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教育最初的起点,让“特色”回归“朴素”

2021-11-12 08:56张阳阳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李镇西朴素研学

张阳阳

安庆师范大学

读了李镇西老师《我想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学校》的教育随感,深有感触。文章对五花八门的办学特色和这些“特色”对学校教育的误导危害作了深刻的剖析,呼吁教育回归朴素,不要为了“特色”而特色,刻意标新立异而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和本质特性,使素质教育蜕变成好看不中用的“花瓶”。

李镇西老师的“朴素教育观”我十分认同,教育无论怎样发展,其本质不能变。你学校多么“特色”,理念多“创新”,大多数家长并不关心,大多数学生并不理解。但教育的初心“教书和育人”:让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良品格,培育健全人格,这些却是始终不变,需要牢牢把握住的根本。无论教育如何改革,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点是核心,不能动摇。也就是说所谓的学校“特色”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是衡量这一“特色”是否真的具有价值的标准。李镇西老师说:“我从不反对学校有特色。但现在好多学校所谓的“特色”都是假特色。找几个专家来帮着“总结”“提炼”“梳理”,于是几个关键词出来了,特色诞生了。要我说,这些“特色”纯粹就是拿来做展板用的,拿来做招生宣传用的,拿来迎接上级检查验收用的,拿来写汇报材料用的……和学生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赞同李镇西老师的这一观点,不是反对学校搞“特色”,而是不要为了标榜“特色”而追逐特色,学校要办的特色教育应该立足于“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而不要搞些与学生无关甚至是纯功利的特色化。

“让教育回归最初的起点,办朴素的教育。”这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呼唤,也是当下许多教育工作者需要反思的。如果一定要办“特色教育”,那我们应该好好考虑的是怎样让这个“特色”真正与学生相关,能够培养出人格健全,热爱生命,有独特个性的人才是学校特色的价值。李老师毫不客气地直指弊端:“现在很多学校的所谓‘特色’,要么是凭空杜撰的几个富有特色的标签(比如,标榜‘××教育’),但其内容却和其他学校一样,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要么是多开了一门或几门国家规定课程之外的选修课;还有就是学校的什么体育或艺术‘传统项目’,如篮球项目,舞蹈项目,等等。”可见,“特色学校”并不是一个特色理念,一门特色学科,一项特色活动就能称得上有价值的。高中时期,我曾有两次难忘经历,大抵算得上我们学校的“特色”。一次是高一时期全年级的研学游,四天三夜去了杭州,到今天我只记得和同学们在一起嬉笑打闹,而研学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这种所谓的“研学游”想必许多人都经历过且与我有相似的感受。学校设立“研学”的初衷一定是好的,但研学前没有对研学内容、要求、目的做出明确指导,研学的过程仅仅是跟着旅行社旅游一趟,什么博物馆也不过进去拍照看两眼,研学回来象征性做个研学报告就算完成任务,最后竟然还开了研学报告会,表彰了我研学项目完成优秀,实际上我对我研究的东西模棱两可,甚至谈不上“研究”二字,简直离谱。可这样的特色是不少学校还在做的吧,表面上看流程、结果都圆满,实际上经不住考量的,说对学生的价值,大概也就是玩一趟很开心吧。但高二下学期的一次游学经历却令我对“特色”有一定领悟。我与几位同学自费前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学大赛”。在北师大附中住的那几天,我第一次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竟然这么大。北师大附中的学生比赛时从容自信,谈吐不凡,而我们一行却隐隐自卑,畏畏缩缩,没有那种镇定和大气。我们与他们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差距,还有学习、理解能力的差距。他们总是能很快学会知识,而我们却十分吃力。我高中是安徽省会985 大学的附属中学,环境、资源都不差,同去的同伴后来就读于吉林大学、合工大和国际关系学院,按理说我的同伴们也算优秀,但同样在比赛中十分吃力。可见,北师大附中的教育确实有独特之处,除了学生本身的优异,学校的理念也必然很独到。后来与他们交谈才知道,他们学校上午十点多文化课就结束,最后一节是活动课,可以任意选择感兴趣的课程。他们上课都是圆桌课堂,可以用手机随时查找资料,上课以交流探讨为主,学生能力都很强,老师起引导作用,更多的是让他们自由发散,课上没弄明白的课后探讨再交流,学会自主学习比学习更重要,一旦学会学习,知识少不了,成绩也差不了。他们学校一流学生去哈佛、耶鲁,二流学生上清北,三流学生留北师大。他们身上那种自信从容就是学校特色的最好体现。学生的发展除了考多少分,学习能力,处世的态度也是学校教育需要关注的,要办特色学校就让培养出来的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有气度的学生成为“特色”吧。

如果让我来办学校,我想让“特色”回归朴素,立足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真正做到“有教无类”。我的“特色学校”没有口号,没有标语,不搞什么“校风”“教风”“学风”之类的横幅,没有任何领导视察学校的照片,没有领导的题词等等。我校的理念就是教师认真教书,不搞形式主义的研讨、交流,不强制要求发论文、写总结,不拘泥于教学形式,不设定衡量指标,营造民主氛围,让教师真正爱上教育,真正投身于教育,培养有爱心、有能力、踏实、勤勉的教师。要让学生学好知识,热爱学习,发挥学生的所长,不以成绩论高下,不指责、不比较、不打压学生。李镇西老师曾说:“任何学生都是优秀的。”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要取长补短,让优势发挥更大优势。师生之间保持亲密互动,建立起平等互敬的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而不是领导者。

当然我也明白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教育改革路很长,但我还是怀着积极向好的态度去看待它。愿我们教育的初心始终坚定,愿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利于学生,一切为了教育,一切教育为了孩子。

猜你喜欢
李镇西朴素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隔离朴素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研学之旅
怎样让别人打不倒你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