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创新模式及局限性

2021-11-12 19:25程书凡
戏剧之家 2021年14期
关键词:综艺姐姐受众

程书凡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00)

【关键字】选秀;综艺;三十而立;偶像;姐姐

一、节目热播背后的原因

(一)探索综艺选秀的新模式

众所周知,综艺节目本身就是为了取悦观众,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愉悦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要想做一档优秀的、能够长期吸引观众的综艺类节目,首先必须要有内容上的原创性,有创意、够新颖,才能吸引观众,其次就是要能够吸引资本进行投资,通俗地说就是让投资方短期内看到节目带来的效益。

分析《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节目爆点,可以发现首先就是满足观众的窥探欲——让大家看到光鲜亮丽的女明星们私下生活的样子,当神秘莫测的面纱被揭开时,自然引发观众热议,例如在第二期中,工作人员不敢叫姐姐们起床这个片段,让不少网友大呼姐姐们“豪横”。

在当下审美热潮的持续冲击下,观众对于标准的男团女团已经出现审美疲劳,有个性、有风格、有差异的男团女团更受观众的追捧,而30 位姐姐则将这一点诠释得非常完美,30 个人,30 朵花,各花入各眼,别有一番韵味。

(二)节目定位符合当下社会热点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定位符合当下女性意识觉醒的社会现状,同时以“女人三十岁也很美”为特点。在节目第一期开场的文案中,对于女性、母亲、家庭、事业等等词汇的描述和表达引起了观众的共鸣。诚然,有一些姐姐在节目中的表现很难让我们觉得她拥有30 岁成熟女人淡定从容的魅力,反倒像一个外表停留在20 多岁而且脾气不好的大姑娘。除去这些人,我们在节目中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姐姐的身上确实拥有成熟女人的魅力以及闪光点,她们吸引粉丝的核心大多都是一个词——自律,首先就是钟丽缇: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很难有人能够一直坚持这三点。其次就是蓝盈莹,她对于表演事业的热爱,她的真实、独立,她面对困难不惧怕,咬牙克服的精神让观众为之感动,同时她在第一次的表演中也获得了第一名的高分,让大家眼前一亮。从《2017 年微博视频白皮书》数据可以看出,女性用户观看综艺节目的平均占比为82%,而男性用户占比最高才达42.2%,女性才是观看综艺节目的主力军。节目中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与当代女性的价值观一致,从而引发共情,吸引着广大女性参与到宣传这类价值观的队伍中去。节目主题曲《无价之姐》的舞蹈就吸引了各行各业的女性,一时间掀起模仿的浪潮。

(三)嘉宾自带流量+节目宣传模式

选秀类综艺节目的第一大核心点就是可以在节目播出的同时与观众、粉丝进行互动。《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中关于选手的配置,除了年龄在30 岁左右之外,还对30 位姐姐的性格及职业背景进行了合理搭配,让观众感受到,虽然都是姐姐,但是她们有不同的性格特征、造型风格、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各自的标签也不尽相同,这一点也体现了最初韩国男团女团兴起时的一个重要理念:“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而这一点也大大地扩大了受众的辐射面,无论是什么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寻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我们在节目中可以看到有一些姐姐,如伊能静、宁静、白冰、黄圣依、张雨绮等等,这些人都有自己固定的粉丝和流量,因而节目组在聚集了30 位姐姐之后,自然会具有一定的粉丝和流量基础,相关话题在微博上也容易引起路人的热议和关注。这一点和以往偏向青少年的选秀不同。包括《偶像练习生》、《创造营》等等,这些节目中的选手大多是进入选秀后,才被观众发现并喜欢,才有一定的流量和热点。特别是近些年来,选秀节目的选手逐渐素人化,存在感弱,如果不是通过节目进行宣传,自带的流量和热度很少。而在这一点上,《乘风破浪的姐姐》就非常有优势。

(四)以受众为核心的节目制作

现如今,电视节目已经从单一的线性输出转变成“你播我看”,且由于受到网络综艺的冲击,逐渐向“大家播,我看”的方向转变,观众在面对海量节目时拥有更多的选择,同时在类型节目的制作导向上有更多的话语权。而《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节目策划中就显示出以观众为核心的制作理念。在电视受众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对受众进行精准的定位与细分,可以保证节目产业链下游销售渠道的畅通。节目中的各类“姐姐们”性格、魅力、话题点各异,平均年龄约在30 岁,最大的有52 岁,既有父母辈所熟知的伊能静、宁静,也有年轻群体熟悉的张含韵、吴昕等,拉近了与不同年龄段受众的心理距离,满足了各类受众的需求,进一步促使其成为一个爆款节目。

