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功夫片中民族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2021-11-13 03:49王乃华
电影文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功夫片霍元甲武侠片

王乃华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民族形象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被媒介反映、建构、传播的结果。华语武侠功夫片,对于中华民族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建构起港台人民与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记忆,利于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同时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进程中,在海外特别是北美,对于打破西方对华人的传统刻板印象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由于美国排华法案以及二战后冷战思维的存在,在美国早期的影像传统中,充满对华裔群体歧视性的不良刻板印象,曾塑造了傅满洲这种无恶不作、邪恶残忍或者陈查理瘦弱、猥琐的电影形象,如果不是可为美国人服务的“忠仆”,便是残忍的魔鬼撒旦。而成功打入北美电影商业院线的华语武侠功夫片,展现了华人健壮的体魄以及东方侠义精神、道义准则,对于改变海外对华人的刻板印象、提升民族形象、增进文化软实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华语功夫片中华民族形象的建构

功夫片以对正义、勇武的华人英雄形象的塑造,展示华人的生存哲学、价值观与民族性格,完成对民族形象的建构。华语功夫片的主要制作方是两岸三地:香港、内地、台湾。三地的创作既有所差异与侧重,又相互影响并合作。香港是华语功夫片历史悠久的创作基地,培养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导演与演员,也向美国输出了骨干人才与制作技术。导演吴宇森,武术指导袁和平,武打演员李小龙、成龙,都曾在好莱坞取得重要成就。吴宇森《变脸》、李小龙《龙争虎斗》在美票房取得巨大成功,袁和平先后担任《黑客帝国2》《黑客帝国3》《杀死比尔》的武术动作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禁绝武侠片,民国时期《火烧红莲寺》热潮形成的武侠片创作传统在香港一直延续。香港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武侠片,内容延续粤式戏曲的舞蹈化打斗和女性主角,武打程式化但不够真实。发行区主要是本埠与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尽管模式陈旧,但是对于东南亚华裔、华侨的民族文化记忆,仍有其积极意义。香港在20世纪70年代开创的硬桥硬马的真实武术对抗风格,开一代新风。内地在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迎来武侠片高潮,在与香港的合作中形成较高的创作起点,如《少林寺》等片。大陆影人重视文以载道,创作出《武林志》《双旗镇刀客》等作品。新世纪以来,张艺谋等大导演也进入武侠创作,开始注重产业属性,并赋予《英雄》《十面埋伏》《影》以光影、色彩、动作设计的创新性表达。台湾作品数量不多,但精品频出,李安的《卧虎藏龙》、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分别斩获奥斯卡和戛纳大奖。

华语武侠功夫片不断塑造出一个想象中的中华武林世界,建构着中华民族的形象大厦。在功夫片的形象谱系中,建构出一系列富有代表性的华人形象。

反抗外族欺凌、无畏强敌、勇于抗争的勇士。近代以来,中国被西方媒体讥为“东亚病夫”。面对洋人的欺凌,击败洋人大力士的藐视与挑衅成为武侠片的一个重要母题,客观上也成为激发民族自尊、凝聚民族向心力的一种方式。在国家危亡之际的个体反抗,先天笼罩了悲壮的意味,但是这种不屈的民族气节与大无畏的抗争精神,彰显了中华斗士的勇敢、顽强精神,以及坚韧而强健的体魄。电影《霍元甲》中的霍元甲,《精武门》中的陈真,《武林志》中的东方旭,《叶问》中的叶问是其代表。

此类形象最有影响的原型是霍元甲。在1981年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以及电影《霍元甲》(1982,袁和平)、《霍元甲》(2006,于仁泰)等一系列影视剧的影响下,霍元甲成为中华武林叫板外国大力士、一雪“东亚病夫”耻辱的精神领袖。《精武门》中,霍元甲徒弟陈真将“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子一脚踢碎,并将日本武士送来的“东亚病夫”牌匾回赠给挑衅的日本武士,撕碎字纸让其吞下。决斗中杀死俄国大力士、日本空手道高手,展示了一个年轻、健壮、充满活力与斗志的华人男性形象。在《叶问》中,日本侵略中国、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叶问与爱好武术的日本军官进行的生死较量,《叶问2》中叶问与英国大力士龙卷风的擂台决战,《叶问4》中叶问远赴美国唐人街,面对海外华人遭遇的欺侮与挑衅而与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的较量,都是不断延续这种保持民族自尊的努力。

