曲、法国序曲、小赋格、带装饰音的咏叹调,还有许多在羽管键琴上《哥德堡变奏曲》演奏的炫技片段。尽管变奏风格迥异,变奏旋律丰富,却都是围绕着主题低音与和声。他在变奏中大量运用了对位和模进等技法,使得变奏曲各具鲜明,对比色彩浓郁,避免了反复单调的旋律带给听者的听觉疲劳。

全曲创作特点:

(一)音乐从头到尾回荡整首曲子以咏叹调开始,又以咏叹调结束。三拍子的萨拉班德舞曲旋律风格以慢速进行,带人们进入到神圣的意境里。

(二)整个作品的调性基本统一。除g 小调的三个变奏曲外,其余变奏曲均为G 大调,协调性较好。

(三)和弦结构统一。G 大调在G-d-e-G 里展出,g 小调在g-D-E-g 里展出,咏叹调是分析的重点。它由八个乐句组成,每个句子都有相同的四个和声结构。第1个八小节以G大调为主音,第2个小节段转为属和弦,第3 个八小节进行第一次重复,然后从属音转为e 小调,然后第二部分的重复使音乐更加具有张力,最后第4 个八小节回到主G 大调。

(四)变奏的风格非常张弛有度。例如第一个变奏曲以跳跃的音程和八度为乐谱;第四个变奏曲的每一声部以三个八分音符的快节奏开始,在切分音的节奏上互相模仿进入;第十三个变奏曲是作品的转折点,赋予了新的旋律感,段落未尾两个音一组的小连线像叹息之音;第15 个变调以两个降号的g 小调开始,第一次以g 为主音。

1986 年,久石让为动画电影《天空之城》配乐,他说他是怀着悲悯的情感创作这首乐曲的。他用自己深切的情感去创作,把情感带入到音乐中,用简单的旋律让人迷醉其中,不能自拔。宫崎骏的原话如下:“‘我想写一个冒险故事,让年轻的英雄们为他们的梦想而战。’当时我在想,这种情感是不是对观众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虽然过了一段时间,很多人都说,我很喜欢《天空之城》,但在电影上映期间观众寥寥无几。当一个人得到一份工作或一个职位时,他就被认为是成年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身体形象可以使她的角色建立起来,而对于男人来说,他们需要社会地位甚至命运等无形的东西。所以,像巴鲁这些年轻工人的身份,也难以吸引观众。但我希望我能再拍一部关于8、9 岁英雄的电影。可悲的是,男孩有时候能活下来。对他们来说,生活在当今世界是多么的困难。”《天空之城》表达的主题:在悲伤的美中,充满向往、渴望、奋斗和不屈不挠,知道这将是悲剧的结果,我们也应该回头看,向前走。现在人们总是误以为《天空之城》是一个悲伤的情歌,其实错了,天空之城是悲哀,是为城市的爱的天空消失的表达。人们为了自己的贪心,以生命为代价,让天空之城的人们庇护自己的家园,最终毁灭了美丽的天空之城。天空之城是一个以音乐形式建筑的梦,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这样的一个天空之城,当我们伤心难过的时候,它能为我们伤痕累累的身心进行治疗;当我们对世界不那么向往的时候,它能为我们树立新的希望;当我们灰心失望时,它又能使我们重燃信心与勇气。宫崎骏将世界和平纳入动画作品的主题,一架钢琴弹几个和弦,然后交响乐团的声音逐渐出现,钢琴声音逐渐消失,交响乐在鼓乐的配合下变得越来越响亮。持续几秒钟后,它突然停止。由双簧管、单簧管和巴松管组成的木管组不断吹出引线,与动画中旋转的风车、水车等各种机械配合。乐曲的最后,木管乐队淡出了,引子也结束了。然后弦乐组一起出场演奏最熟悉的旋律。

《哥德堡变奏曲》是典型的复调音乐,与极简主义的代表久石让的单旋律作品音乐相比,巴赫的音乐是繁杂的。他的音乐虽然繁杂多变,但它总是会围绕着主旋律不断变化发展。尽管声部有很多部分,和声的织体也很浓密,但整个过程都有一个主旋律贯通其中。

三、朱晓玫的演奏版本

《哥德堡变奏曲》被无数人进行演绎,每个人所演绎的都各具特色,朱晓玫就是演绎巴赫作品最有名气的人物之一。朱晓玫是一个腼腆的人,总是给人真诚、低调、朴素的感觉,她所弹奏的《哥德堡变奏曲》就如她人一样,朴素而不繁琐,低调而不奢华。整首乐曲弹奏下来仿佛在描绘人的一生,精彩绝伦。她把道家老子的思想融合在音乐中,用中国思想来演释《哥德堡变奏曲》,用发自内心的音乐去感化人们,带给人平静,使人回归自然,不被世俗的杂念所影响。如果说巴赫的音乐是上帝才能听懂的,那么朱晓玫演奏的这首《哥德堡变奏曲》是能被世人所接受理解的,因为她是用道教的老子思想去演绎的,老子的思想犹如大海,深不可测,但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天道与人道展现的一览无余。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朱晓玫在《哥德堡变奏曲》中把这些都体现了出来,给人一种无比亲近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感觉,产生一种自然音乐之美。

巴赫在《哥德堡变奏曲》的原谱中没有标注任何的速度要求与表情术语,朱晓玫的演奏完全是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去演绎的,上帝之音与老子的道法自然在她的演奏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从她的演奏中能感受到上帝的神秘而不可及,又能体会到自然的和谐之美,感悟到生命之美。乐曲从主题开始,经过30 个变奏后又回到主题,意在表明生命的发展与循环,所有的一切都终将回归自然,生命的尽头也将回到大自然的怀抱。

四、结语

巴赫在世界音乐界的地位不可撼动,传世之作《哥德堡变奏曲》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巴赫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音乐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哥德堡变奏曲》给听者带来的,不只是美妙的音符那么简单,里面还蕴藏着巴赫为听者与演奏者埋下的许多伏笔,等待着被发现。朱晓玫用道家思想与巴赫的音乐相结合,是创新之举,这与当代的音乐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她的听众才会喜欢。她把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当代进行演绎,深化《哥德堡变奏曲》的内涵,进一步升华了此作品,让巴赫音乐的传承经久不衰,欣欣向荣。

猜你喜欢
哥德堡变奏曲巴赫
民歌主题变奏曲
巴赫
心情变奏曲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跑过哥德堡半程马拉松 更懂Volvo说的北欧幸福观
春日条纹变奏曲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老棉裤变奏曲
论巴赫音乐的多重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