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县平顶山村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报告

2021-11-12 08:14腾艳霞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7期
关键词:平顶山吸收量利用率

腾艳霞

(木垒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新疆 木垒 831900)

1.试验背景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的理念,结合我县实际,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坚持粮食安全生产与耕地质量保护并重、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并重的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集成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 减少不合理化肥施用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以养分替代、肥效提升为抓手, 以减少化肥施用量为目标,以耕地地力评价成果和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为依托, 以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科学施肥,达到化肥减量增效。积极探索实施配方肥、有机肥、缓释肥水溶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新型肥料物化补助的机制模式,优化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科学施肥,实现稳粮增效,优化生态环境。

实现以点带面,示范区内体现农业特色,实现配方肥提升土壤基础养分的供给能力,发挥肥料养分利用的叠加效应,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

2.试验区域背景

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平顶山村位于天山北麓东段,准噶尔盆地东南缘,距县城17公里,地处丘陵地带,海拔1515米。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为严重缺水地区。平顶山村总耕地面积11984亩,草场面积29270亩,牲畜1万头(只)左右,地处国家农业公园核心区。东与照壁山隔河相望,南与久负盛名的一条里埂子一脉相连,西邻塞外最美高原马圈湾,北瞰山城明珠木垒城。这里地处丘陵地带,是木垒县海拔最高的生活居住区。平顶山面积巨大,山顶水草丰美,良田纵横,地形舒展,平顶山由此而得名。平顶山有着丰富的地表水源,绿地环绕,气候相对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平顶山成为木垒县重要的产粮区,被誉为“旱地粮仓”。

3.试验目的

通过多地点的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我区常规施肥下,春小麦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

4.试验处理

4.1 处理

每个试验设8个处理,包括常规施肥、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无钾、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磷、配方施肥无钾。

4.2 小区排列

试验采用大区无重复设计,具体办法是选择1个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农户地块,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2个大区。每个小区面积30m2小区设置无氮、无磷和无钾小区(小区间要有明显的边界分隔)。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各处理布置如下图(小区随机排列):

常规施肥:尿素20公斤、三料磷肥10公斤、硫酸钾2公斤

配方施肥:尿素25公斤、三料磷肥12公斤、硫酸钾2公斤

4.3试验地基本情况

本试验地设在平顶山二组村民佘明庚山旱地上。地块条件具有平顶山耕地代表性,经度90°16′38″纬度43°44′33″,海拔1509(米),该区年降水量294 mm,年平均积温 2567 —3100℃,日照 3073 小时 ,土壤类型为旱耕栗钙土,以春小麦种植为主。试验地度 5度,中壤土,有机质 18.8g/kg、碱解氮79 mg/kg、速效磷8.1 mg/kg、速效钾 272 mg/kg、pH7.5 。前茬为小麦。

4.4 观测记载

4.4 .1 播种:4月24日进行人工开沟播种,播量22kg/亩,小区按行称种,每行0.05kg/行,每小区20行。

4.4 .2 出苗:5月10日开始出苗。

4.4 .3 锄草:5月27日进行第一次人工锄草,6月23日进行第二次人工锄草,全生育期进行人工锄草两次。禁用化学药剂,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4.4 .4 收获:于8月20日进行人工收获,单打单收。收获时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经济产量测试。

田间管理登记表

4.5 考种和测产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考种表

通过小区实打实收,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的经济产量和茎叶产量结果见下表。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收获产量结果表

?

籽粒风干样的含水量为21.3÷300×100/100=7.1%

茎叶风干样的含水量为35.8÷300×100/100=12.0%

4.6 分析测试

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试验茎叶、籽粒养分含量表

5.试验肥料利用率

5.1 常规施肥下肥料利用率

5.1 .1 按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计算常规施肥和常规无肥区的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试验结果如下表:

每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kg)

5.1 .2 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

氮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试验结果如下表:

5.2 测土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

5.2 .1 按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

计算公式: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籽粒产量。试验结果如下表:

配方施肥区养分吸收量 单位:kg

5.2 .2 肥料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肥总量-无素区作物吸肥总量)/所施肥料中肥料总量×100%。试验结果如下表:

5.3 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利用上面结果,用测土配方施肥利用率减去常规施肥利用率即可计算出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

6.结论

6.1 处理间生育期基本保持一致。

6.2 处理7(N2P3K2)平均产量最高55.7kg/亩,其次为处理6 N2P2K2)平均产量55.6kg/亩,平均产量最低的是处理1(N0P0K0)49.047.7kg/亩。处理2至处理14较处理1(N0P0K0)都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

6.3 该区通过山旱地春小麦“3414”肥效配方试验,获得P2O5与产量的效应方程:Y=50.9967+4.5913x2-0.9326x22(r=0.9999)

6.4 该区通过春小麦“3414”肥效配方试验,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理论纯N、P2O5、K2O最大施肥量分别为:0.9897kg/亩、2.1709kg/亩、2.5648kg/亩,最大产量54.71kg/亩。综合分析不同推荐施肥方法的推荐施肥量,土壤化验结果,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推荐本地区合理推荐用量分别为:N 0.9897 kg/亩、P2O52.1709kg/亩、K2O 2.5648 kg/亩,为氮磷钾最佳配比 。

6.5 此次山旱地春小麦配方施肥肥效试验,因地势、地块持水能力不同,地力条件差异较大,造成重复间产量差异显著。在今后的试验中地块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

猜你喜欢
平顶山吸收量利用率
一季度我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9%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春玉米需肥规律及施肥技术
2020年煤炭采选业产能利用率为69.8% 同比下降0.8%
平顶山诗群
晶胞参数及空间利用率的相关计算突破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