不畏强权、除暴安良、心怀天下、弘扬正义的侠客。在华语功夫片中,对抗腐败官府的爪牙与豪强恶势力等,是侠客的必然行为准则。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评价为“救人以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背言,义者有取焉”。如《新龙门客栈》的周淮安、邱莫言,为保护被陷害处死的忠臣的后代出关而与东厂特务冒死厮杀,《少林寺》中的少林武僧觉远,救下即将被强暴的牧羊女,为保卫少林寺最终刀刃暴虐的大将王仁泽。此外还有《醉拳》中不屈不挠勇斗歹徒的鬼马小子黄飞鸿,《箭士柳白猿》行走江湖主持公道的仲裁人柳白猿,《卧虎藏龙》引导玉娇龙向善最终献身的李慕白……展示出除暴安良、不畏强权的侠义精神。《英雄》中的剑客无名是侠客中的异数,本是刺杀世俗眼中作为暴政代表——秦王的侠客,最终为了防止天下再次战乱、避免生灵涂炭而舍生取义,体现出以“天下”为大的思想。

二、华语功夫片的海内外传播

作为大众流行文化的华语功夫片,是传播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载体。对内而言,在文化同根、同种的华人中,华语功夫片起到了凝聚民族文化向心力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电视剧《大侠霍元甲》在内地播映,激起民众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自尊,在传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外,也建构起不畏列强、勇武自信、有礼有节的民族英雄形象。之后随着录像带的繁荣,《精武门》等功夫片也在内地热映。

香港由于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与祖国的联系被切割,回归后市民对于内地的政治认同相对淡漠。而武侠功夫片的传播,有利于市民对祖国的文化传统认同与思想回归。如引起轰动的合拍片《十月围城》,围绕孙中山早年在香港的秘密革命会议,塑造了一群为保护革命领袖孙中山而献身的义士群像。共同的历史,血性汉子的形象,激起香港的民族文化记忆与民族自豪感。

华语功夫片有助于海外华人对民族文化与民族形象的自我认同。“不管是抗拒被美国社会同化的华侨,还是受西方口味影响较深的新一代移民,每当与朋友家中畅聚,都可借(录)影带沉醉于故乡的语言、音乐、明星及景物之中。”同时,两岸三地或独立或合作的华语武侠功夫电影创作,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寻找素材资源,既有利于两岸三地的中华民族身份认同,也在海外电影市场获得了“中华民族”的同一身份。

对外而言,华语功夫片在西方大众中建构起中华民族形象的直观印象。“西方最初大量接触中国电影及文化,是透过武打片及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艺术片(台湾新电影、大陆第五代及香港新浪潮),这些形成了西方人对华语片的参考架构。”中国主旋律电影由于西方意识形态的刻板成见,无法进入西方世界。尽管部分艺术电影在欧洲的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后在欧美艺术院线公映,但是局限于专业影迷,传播范围很有限。而武侠功夫片打破了这种局限,在海外主流商业院线放映并以本土观众为主,而不是局限于海外华人。李小龙的功夫片使“功夫”一词进入西方人的词典,这对于中华民族形象的海外建构与传播尤为重要。

在两岸三地的华语功夫片海外传播中,香港经验丰富,在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有自己的发行渠道。李小龙、胡金铨等人执导影片的发行,使西方认识了中国功夫。而内地除了官方与友好国家的电影文化交流展播,电影的海外商业传播起步较晚。但内地后来居上,凭借丰富的环境资源与文化资源,随着第五代导演的海外获奖与大陆影人影响力的提升,大陆武侠功夫片也获得海外认可,《英雄》在美国获得了5371万美元票房,至今高居美国外语片票房榜第三位。

