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地理等值线图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

2021-11-12 04:05
科学咨询 2021年39期
关键词:山脊等高线山谷

李 姣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实验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地图及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地理新课改革也十分重视学生能力培养,而读图能力又是每位学生都应当掌握的基本地理学习能力,同时课程标准也多次提到利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但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还比较低[1]。等值线图是初中常见的地图类型之一,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主要是各类等值线图基础知识及基本读图方法的学习,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册是对各类等值线图进一步的深入阅读、分析及其综合运用;因此七年级上册等值线图基础知识及基本读图方法的学习极为关键,它为初中后期阶段等值线图阅读、分析和高中阶段的等值线图的进一步学习以及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地理各类等值线图数量统计一览表

一、初中生地理等值线图学习中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对等值线图学习兴趣不足

刚进初中的七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三章学习等温线图及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第四章学习人口密度分布图的阅读。这些等值线图是初中阶段最难的地图类型之一,学生学习和理解时都感觉很难,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等值线图学习的兴趣。

(二)“地形图的判读”难点没有突破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等值线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图及等降水量线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其中,等高线地形图最早学习,它是学好等温线图和等降水量线图及人口密度分布图的基础。因此,在“地形图的判读”学习中要突破难点——等高线含义,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方法,才利于学生在等温线图等其他类型等值线图的迁移学习及运用。

(三)学生没有掌握好阅读等值线图基本方法

部分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各类等值线图时没有掌握好基本的读图方法,因此在阅读等值线图时,普遍有畏难情绪,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久而久之,不仅不会阅读等值线图,也会影响其他类型地图的学习及阅读。

二、初中生地理等值线图学习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等值线图的兴趣

初中生地理等值线图学习较为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联系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但是七年级学生缺乏空间、立体的概念和一些野外经验等,再加之教材的呈现比较简单,学生普遍感觉到学习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思维及知识水平,利用多媒体进行三维动画演示教学,通过学生动手、绘制、观察等活动完善学生的思维认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

1.联系学生生活学习等值线

七年级学生对等值线(如等高线)没有感性认知,因此学生是很难深刻理解它们含义的。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都见过池塘中水面的边缘线,当然还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借助家里洗脸盆水面的边缘线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等高线的含义。这样再讲解等高线的概念,把抽象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能激发的学生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等值线图的学习让很多学生觉得学习难度较大,关键原因是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再加之等值线图这部分内容本身也比较抽象,它对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以及学生空间想象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恰当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根据教学条件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音频、视频等)能够创设比较真实的问题情境,并且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直观化,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让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迅速集中。

3.指导学生观察、探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地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研究活动,开展观察、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等值线图(如等高线地形图)学习中,可让学生玩小游戏(指掌山河)或制作简易的等高线地形图模型,画等高线,并借助模型和自绘等高线地形图进行观察和探究活动[2]。

(二)联系学生实际突破“地形图判读”难点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觉得等高线图较抽象,并且认为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是毫无关联的,不能够说出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变化关系。这个问题虽然细微,但却影响学习效果[5]。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地形的高度是在逐渐变化的,随着海拔数值由小变大,地势是逐渐增高,反之随着海拔数值由大变小地势逐渐降低。由此,可以利用知识迁移,学生就能在等温线模式图说出温度变化,用相同的道理可解读其他类型等值线图的类似问题。

1.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学习等高线地形图,首先应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平面的地图上准确表达真实地球表面上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并且学生只有真正的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及其特点之后,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由于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较为抽象,所以在课堂上要既要让学生看动画演示、看地图,在此基础上,还可引导学生在课后动手绘制,这样才能真正的深刻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及其特点。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谷、山脊的判断方法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能识别地形部位山峰、山脊以及、山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山峰、陡崖地形部位学生较容易识别和掌握;但山脊和山谷这两种地形部位由于等高线形态相似,学生很容易混淆,因此觉得判读难度较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各山体部位景观图片,了解山谷和山脊特点,然后再讲解两种判读山谷与山脊地形部位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同时知其所以然。

(1)教材中缺少等高线地形图中各山体部位景观图片

由于教材中缺少等高线地形图中各山体部位景观图片,因此学生在学习地形图判读前,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图片、动画或山体模型给学生展示各地形部位的特点,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通过图片或者山体模型等学生可直观地发现:山谷两侧高,中间低;山脊两侧低,中间高。学生了解这一特点后,再通过“口诀法”及“切线法”归纳山谷及山脊的特点,从而突破难点。

(2)板图+讲解——山谷、山脊的“切线法”判读

学生通过对山谷和山脊景观图特点的观察,了解到“两侧高中间低的山谷特点”以及“两侧低中间高的山脊特点”这一特征后,再通过切线法对等高线最弯曲处的切点海拔和相应位置的两侧海拔对比就可以准确判断山谷和山脊这两种地形部位。

(3)口诀法——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学生在学习了切线法判读山谷和山脊这两个相似的地形部位后,教师再来让学生观察上图中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和海拔高低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山谷与山脊等高线形态特点: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往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是山谷地形部位,反之,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往海拔低的地方凸出是山脊地形部位。

(三)教给学生阅读等值线图的基本方法

地图的学习和运用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一个核心部分,它是巩固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关键。但从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地图读图能力仍然还比较低。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不太注重读图方法的总结和归纳。等值线图与其他地图相比更加抽象,因此除掌握一般地图的读图方法、步骤外,还要归纳和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基本读图步骤和方法。

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步骤:1.读地图名,2.定地图方向,3.看比例尺,4.看图例、注记,5.依据目的浏览和分析地图,并在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生活中反复练习,不断重复和强化读图方法。

三、结束语

针对初中生在等值线图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广大地理教师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相应对策,并不断进行改进和提升,突破等值线图阅读这一读图难点,提高学生等值线图读图能力,为学生今后等值线图的进一步学习及运用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山脊等高线山谷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
Saving the life of a wolf拯救野狼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
睡吧,山谷
黄昏
地形图的阅读
山脊新能源
一种基于Fréchet距离的断裂等高线内插算法
沉默的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专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