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的林业管理对策

2021-11-12 08:14温哲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27期
关键词:林业资源信息化

温哲华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信息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81)

传统的林业管理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资源分配不均,管理起来难度较大,而通过信息技术与林业管理的结合,提高了林业管理的效率,提升了林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林业信息和资源的有效收集和整理,进一步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

1.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的优势

1.1 有助于提升林业管理效率

林业管理由于林业覆盖面积大、种类多,管理起来较为困难,再加上专门从事林业管理的人员较少,导致林业管理工作效率不能很好地提高,而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渗透在各个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生产水平,在林业管理中,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林业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采集到的林业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集中对有问题部分进行监控,同时,还可以建立林业信息数据库,将搜集到的各种林业资源类型及分布情况上传至数据库,根据种类设立搜索栏,帮助林业人员快速查找相应的林业资源,强化了林业管理工作的工作方式,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促进林业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1.2 有助于森林实施动态监控

对于森林资源管理,一般情况下都由专门的林业人员定期巡查、采集标本,获得森林信息,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很容易让林业人员处在危险之中,而随着林业信息技术管理的不断成熟,通过修建信息塔,建立信息技术网络,能够实现对森林的动态监控,实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变化,且更加精准地了解森林信息,最大程度上提高森林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能够从信息网络中发现森林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森林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比如,森林火灾,由于天气干燥,树木自然状态下引燃,如果不能及时扑灭,则会造成严重森林火灾,损失大量森林资源,危害附近居民造成生命和财产,而借助信息技术,发现树木的异常波动,进而快速捕捉和分析被点燃树木的位置,组织林业人员前往火灾始发地,熄灭被点燃的树木,及时杜绝了一场森林大火的发生,为森林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

1.3 有助于促进林业产业化

林业产业化发展是加快林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林业经营中,林业的发展方向从原来的固定模式转为适应市场,力求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而增加林业经营的活力和生命力,而要想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首先要把握市场信息,针对市场需求种植经济林,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准确获取市场对于林业的需求,找到林业信息对口的市场方向,促进林业进入市场,同时,信息技术能够准确掌握市场变动情况和林业区域发展情况,预测林业市场走向,进而帮助林业人员决策的合理,通过对林业信息和市场信息等相关信息的分析和掌握,能够更加全面、高效地管理林业产业,推动林业产业化,提升林业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而加大林业种植规模,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林业中,既增加我国绿地覆盖面积,又促进经济发展,建设资源友好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2.当前林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林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且由于历史问题,林业信息化进程缓慢,其中主要是由于一些林业管理部门思想落后,没有引起先进地技术设备,导致林业管理一直处于传统低效率状态,同时没有主动接受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理念,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渐被时代所淘汰,进而林业管理始终无法跟上国家建设节奏,此外,由于重视度不够,投入的技术资金严重不足,很多信息网络区域没有建设基本的网络设施,在对林业资源进行监管时,常常因为信息缺失而无法开展后续工作,造成林业资源管理实际工作没有发挥效果,而有基本信息网络设施的区域,基础设施大多破旧不堪,不能使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林业信息化的前提,基础设施落后给林业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多实施难题,不利于林业信息化建设。

2.2 林业信息化体系尚不成熟

在我国林业信息化中,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甚至一直没有重要的建设文件对林业信息化管理进行规范和约束,进而很少有人对林业管理进行创新和深入研究,找到林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摸索前进的方法,且在林业信息化进程中,各地的林业信息化程度不同,限制条件不同,能够共享的资源较少,共享能力也较弱,再加上各个区域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各自闷着头发展自己的林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即使一个地区的林业想要促进信息化建设,由于没有统一的调度和规划,很难及时补充自身缺乏的先进信息设备以及管理人才,进而有心建设无力开展,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联系较差,不能及时交换重要信息,对市场把握不准确,不利于林业整体产业化发展。

此外,林业信息监管体系也处于滞后阶段,监管方面力度较弱,没有实现信息监管的工作效能,导致资金投入浪费,出现一些低水平、反复建设的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林业监管工作的有序进行,监管资金浪费的同时对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一直没有增加,设备落后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林业信息化建设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相关部门要将林业信息化制度和信息化体系构建提上日程,完善监管内容,强化建设工作,推动林业信息化建设走向制度化。

2.3 林业专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林业人才管理机制没有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在我国林业管理中,先进的技术人才十分稀少,社会对林业的认识度不够,开设林业管理的大学和专业虽然繁多,但实际从事林业管理的人不足普通农牧渔业的三分之一,导致林业管理中人才不足,再加上林业管理的工作较为繁琐,相关部门在引进人才时没有给予优待条件,无法吸引人才,且留住人才的能力不足,导致人才流失。