梳理华语功夫片的海外传播,首先归功于李小龙。李小龙的影片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在欧美刮起功夫旋风,引发了西方中国武侠片的第一波热潮。1973年春,“《精武门》(1972)在英国伦敦打破票房纪录,及1973年底,不少欧洲影院每周皆放映功夫片。”同年,功夫片在美国引起轰动,李小龙作品等38部港片在美国公映,“港片在美总票房超过1100万美元。”随后,胡金铨的《侠女》在1975 年法国戛纳电影节获得特别技术大奖,片中“尚中”“尚和”的中国文化意蕴,独特的“中和”美学,受到欧美的推崇。“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社区影院及深宵电视经常可见香港功夫武侠片的踪影。”但随后逐渐陷入沉寂,直到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西方武侠片热潮再次出现。

2000年以来,美国外语片的华语电影票房前6名全是武侠功夫片:分别是《卧虎藏龙》《英雄》《霍元甲》《功夫》《少年黄飞鸿》《十面埋伏》,这6部至今列居美国外语片票房前27位,且票房均超过1000万美元,《卧虎藏龙》则达到1.28亿美元,保持了美国外语片的最高票房纪录。《卧虎藏龙》还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等4项大奖。

这些影片明显分为两类:古装武侠片、时装功夫片。古装武侠片以对古老中国的想象性奇观,带给西方观众以新奇华美的东方世界的想象性满足。《卧虎藏龙》的“竹尖”剑舞,《英雄》的飘逸而唯美的武打,《十面埋伏》的盲女长袖击鼓,构成一系列美轮美奂的奇观,虚实相生的武术之舞消解了暴力的残忍。“东方情调”的写意性刻画,对中华文明儒道文化、“情”“义”精神的展示,体现了天人合一、虚实相生的东方哲学,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彰显与民族精神的张扬。

时装功夫世界,则展示出近代以来华人武师的生存体验,体现出近代以来国民的忧患意识。如霍元甲与外国武士打擂的情节,体现出不屈的民族气节与民族抗争精神。李小龙影片中,拳打恶人赢得尊严的故事,展示出华人反抗恶势力的不屈精神。功夫片不但将“功夫”推广至北美,更是改变了西方对华人男性的刻板印象。“美国人眼中,亚洲人不论好坏,总是表现得女性化,缺少传统男性所具有的阳刚之气,比如说敏捷、果敢、体魄和创新力等。”李小龙在影片中展现出来的速度与力度,实战格斗的肉搏,拳拳到肉的硬式功夫,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人软弱可欺、柔弱不堪的看法。

海外传播中,除了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韩、东南亚地区,北美是华语电影海外传播的主要地区。在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中国电影的传播力很有限。

欧美电影节展活动、电影院线、DVD、网络是主要传播渠道。但是电影节的受众范围小,DVD、网络属于辅助性传播媒介,电影院线是主渠道。传播广泛的影片,一般是先通过在欧美电影节获奖,然后在欧美电影院线取得较为广泛的商业放映。

影片的海外发行,主要采用院线发行渠道。一种是通过海外主流发行公司,渠道广泛,渗透能力强,发行经验丰富,深谙海外观众的观影心理,懂得如何将华语电影与当地文化融合制造观影兴趣点。北美索尼经典成功发行了《功夫》《十面埋伏》等片,米拉麦克斯成功发行《英雄》,其后续品牌韦恩斯坦发行了《一代宗师》。

另一种是通过以海外华人为目标受众以华语电影发行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如华狮、Well Go USA。华狮2010年成立,在北美同步上映内地热映华语电影,随后业务拓展到大洋洲和欧洲。华狮采用与主流院线合作分账的方式,在华人社区租赁影院银幕,专门放映中国电影。Well Go USA于1991年成立,2012年起注重华语电影发行业务,更侧重于武侠、动作电影发行,发行了《绣春刀2》《叶问3》《叶问4》《刺客聂隐娘》等片。尽管发行范围有限,但是以此为基地,形成辐射向外扩散,带动了海外市场的发展与成长。这对于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具有重大的结构性意义,打破了华语电影海外发行不稳定的局面。

