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美学及其视阈下的中国职业摔角探析

2021-11-12 00:43杜康陈鹏刘铭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21期
关键词:暴力美学体育

杜康陈鹏刘铭

(1.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 广东 深圳 518101;2.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1、前言

谈及摔角,国人或许还不是很了解,但你注意一下美国的体育赛事便可发现,它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媲美NHL、NBA等体育大联盟,2016年4月4日举行的摔角界盛大赛事——摔角狂热,吸引了101763名观众,在美国单场体育赛事观众人数中,次于2014年在美国举行的曼联与皇马的热身赛及超级碗上座率,位居第三,超过了其他众多赛事,如下表所示,虽说与场馆容量不无相关,但超过10万人现场观看摔角娱乐也是十分惊人的。

2015年,中国成立了CWF,即华人摔角联合会,它是中国内地独立的职业摔角团体,该团体在上海捷战传媒集团与摔角网联合赞助下逐渐发展壮大,并致力于推广摔角运动,发展中国本土摔角,培养本土职业摔角选手,秉承积极的体育娱乐精神,向国人展示摔角运动的魅力与娱乐性,让国人逐步认识这项运动,接受这项运动,喜欢这项运动。

职业摔角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基于多种元素的——丰富多彩的赛事、扣人心弦的剧情、现代传媒的普及、名人效应及全球战略等等,多种元素共同保障摔角暴力美学——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摔角如火如荼的发展,它越来越为观众所熟知,它所展现出的暴力美学深深地吸引着观众。学习外国摔角的经验,探究暴力美学的内涵,合理有度地为我所用,将会对中国职业摔角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表1 不同赛事上座率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摔角暴力美学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百度文库、谷歌学术等,搜集与暴力美学、摔角相关的资料,为本研究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观看国外不同摔角联盟的表演,了解其特征;通过探究影视作品中的暴力美学,在对摔角视频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职业摔角暴力美学的表达提出合理的建议。

表2 主要摔角联盟

3、结果与分析

3.1、暴力与美学

(1)暴力及其原始性变迁。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同样充满着暴力因素,王朝的颠覆,政权的更迭,都是以暴力手段来实现的;在生物进化中,适者生存的观点更具有现实意义,为了种族的繁衍,它们必须不断与环境作斗争,而进化本身就需要以暴力为手段,人类作为一种特殊动物,也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以暴力获取存在的权利也是人类繁衍的本质。从本质来说,人的暴力性与人的动物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渐渐弱化了这种暴力性,但是一旦有暴力的出现,便会强烈激发人的本质。关于人类本性的善恶之分,一直是学者争论的焦点,然而却没有圆满的解释,但不论如何解释,总有暴力种子深藏于人的内心,学者赵鑫珊曾说过:一种被称为男性荷尔蒙的物质存在于男性体内,它是人产生暴力性与攻击性的诱因。

(2)美学。

美学——基于人与审美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在中国,它是隶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以人的主观审美活动为对象,是富有意象观的精神活动。如果仅考虑暴力与美学的浅层含义,这绝对是两个相反方向的词语,社会主义制度追求的是摒弃暴力,而要大力推广社会主义制度美。单是凡欣赏过国外职业摔角的人便会将暴力与美学联系到一起,所以在此,暴力已得到升华,它不再是裸露于人们思维中的暴力,而变成了一种美。

(3)暴力美学及其演绎。

暴力美学最早出现于电视电影艺术中,而前苏联爱森斯坦的理论——“杂耍蒙太奇”,对电视电影艺术的暴力美学有着较大的影响,爱森斯坦最初是从影视功能和效果来考量该理论。表演的关键重在吸引观众,从深层的感觉上去感化观众,因此吸引力是表演艺术的主攻因素,而就观众自身来说,表演时所具备的凌驾于观念之上的影响,才是他们所希望的表演意识形态。这种“蒙太奇”以马克思辩证法与认识论、苏联形式主义、列宁的工具论等为基础,它使用虚拟的、变幻的手段与衔接方法,以丰富的想象力冲击着观众的视觉。暴力美学继承了“蒙太奇”的特色,并进一步发展为技巧性美学,这是一种简单的审美理论,是将电影中的暴力主义色彩,转变为具有美感的动作形式,在后现代高碳化社会,基于人们对文化产品及文化空间具有选择性的大环境下,暴力美学作为对 “蒙太奇”的一种发扬,尽管其浅层裸露出对社会道德的抛弃,但就其美学而言,是把道德评判的权利还给观众,表演艺术不一定要指定道德规范,也不必教化观众,只需表现出一种纯粹的美便可。

