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地理学科学困生转化措施分析

2021-11-12 11:10张国荣
考试周刊 2021年78期
关键词:转化措施初中地理学困生

张国荣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经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学习动力不足,各类考试中很难取得好成绩,大大影响到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阻碍。伴随着地理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覆盖,给初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当务之急是要高度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文章将探讨地理学困生的主要成因,并提出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其内在潜能,促进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实现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关键词:初中地理;学困生;转化措施

一、 引言

地理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通过向学生系统性传授地理知识,让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所生存的世界,從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从而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然而从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地理的学习,认为学习地理知识没有多大用处,学习兴趣不高,尚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较低,学困生较多,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不能灵活运用,致使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能够扭转这一现象,促进学困生的顺利转化,是初中地理教师应该重点探索的方向,下面将提出几点可行思路,仅供参考。

二、 地理学困生的概念及成因分析

纵观地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发现,学困生并不存在智力发展迟缓的问题,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方面与其他学生处于同一层次,只是因为地理基础较差,主动学习意识淡薄,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无法跟上教学节奏,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会落后于其他同学。这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丧失学好地理学科的信心,久而久之将严重影响到学生身心素质的协同发展。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

(一)地理学科特点因素

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课程,具有自然和人文两个学科的特点,在学习方法上既要有文科方面的思维,如理解、记忆、比较等,也要有理科方面的思维,如实验探究、推理计算、归纳总结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这加重了地理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困生的数量。例如对于初中地理中的难点——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及其应用和时间的计算问题,没有这两方面的思维是很难学明白的。

(二)中考政策因素

2018年6月,青岛市颁布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改革实施方案》,地理作为第二组合学科(地理和生物)达到C及以上等级(75%以上考生能够达到C等级)可报考优质公办普通高中,这让学校、学生和家长对地理学习产生了轻视心理。学生认为提高主科成绩才是主要任务,没有更多精力研究地理,缺乏学习动力,平时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课下完全不会花费时间探索地理问题,仅仅在考试之前临时抱佛脚,争取分数过及格线即可,学生的实际水平很难得到提升。家长也很少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落实,对学生的地理成绩没有做出过多要求。地理教师的创新动力不足,初中地理教学改革迟迟无法落到实处,教学目标很难达成。

(三)学生自身因素

第一,学困生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精力不集中,经常走神、开小差或睡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听不明白,吃了夹生饭;第二,学困生普遍较懒,不能及时全面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复习没有抓手;第三,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极不认真,经常完不成作业或疲于应付,起不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第四,尚未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看图、记图和用图,理解不够透彻,很快就将所学知识遗忘殆尽,学困生占据比例不断增大。

三、 初中地理学科学困生的转化教学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地理学习需求有所差异,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应遵循以人为本思想,本着因材施教原则,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让全体学生都能够从地理知识学习中获得知识和快乐。学困生也能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对地理学习就会保持较高热情,更加专注于地理知识学习。

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应紧密围绕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比如说用音乐、故事、游戏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丰富学生的体验。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尽量多列举生活实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会让初中地理课堂更富有生活气息,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高效的学习地理知识。

(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不同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能力水平有着明显差异,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优生帮助学困生,拉近彼此距离,让学生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因,全体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合作学习期间学生得到了他人的认同,树立了强大自信,踊跃参与到地理教学活动中,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地理基础,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困生的顺利转化。合作学习的思路为:

一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性格、地理成绩等指标进行划分,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人数不宜超过6人;二是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教师布置任务后各个成员可以从不同渠道收集资料,开展调研活动,对采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选出一名学生作为学生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本组学习成果;三是地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的奇思妙想给予鼓励和表扬。所有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困生逐渐积累丰富的地理知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猜你喜欢
转化措施初中地理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如何转化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谈转化小学数学后进生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