在传播渠道上,华语影片经历了由影展传播到商业院线传播,由单纯依赖主流商业院线到出现华语片主体发行院线,显示出可喜变化;同时,在海外华语电影传播中,内地电影已经在起着引领作用,香港电影、台湾电影的传统影响力在弱化。

三、改善华语功夫片传播影响力的对策

华语武侠功夫片成功地向海外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形象,但近年来,武侠片海外衰落明显,据调研显示:“功夫片这一曾经最具有海外市场的类型片正在步入衰落,影响力不如从前。”除了《一代宗师》,较少引起反响。因此,需要加强作品研发,突破瓶颈走出困境。

(一)保持华语武侠功夫片的特色与韵味,坚持独特的东方叙事特色

《侠女》《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刺客聂隐娘》,在欧美取得较大反响,甚至许多作品在主流商业院线也取得了成功,这与影片中的东方韵味关系密切。在西方世界,东方文化不可能成为其主流文化。保持东方文化的独特性,是具有异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这些古代侠客的功夫世界,奇幻而神秘,形成了西方世界中关于中国的民族想象。当然,影片在保持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须推崇人类普世性的价值观。同时,又要避免迎合“东方主义”者的片面想象,以免营造出歪曲民族形象的“他者”形象。

(二)民族主义情绪要理性建构

目前的国际文化背景,西强我弱,国际舆论场中我们处于弱势。近代题材功夫片往往贯穿“东亚病夫”情结,这成为功夫片的一个重要叙事母题,反向激励着华人自强奋进。但影片中的民族主义情绪要理性,叙事的尺度、分寸把握很重要,不能走向狭隘民族主义的泥潭。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合作与共赢是世界秩序的主旋律,应理性看待历史恩怨,态度要客观。《精武英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日本武士、激进的日本民族分子、爱好和平的日本平民区别对待,《叶问2》叶问击败龙卷风后呼吁:“我很希望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大家可以学会懂得怎样去相互尊重。”这种理性的态度值得提倡。盲目仇视、排斥西方,将无法赢得西方观众的尊重与认同,更不利于中华民族形象的正面建构与传播。

(三)不断开发与拓展华语功夫片的题材与类型

在江湖恩怨、门派纷争、复仇以及反抗西方侵略等常见题材外不断开拓创新。要关注港台、内地的社会生态,开掘近现代以及当下功夫世界,不断提升功夫片的审美趣味,拉近民族心理距离,增强民族文化认同。而拓展海外市场,需要不断开拓海外新题材激发海外观众兴趣。在华人海外求生闯荡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在数十万华工开发美国西部的历史中,以及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必然有诸多适合开发的华语功夫片题材。比如19世纪后期为修建美国的太平洋铁路,无数华工在恶劣的环境和低劣的待遇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世界的视野下,在民族的交融中,展现华人吃苦耐劳、坚韧的品格,弘扬民族形象,开发富有亲和力的题材,更有利于影片的海外传播。在类型方面,将功夫元素与其他电影类型融合,丰富叙事风格,创新表现方式,赋予更为多元的类型风格。

结 语

民族形象的建构,是传播媒介自塑与他塑相互博弈的过程。华语功夫片对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华人形象的正面塑造、民族形象的提升曾经起到重要作用,将来也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华语文化圈内部,通过加强海峡两岸的互助合作,在导演、演员、编剧、场地、技术、资金以及发行渠道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文化互动和沟通,以华语功夫片等作为有效媒介,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积极建构并实现正面民族形象的自我认同与海外传播,将对提升中华民族的形象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功夫片霍元甲武侠片
左右脚的比赛
左右脚的比赛
左右脚的比赛
《叶问4》成功了,但功夫片真能回春吗?
甄子丹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发布会举行
道义与中和
境生象外:“意境”观下的《刺客聂隐娘》
《卧虎藏龙》 获评十年最佳功夫片
《卧虎藏龙》的视觉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