3.2、体育表演与起源

相关的证据可以表明,公元前五千多年的埃及,产生了最早的有组织的娱乐表演活动,但相关的表演形式却无法获及,而可追溯的体育表演,便是希腊人的暴力体育,尽管很快被罗马人吞没,但这种表演却得以生存,甚至演变成了更为野蛮的暴力体育,如,人与人格斗、人与兽格斗。反观当前的摔角,虽然与几千年前的暴力体育没有直接关系,但却间接反映着人们对体育表演本源的追溯,表达着对古老文化的向往。

当前的体育观赏是古老暴力体育不能比拟的,尤其是在网络传媒迅速崛起后,传播手段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其可观赏性,然而一切不稳定的因素源自影响力的扩大,这也就回归到本文要论述的关键—要传播的是暴力美学而非暴力,如何把握暴力与美学之间的一线之隔,值得大家去深思。在当前许多的体育报道中,一些记者为博得观众的眼球,大肆宣扬暴力因素,如,奥本山宫殿群殴、辽宁男篮与四川球迷群殴事件,如果不从体育职业道德方面考虑,这确实提高了收视率,体育的暴力性对观众有持续的吸引力,对提高收视率有着重要影响。

(1)体育暴力欣赏的理论分析。

人们往往更喜欢听到和看到有关暴力的各种情况,这是因为暴力美在艺术上的精彩表现不局限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人的深层意识。在欣赏表演时,不拘于形式的表演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人们内心深处共同的潜意识,是一种暴力意象,是人们的深层需求。暴力美学如同其他美丽的场景一样,它触及到不同人的内心深处,这种独特的审美观,也有对原始力量的热衷,一旦力量被纳入到表演中,从此暴力美学便与人类发展共存。

①情绪发泄论

佛洛伊德认为人的内心驱使决定外在行为与意识,人的暴力性是基于心灵深处的一种本能,然而在现实中,人类的这种本能受制于理性与道德,就精神层面而言,由于生存与欲望的需求,人天生具有攻击性,但人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需要社会的尊重及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种攻击性便会被压抑,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方式来发泄,而欣赏暴力美便是很好的一种方式。暴力美学的产生与人的心理紧密相关,这也是现实对暴力文化的召唤。

②动机论

Hobbes、Nietzsche、Spencer等人的研究表明,人会形成一种动机,这种动机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即是通过驾驭或驱使他人来提升自己的自尊与权力。Cheska强调人们对于权力的欲望可以在体育表演中得以具体化,他认为运动中队员间的身体限制、碰撞或控制,是对权力最有力的直接控制。而在比赛中的谩骂、口头侮辱、身体威胁等则是这种强力控制的最常见形式。

③竞争论

易造成伤害的比赛是高强度竞技最原始、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以至于,以体力冲突为特色的暴力竞赛取代了冲突。而运动员间的敌对与攻击性也表明,他们正为竞赛而涉险,因此,体育暴力除了有自己的趣味性,也有一定的实用性。

④英雄崇拜论

人们都崇拜英雄,这不仅表现在美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在多数人心中,英雄就是强健体魄的代名词,在有激烈身体对抗的竞技体育中,如,橄榄球、冰球等,都是盛产英雄的地方,他们用丰富的姿态诠释着暴力美学。

(2)暴力性对体育观赏的提升。

Bryant、Comisky、Zillmann等的研究表明,体育表演的受欢迎度在一定程度上受暴力性的影响,二者有着正相关,在对不同形式的体育节目进行分析(暴力、速度、技巧、冒险),并对性别加以区分后,发现男性观众对暴力的反应最为显著。Deniui与Sachau做了进一步的统计,他们以曲棍球为样本,并测评了比赛类型与比赛观赏性的关系,以比赛结果、比赛协作及比赛暴力为变量,结果发现,暴力性与观赏性有着最强相关。

3.3、职业摔角

摔角本质说来不属于竞技运动,而是一种体育表演,它更像是一部戏剧影视作品,在编剧创作完剧本后,演员们根据剧情的安排,便开始演绎一部精彩的动作片。一部精彩的武打动作片,只要不流血,它都不会被认为是一部暴力片,而是一种美,在摔角擂台中,动作的呈现不仅局限于武打动作,也会有各种道具,随着PG政策的实行,擂台中各种打、摔、揉等动作组成的暴力也不再是人们眼中的血腥暴力,它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美,为摔角注入了新的活力。

