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实践型人才培养之毕设改革研究
——以北京城市学院影视艺术类专业为例

2021-11-12 19:25艺,陈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艺术类毕业设计毕业

武 艺,陈 琳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 100083)

【关键字】毕业设计;问题;改革方法

毕业设计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自己四年学习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通过毕设,使自身的专业实训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开展毕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我校(北京城市学院)影视艺术类专业毕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学生的论文内容与实践创作、专业技能训练相脱离,不能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我校在毕业设计环节上有明确的规定,即:“学生必须有50%以上毕业设计(论文)在社会调查、汇报演出、作品设计、案例分析等实践、实证研究中完成,须结合实践创作过程进行梳理总结,并有自己的新观点、新想法,且字数要求不可少于10000 字”。为了完成符合要求的毕设,完成10000 字纯理论类的论文写作,影视艺术类专业的部分学生出现了在开题环节选题把握不准确的情况,总体表现为题目过大,导致自身无法驾驭整篇文章的结构和框架,导致毕设的中心重点不突出,无法围绕一个中心或者一个知识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结果便是天马行空,东拼西凑,为了10000 字而写,没质没量。另一个现象是有些论文的内容并不是从专业实践中感悟及提炼总结出来的个人观点和看法,更谈不上创意,也就达不到专业综合训练的目的,无法体现应用型人才“重在实践,重在应用,重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基于上述情况,我校在影视艺术类专业中尝试进行毕业改革研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以及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影视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训练改革实践研究。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实践训练,改革毕设形式

结合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及影视艺术类学科的实际情况,我们调整了毕设环节的实施形式,将原来单一的要求10000 字论文的写作模式,改为“毕业作品创作+毕业创作实施报告”的形式,其中要求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 字,内容上要求学生要结合自身的毕业创作,体现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根据影视艺术类各专业特点,将毕业设计的具体形式改革为两类,即:一是舞台类作品创作+创作实施报告,二是制作类作品创作+创作实施报告(或设计报告)。

在作品创作上,要求各专业的毕业作品展示有一定的时长和数量,有细化的质量标准。如,表演专业作品创作的细则要求为:1.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剧本案头分析、人物小传、人物练习、毕业大戏排练、表演相关训练等环节的工作,并参演毕业大戏(学生每人必须要饰演一个角色,若不上舞台进行演出汇报或在舞台上出场次数过少、演出时间过短,则必须在毕业大戏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录制至少20 分钟的毕业大戏演出片段,角色可任选);2.评分标准:训练过程中的态度(20 分),前期剧本改编、案头分析和人物小传(20 分),人物练习和表演相关训练(20 分),置景、服装道具等工作(10 分),演出效果(30 分)。同时要求学生创作作品时强调艺术美感与作品功能性的和谐统一,充分展现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成果。

在实施报告的撰写上,则要求严格结合实践,一人一题、真题真做。内容上需体现学生个人的“创作”、“创新”点,且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如:表演专业实施报告的细则要求为:实施报告必须紧密围绕个人毕业创作演出作品的实践内容进行撰写,主要包括对所饰演的角色的案头分析、角色的表演创作分析、排演的心得体会、毕业大戏相关幕后技术工作等方面。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实施报告的细则要求为:1.项目概述、选题的目的与意义、项目背景、目前同类设计作品存在的问题、社会调研问卷;2.设计思路、设计主题、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解决的主要问题;3.设计过程、草图、方案的优选、设计的深入;4.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5.最终方案及说明。上述所有内容都作为毕业设计审核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毕设细则管理,改革毕设管理模式

根据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我校毕业设计的经验来开展改革工作,强调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论文选题的实践价值,设计合理的毕设内容,采取适合的指导方法和评审制度,以适应市场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培养需要。

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对影视艺术类专业的毕业考核进行管理,提高毕设的总体质量,培养更多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艺术人才,我们预对毕设工作的过程进行调整,加强管理,目的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毕业创作和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达到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的综合训练目的。为此,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出台了具体的考核管理办法,在“毕业作品创作+毕业创作实施报告”的基础上,采取实践检验和理论考核并重的综合考评方式。为保证学生作品演出和作品展成绩的公平性,各专业除指导教师以外特设专家评审人员,参与作品终结评审。终结评审需聘请1 名校外专家与2 名校内指导老师,组成评审专家小组,现场观摩舞台类作品展演(成绩占70%)和制作类作品展(成绩占75%),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创作情况和成果质量给予成绩评定。同时,细化各专业的考核标准,侧重加大毕业作品的考核比例。

我校此次对毕设的改革涵盖表演学部的所有影视艺术类专业,每一个专业都根据其专业特点做出了详细的作品创作细则要求和实施报告细则要求,同时对成绩比例、作品归档等做出了严格的规定,设立组织管理机构,以确保毕设工作严谨、科学、高质量。

三、加强阶段性过程管理,改革初探梳理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设计合理改革方案和计划,我们以一个专业为试点展开毕设改革实践。毕业设计总时长为期一年,作品创作一学期,设计报告一学期。

开题:第一学期,时间为各专业毕业作品创作学期第8-9 周,教师下达毕业设计指导书,确定选题,要求必须一人一题。第16-17 周学生做开题答辩。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总字数的二分之一。

中期:第二学期,时间为开学第5 周,各专业组织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创作实施报告撰写汇报。学生需结合专业作品创作实践情况进行汇报,指导教师根据选题及现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辅导与指正,并由此督促、帮助学生完成实施报告的撰写工作。

答辩:第二学期,时间为第16-17 周,各专家组成答辩小组,组织学生进行毕业创作实施报告的答辩。答辩专家每组不少于3 人,由指导教师和评阅专家组成,答辩内容需紧紧围绕毕业创作的心得体会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体会,答辩小组根据学生最终的答辩情况给出成绩。

毕业设计综合成绩=毕业作品创作成绩*0.7/0.75+毕业创作实施报告成绩*0.3/0.25;毕业作品演出/展出成绩=校外专家评审成绩*0.3+指导老师评审成绩*0.7;毕业创作实施报告成绩=答辩成绩(含文本规范、答辩表现等)。

本次改革试点专业出现的突出问题是部分同学对于毕业创作的实施报告选题理解还不够充分,无法准确地确定选题内容,容易出现理论性太强,选题难度太大,超出了自身能够把握的范围且没有联系实际的问题。文章的重点应该是实践内容的案例分析,但很多同学的文章依旧是理论部分占很大篇幅。

针对此问题,需加强引导,首先要提前对指导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并提出要求,重点抓好实施报告的选题和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将毕业作品与报告紧密联系,实施报告必须围绕个人毕业创作的实践内容撰写,或者围绕毕业作品中个人承担的任务进行撰写,也可根据自身参与的其他项目进行拓展撰写。同时在评阅和答辩时,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形成有效的制度,避免出现态度随意、走过场的现象。

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成果优化改革方案、明确选题原则、完善组织管理机构、改革评审方式、优化作品完成形式、调整成绩评定模式、健全质量监控系统、建立有效的制度与管理办法等,最终完成表演学部所有专业的毕设改革工作。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论文的撰写形式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以毕业论文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现象逐渐普及,但其难以衡量影视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与水平。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必须以增强实践能力为导向,遵循“需求导向、特色发展、强化实践、突出应用”的原则,通过毕业设计形式的改革,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专业学习成果展开应用,拓宽创作类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艺术教育实践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毕业设计改革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不断完善的工作,我们会在摸索中不断总结和调整,确立科学合理且适合院校影视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良性发展,进而输出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实践型艺术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类毕业设计毕业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我们今天毕业了
艺术类专访心得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