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探析

2021-11-12 08:56刘思志覃小林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育课受教育者思政

刘思志 覃小林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认知理论是研究人对所学知识的加工与接受的一种特殊规律,受教育者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去破解自己所吸收的知识信息以及知识获得的有效路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符合受教育者认知理论规律,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更好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学生的接受心理。为了进一步的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不同程度,本课题组在2020 年6 月对某民族大学各专业各阶段学生开展了一个月的社会调研,从认知理论的视角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进行了一定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结论和对策。

一、认知理论思想的内涵

认知理论系统的阐述了人类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和心理机制,探索了人们如何获取知识、接受知识以及使用知识的规律性问题,它把人看做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系统,从短信输入,编码,转化,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中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具有信息处理的特征。它主要包括信息,注意,表征,回忆,思维和语言以及提取过程的加工来研究人心理的过程,主要是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语言以及问题解决等认知活动。在认知理论中认知活动有三种理解:一是认识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二是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过程;三是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三种不同的理解给予了认知不同的看法,也是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人与人的认知过程的实质,属于认知理论的基本观点。[1]

在认知理论中,人类的认知系统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包括:人是一个符号化的操作系统;人类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限;人是一个获得和发展有效认知策略的系统;人是新旧图式整合、建构和重构的系统以及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监控认知系统。[1]认知理论的发展不仅对人类的认知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探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学发展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认知理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状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的强化,是可以通过自身认知理论进行指导,再凭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法和策略构建出一种新型方法模式,来挖掘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接受表现。接受其实不仅是受教育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也是每一个人常发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接受行为区分为对价值、成果的接受和对人类科学认识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会对学生进行目的性引导。因此,它对受教育者有着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接受正确的思想观念,发展符合当今社会形式的思想品格。所以,接受心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教师要有效地运用认知理论,使教育者了解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让其细化成各种各样的有效信息,引导大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主动同化以及接收这些信息,然后再对这些有效信息进行编码、贮存、提取、使用,使受教育者对这些有效的信息进行接受。在认知理论中传授好思想政治教育,首先教师要将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观念等社会规范传教给学生;其次要努力使学生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掌握好学生的心理接受程度;最后教育者要培养好受教育者的认知理论,就是受教育者自主学习能力,让其更好的将教学内容信息编码、存储到自己的思想体系里,进而更好的去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以便在生活中及时提取到实践中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由于大学生受教育的心理现象是复杂的,但其心理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以及情感过程都与认知理论中的感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语言等认知心理活动联系,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体验,对每个事物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不同的。但是学生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自身的心理活动的调节下完成的,所以认知理论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成果,化解好学生的接受状态。

三、认知理论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问题分析

各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而且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一个重要维度。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接受心理上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实施教育。为了结果的可靠性,课题小组对200 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从感知觉角度可以看出第一个问题,各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存在排斥心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以为然。从调查结果中得出有47.75%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有着排斥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感知觉其实影响着一个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兴趣变化的重要维度。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程度影响着接受心理的程度。在心理学的角度上:兴趣是个体事物对特定事物、活动以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具有倾向性的选择。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2]学生会通过自己感知觉通道的容量以及自己的兴趣与需要,有选择性的去接受知识,这就揭示出了兴趣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教师缺乏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从意识与注意的角度可以看出,部分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厌恶心理。从调查中得出58.32%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有着一定的厌恶心理。大学生这种接受的厌恶心理会成为高校思政课开展中的严重阻碍。在心理学中,意识是大脑独特的反应功能,是人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意识包括对外部事物和自身内部状态的意识。注意是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对特定对象的定向和集中。[3]各系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厌恶心理,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标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排斥、战争和反抗的心理状态,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意识上的突出偏离,注意上的强烈厌恶。这就会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思想上的对抗,产生强烈的厌恶心理,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从而影响到学生价值观体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厌恶心理,来自于对课程的厌恶、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厌恶,但是不论是哪一种厌恶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对立态度。这些心理都会成为各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一种巨大障碍。

从表象以及思维的角度来看,各系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具备一定的随意性阻碍,从调查结果中有60.68%的学生处于随机状态。部分专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各种概念界定不清,不能全面的去了解,最终都是人云亦云,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对课程的学习也没有主观能动性。这就像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脑海中事物的形象。思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一种概括以及间接的反映。[2]人类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思维的逻辑,思政课学习也是这么不断的解决问题,辨别真伪、识别美丑,探索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三观。但是由于表象的处理不当会影响思维的有效判断,学生会出现逻辑上的判断失误,进一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造成部分大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容量限制。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因学生主观意识影响,丧失正常情感体验,对任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这是表象造成学生自身的原因,导致一些学院的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态度存在随意性。

四、如何优化各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

就当今形势而言,怎么将认知理论知识与各系学生思政教育课相结合,优化各专业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觉、意识与注意、表象、思维、语言、记忆、回忆与再现、巩固强化迁移等阶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各系学生有效果地获得和利用思政课知识,才能优化思政教育教学的接受心理。

第一,教师与学生感知觉发展要保持同步,时刻关注同学心理现状,更好地优化学生思政教育接受心理。学生的兴趣是探究任何事物的一种积极导向,同时各专业学生也会在感知觉的过程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以及心理倾向,这种认识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学习的全过程,这有助于提升各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教师需要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学生的心理思想,以便从“个体”到“群体”两个方面出发去分析各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的不同程度。从感知觉的这个维度:教师投入的感知觉、学生投入的感知觉、师生关系的感知觉以及同伴协作的感知觉,对各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兴趣都存在影响。教师同步学生感知觉的发展,有利于激发不同系学生的兴趣,优化各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接受心理的程度。

第二,教师应同步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厌恶心理,使其成为积极导向。从心理学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应该注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路径,通过意识和注意的状态开发大学生的不同潜能,促进各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课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积极的思想文化引导好大学生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发展,保持好正确的三观,需要及时化解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在思想上对立以及对抗,使各系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满足教师的要求以及期望,有利化解好大学生的厌恶心理,完善好各专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吸收。

第三,教师应强化不同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过程上心理问题的关注,要与各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发展也受一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多元化以及功利化的社会,不仅教育者的心态会受到影响,学生也会受到影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好自身的表象以及思维,更要维持好大学生的表象以及思维,对大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问题解决要重点关注,不能忽视各专业大学生的内在品质以及人格品德的引导,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过程心理问题的关注。当思想政治教育符合了大学生对接受客体的知识结构以及经验结构,并且采用了符合大学生心理的知识传达方式,各系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状态就会有一定提高,使其在大学生心理特征的推动下积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的思维结构体系,让知识体系更加健全以便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问题的发展过程,更好的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育策略引导各专业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行有效的贮存、提取以及使用,更好的优化各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状态。

猜你喜欢
教育课受教育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疫情是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开学之际,给孩子们的一封信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