而在信息管理中,最关键的就是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提升林业整体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同时,通过灵活操纵各种先进的信息设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当地林业资源数据库,能够实现林业的全面、多方位管理,提升林业管理的工作效率,且促进林业管理由传统型转为技术型,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林业信息化进程,目前林业管理系统,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和具有高水平林业理论知识管理人才,在基础部门,这类人才几乎没有,且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用来引进人才,吸引人才的条件不充足,同时很多林业管理部门中,以中老年居多,先进的管理理念欠缺,常常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林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林业信息化建设。

3.信息时代下优化林业管理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林业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机遇,林业管理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强化对林业信息的管理,同时,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接受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理念,并指导实践,推动林业现代化管理,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融入林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林业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并采取科学、系统的管理模式,统一林业管理的标准,提高林业管理的整体协作能力,进而有序开展林业管理工作,在现阶段,林业管理要紧密结合信息技术,进一步优化配置林业资源,转变管理观念,调整林业结构,科学合理地完善林业系统,使其与信息时代发展相适应,并建立健全人才机制,提升林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团队专业水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管理方式,促进林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捕捉市场变化,调整林业种植类型,增加林业的经济效益,实现林业管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提高绿化覆盖率,符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3.1 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

在信息时代,建立林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林业管理的关键,能够帮助管理人员有序进行林业资源和林业信息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同时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能够清晰地知道管理内容,并规范自身的管理行为,促进管理的标准化,严谨化,因此,林业管理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方法,制定日常管理制度,渗透进林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结合林业实际管理情况和相关林业管理条例,制定林业信息化日常管理内容,逐步实现林业数据的归纳和整理,并将信息资源科学合理的应用到林业管理中,提升林业管理的技术化,进一步促进林业工程的建设,推动林业发展过程中一体化、信息化和虚拟化系统的构建,进而建立新型管理模式,并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新型管理模式流程和环节进行林业管理工作,使人、系统、林业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进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林业资源管理,此外,还应对传统林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在原有管理模式上进行革新,优化资源配置,逐步转变管理理念,提升信息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同时,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日常管理中渗透信息技术,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林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

3.2 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

我国的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林业面积大,但林业问题多,地形复杂,再加上林业建设比较薄弱,增加林业管理工作的难度,这也是林业管理一直无法得到有效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林业管理沿用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很多时候工作人员都需反复收集林业资源信息和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重新测量和分析,并核对相关计算内容和数据,极大地延缓了工作的效率,且有时数据结果与实际相差过大,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消耗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常常得不偿失,因此,在林业资源的管理和检测中,要融入信息技术,建立林业数据库,全面统计和整理林业各项资源,分门别类将其数据完整地纳入林业信息储存库中,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重复使用,通过电子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结合,运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对林业资源和信息进行准确的收集和整理,进而增强管理的实效性,提高信息技术在林业中作用,获得最准确的信息数据。

3.3 完善智慧林业管理平台

智慧林业管理平台主要是针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林业资源的数据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处理,通过及时共享系统更新数据信息,是基于统一的数据库、统一的标准体系设计、建立统一的协作平台实现业务流程。同时把各种信息数据通过地图展示的方式进行可视化数据统计分析,使信息展示更加系统化、精确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后台系统对林夕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设计,嵌入定制开发林业业务应用软件进行后台图上作业。以此来推进林业大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对林业产业发展中的各个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例如:生态安全系统的预警及评价、林业抚育与修复的工程进度、森林及湿地资源的监管、荒山造林的进度、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森林防火管理、林业病虫害防治等信息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成果共享。从而实现管理的信息化与智慧化。图一为智慧林业平台功能展示:

图一 智慧林业平台功能展示

3.4 提高自然灾害监控力

影响林业的因素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人为灾害是不可预防的,需要林业工作人员加强巡查和监管,自然灾害是可以通过分析,根据不同的灾害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还可以制定紧急预案,提高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因素,比如,火灾、地震、泥石流等,对林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不仅破坏林业地表植被,而且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增加其他灾害发生的概率,传统的林业灾害监管中,采用人工巡视的方式排查潜在的危险,一旦发生灾害,这种方式不能第一时间传达信息,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很容易因为信息闭塞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具有很大的弊端,而通过信息网络的实时监控,能够全面掌握林内环境的变化,通过信息计算机的数据反映,对异常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出现灾害的区域和位置,并结合该区域的地形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地防范,这样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林业的损失,保障林业的完整性,维护林区内的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林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和林业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增大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转变传统管理理念,提高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促进林业信息共享,提升林业管理效率,精准把握市场需要,促进林业产业化、现代化,进而增加更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林业资源信息化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我给资源分分类
land produces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