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话异同

2021-11-12 04:16赵飞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39期
关键词:异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赵飞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355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目前,我们对“同课异构”的理解和认识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在今后的教学研究中我们还将继续“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要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我们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同课异构”之“异”:“貌”、“度”、“疑”

(一)同课异貌

其实,按我的理解,是不存在真正的“同课同构”的,即便是同样的教学设计,不同的老师也都会讲出不同的风格;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各有特色、各不相同。所以,并不存在真的“同课异构”。我们更多呈现出来的更多的是“同课异貌”,也就是看起来外在形貌有所不同。在“同课异貌”中真正能够展现出来的首先是教师的教学个性。

“同课异构”的目的在于促进思考、加强交流、便于比较,可以看到同一种问题不同的解决思路,这是“同课异构”很关键的价值。在“同课异貌”中我们更关注的是学生的行为,不管老师是怎么样的教学风貌,我们期待看到学生一直在“动”的课堂。我们平时的课就是让学生“动”的太少,我们教师“动”的太多。教师能用自己的设计、提问,甚至肢体语言推动学生在“动”,才能够达到一节课真正的目的。只有学生在“动”,“学本式成长课堂”才能“走”起来。

(二)同课异度

这里的“度”指的是解读角度。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不可预测性也使我们不可能将教学活动看作是编好程序、按部就班进行的机械运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从整体入手直抵精髓,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从细节导入,连词成句、成篇,再拓展至课外不断延伸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这应该是我们大部分人想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感受到的不同。而不管采取怎样的解读角度与思维方向,學生都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思考,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但遗憾的是,在这两节中,学生虽有思考,但思考的还不够深,教师提出的问题还不具备把学生推入思考的力量。教师提的问题应该是学生不会的,应该把问题的难度再适当加大。

(三)同课异感

“感”是指“个性感悟”。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殊途同归,最后都回归到“母亲”这个环节上,把握住了本篇课文的主旨,这一点完全正确。个性解读这件事,也必须要在指定的范围内,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也必须是哈姆雷特,而不能解读成诸葛亮,不能单纯地为了求异而不顾实际的随意创新。这两节课的教师,可以看见学生的感悟,但遗憾的是,有个性的感悟却极少体现。是不是一个学生答对就等于全班都会?是不是一个人的感受就能代替所有学生的感受?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一个学生都针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关键我们要知道这些母亲、这些感受“异”在哪里,我们需要把它找出来,需要传递给学生人云亦云的不云、老生常谈的不谈的观念。“同课异构”是为了教学高效,教学高效是为了学生受益。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真正地把学生当成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教师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现在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了自己的使命,高效教学的最终受益者就是学生了。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同课异构的基础是“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基本一致的教学目标,“异构”则体现在两位(或多位)教师的不同呈现。“同课异构”要求教师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以便各显风采,各具特色,为集体研讨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异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试论同课异构之“同”与“异”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深度揭示小数本质的课堂教学——四位名师《小数的意义》同课异构的分析与启示
凝聚与铺张——孙绍振教授《以丑、呆为美》两岸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后记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