4、结论与建议

4.1、正确定义暴力美学

(1)深刻挖掘暴力美学。

中国职业摔角目前刚进入暴力与美学的简单组合阶段,表演生硬、做作仍是给观众的主要印象,深刻挖掘暴力美,使观众内心受到震撼,才是中国职业摔角人所要追求的。

如果简单地将暴力与美学进行组合,那么便可这样理解暴力美学:在擂台上呈现的暴力,以惟妙惟俏的、富于杂耍的特性为观众带来心理与生理上的愉悦。然而深层的理解则是从伦理、道德、哲学方面去定义暴力美学,这种理解将暴力本身定义为一种美学,并赋予暴力以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这会给观众更深的触动。

(2)切勿把暴力美学发展为美学暴力。

通过对比不同联盟的摔角比赛可以发现,剧情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否符合正常的价值取向与历史评判,对暴力美学的表达有着突出的影响。当某些艺术表现缺乏道德情感与观众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时,这种表演就成为了一种暴力。在一些摔角中,常会出现为维护擂台形象而不择手段,此种剧情、表演、动机等,都是出自创作者一人之手,这种自吹自擂、不按套路出牌的方法侵蚀着观众的思维,这是典型的美学暴力的表现,依靠这种违背常理、甚至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方式来建立摔角美学,无疑是在玩弄观众的一尘热情,创作者是在自掘坟墓。然而那些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他们可以始终保持自我,他们可以阐述思想,也可以提出见解,但更多的是让观众自己去领会、去理解,而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对人性的本质也不能随意解释,否则将成为更大的败笔。

美学的暴力侵蚀着摔迷的人生观,而暴力美学才是受众所喜爱的。相比暴力美学,美学的暴力是一种强制灌输,是在蚕食着我们的视听系统,强迫观众接受擂台上的一切。尽管美学的暴力看上去也有一定的现实主义,但它的深层信念却是虚伪的,而真正的暴力美学,它的信念是顺应潮流发展的,是符合伦理道德与人性的。

4.2、暴力美学要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暴力的合理呈现需要重点强调,这是暴力美学的根基,是审美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发展职业摔角的前提。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意识形态,为了国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关文化部门严格控制暴力与色情的传播,这也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然而摔角却有一定的暴力性,如何使摔角的暴力性转变为暴力美,这是未来中国摔角向职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促进摔角在中国的健康发展,才会为观众所接受。

各种形式的艺术表演,都是特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艺术集合了人们的审美价值与审美精神,暴力美学作为一种特殊艺术,是上层意识形态的表达手段,它既受社会意识形态的约束,也能促进该意识形态的发展,然而暴力美学又有自己的发展方式,不过分炫耀亮丽的形态,不刻意追求狭隘的思想,才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得以发展。

(1)控制好量度。

防止暴力性泛滥的关键是要把握好量。生活经验与艺术表演相互贯通,而艺术经验对人也有一定影响,社会中充斥着暴力,所以暴力会在艺术中得以生存,而表演中的暴力,又对现实暴力产生影响,如此循环,如若控制不好,必然会是十分可怕的。暴力美学只是调节欲望与发泄情绪的一种手段,必须正确地为我所用,那种为暴力而渲染暴力,以暴力唯利是图,我们必须坚决抵制。

(2)控制好软度。

暴力美学是在美学的基础上,弱化了某些低级趣味,如,色情、恐怖与血腥,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暴力美学这一形式主义所具有的娱乐化、诗意化对人视听享受的冲击,削弱暴力的破坏性与攻击性才是真正的暴力美学。抛开暴力的道德说,去挖掘它的艺术美,抽象出单纯的独立意味,这种富于现实的暴力美学对观众有更强的吸引力。

(3)控制好向度。

在剧情设置方面,应给予暴力美学更多的正义感,对观众进行合理引导与启发,充分表现暴力美学的正能量。在展现暴力美学的擂台中,无论过程怎样,结果总是扮演正义的摔角手战胜扮演邪恶的对手,这种价值导向的暴力美学会给人以启示,既使使用暴力也要合理有度,而暴力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展现没有暴力的和谐美。

5、结语

任何事物由发展到成熟都需要一个过程,更多的暴力美学特征需要摔角人不断去探索、去发现,中国职业摔角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对暴力美学研究与展示的空间还很大,给予摔角更多关注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暴力美学体育
盘中的意式美学
反性别暴力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暴力”女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暴力云与送子鹳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