二、节目设定的局限性

(一)比赛机制单一

在中央6 台的《今日影评》节目中,通过影评人艾辉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组对于各位姐姐的人设定位确实有失偏颇。30 位姐姐各有各的美貌,但是她们的特长并不仅仅局限于唱歌、跳舞这一类。特别是30 位姐姐中演员、主持人居多。节目组完全可以以另外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呈现姐姐们30 岁成熟女性不同的魅力,仅仅局限于与以往类似的偶像选秀模式——以唱跳能力、舞台表现力为标准,未免过于单一。

既然选择年龄为30 岁左右的“偶像”,就应该选择更加多元化的节目设定。但是不得不说,节目组确实得到了这些自带话题热度的姐姐们带来的流量红利。《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开播之后,芒果超媒的股价上涨了近7 个点,总市值破千亿,从而带动了整个创业板。在节目曝光的选择上,只对有流量、有话题的姐姐们进行多镜头的曝光,而其他的选手曝光率还是偏低。这对于某一些想要通过这个节目拓宽自己的个人发展道路的姐姐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要想通过这个节目“东山再起”,实非易事。

(二)节目内容品质有待提升

《乘风破浪的姐姐》在前期制作上为了制造节目热点,着重刻画了“姐姐们”之间的人际矛盾,甚至通过节目剪辑,刻意制造矛盾来提高节目热度,这使得节目的关注点都在选手的人际关系上,而真正重要的比赛环节却被忽视,导致观众在观看节目时找不到应当关注的重点。归根结底,《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一档综艺选秀类节目,如果不把重心放在赛制上,只是一味地追求营销爆点,必然会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

(三)缺乏精神内涵和深度

虽然《乘风破浪的姐姐》是以传播新时代自由、多元、独立的女性形象为卖点的,在节目中融入了新时代女性价值观念,致力于打破大众对年龄的刻板印象,在前期节目中广受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评价,但在节目后期,并没有提升节目最初立意的深度,反而以营销为主要手段,在除了节目之外的微博、微信、微视频里展现出各类戏剧性冲突,这虽然加速了节目的传播扩散,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但深究这种现象的背后仍是流水线式的营销爆款,当时代的浪潮过去,它一定会被淘汰且遗忘。所以,优质的内容才是支撑一档综艺节目长久不衰的核心竞争力,它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和对于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度挖掘才是观众真正需要的,至于节目的呈现形式,则是在满足观众真正的需求之后锦上添花的一项。

三、结语

虽然《乘风破浪的姐姐》后期风评的波动较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大观众及媒体对这一档节目抱有强烈的期待。而《乘风破浪的姐姐》作为依靠自身的创新能力,完全独立的媒体产品,进入媒体市场,一定会面临很多问题,例如:节目生命的不确定性、节目后劲不足等,所以这就需要节目组根据观众反馈,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继续提出独特的创新理念,调整节目的制作方式,从而引发观众的关注,提升观众粘性,实现从“吸粉”到“固粉”的转化。

在内容以网络为先导,网络为内容服务的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利用好网络平台,传播优质内容,是我们需要探究的课题。我国电视节目日益朝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在这一现状的背后,反映着观众对于节目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故事性的追求,就像《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名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一样——“乘风破浪”,一档好的节目一定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勇于探索新的形态和表现形式的,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在时代的浪潮下打造独属于自己的品牌,最后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绝”的境界。

在观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文化产品不断繁荣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一定要把握好文化产品的质量,避免过度娱乐化。要创造人民满意的、符合主旋律的、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文化产品。《乘风破浪的姐姐》爆火的背后是优质原创内容的支撑和观众对于新时代女性定位的共鸣,诚然,从这档节目的局限性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我国综艺选秀类节目的发展道阻且长,但是如果能不断提升节目的专业水平,脱离单一的选秀模式,创造属于人民自己的优秀节目,我国的综艺选秀类节目还是未来可期的。

猜你喜欢
综艺姐姐受众
Cлово месяца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认识“黑”字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