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病原学结果分析

2021-11-13 08:00任思颖柳颍杰张丽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伏立康假丝病原学

任思颖 柳颍杰 张丽梅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临床常见危急重症,若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很容易导致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增加患者病死率[1]。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SAP 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真菌感染是导致SAP 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报道,SAP 患者中因真菌感染所致死亡率可达20%以上,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影响预后[2]。因此,加强对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病原学检验非常重要。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SAP 并发真菌感染患者80例,对其真菌感染病原学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SAP 并发真菌感染患者80 例。发病原因:高脂血症性17 例,酒精性15 例,暴饮暴食6 例,胆源性42 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SAP 相关诊断标准[3];②伴有真菌感染;③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④不配合者。其中男43 例,女37例,年龄37~72 岁,平均(53.46±4.82)岁。

1.2 方法采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腹腔引流液、痰液、尿液、粪便、血液、其他体液或分泌物等不同类型、不同部位标本,将其接种于培养基上,在35℃条件下培养48h。使用常规方法对其进行真菌菌株的分离与鉴定,将分离出的菌株接种到科玛嘉显色平板上后,根据平板上的颜色对其真菌种类进行判断。本研究所选取的质控菌株主要包括近平滑假丝酵母菌(ATCC22019)、热带假丝酵母菌(ATCC750)、光滑假丝酵母菌(ATCC90030)、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10231)。严格按照药敏试验说明书对主要真菌类型进行药敏试验,所选择的药物包括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5-氟胞嘧啶等。热带假丝酵母菌在科玛嘉显色平板上显色为蓝灰色、铁蓝色,白色假丝酵母菌表现为翠绿色,光滑假丝酵母菌表现为粉红色或紫色,克柔假丝酵母菌有微毛,菌落较大,其他酵母菌通常显示为白色,并结合Api20CAU 半自动鉴定条对其进行鉴定。

2 结果

2.1 真菌感染病原学检验结果本研究80 例患者通过采集标本进行真菌病原学检查,共分离出真菌菌株137 株,其中以热带假丝酵母菌检出的菌株数最多(82 株,占59.85%),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35株,占25.55%)、光滑假丝酵母菌(10 株,占7.30%)、克柔假丝酵母菌(5 株,占3.6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 株,占3.65%)。

2.2 真菌感染部位及菌株分布情况从真菌检出部位来看,以呼吸系统检出的真菌菌株数量最多(41株,占29.93%),其次为消化系统(28 株,占20.44%)、腹腔(18 株,占13.14%)、胸腔(16 株,占11.68%)、血液系统(12 株,占8.76%)和泌尿系统(12 株,占8.76%)及中枢神经系统(10 株,占7.30%)。

2.3 分离出的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通过对分离出的各种真菌类型进行药敏试验发现,各种真菌对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相对较高,其次为两性霉素B 和5-氟胞嘧啶,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性相对较低。见表1。

表1 分离出的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n(%)]

3 讨论

SAP 在临床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危重,疾病进展快,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很容易造成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死亡[4]。SAP 在发病初期大部分为单一细菌感染,但随着近年来对真菌感染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SAP 患者在发病后期具有较高的真菌感染风险[5]。有研究报道,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可达24%以上,血源性、胆源性、肠黏膜屏障损伤或胰胆管造影等均可能增加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风险[6~8]。有资料显示,SAP患者在使用抗生素1 周后,其肠道真菌数量会明显增加且出现易位,在使用9d 后肠道真菌可转移至胰、肺及肠系膜组织等部位,是导致SAP 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9~11]。真菌感染是导致SAP 患者后期死亡的重要原因,SAP 患者一旦出现真菌感染会极大地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影响患者预后[12]。因此,加强对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病原学检验十分必要。

对于SAP 并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研究虽然已有相关报道,但目前尚无一致定论,且地区差异较大。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并发真菌感染的SAP 患者中,以白色念珠菌、隐球菌、酵母菌及曲霉菌为主[13]。但也有学者提出,SAP 患者的真菌感染类型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且存在较为普遍的真菌、细菌混合感染情况,患者病死率较高[14]。本研究通过采集80 例SAP 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不同类型及部位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出真菌菌株137 株,其中热带假丝酵母菌82 株(59.85%),白色假丝酵母菌35株(25.55%),光滑假丝酵母菌10 株(7.30%),克柔假丝酵母菌5 株(3.6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5 株(3.65%),说明热带假丝酵母菌是导致SAP 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且真菌感染情况较为复杂,临床应对该类真菌引起重视。从患者的真菌感染部位来看,本组患者中以呼吸系统检出的真菌数量最多,占比达29.93%;其次为消化系统(20.44%)、腹腔(13.14%)、胸腔(11.68%)、血液系统(8.76%)、泌尿系统(8.76%)和中枢神经系统(7.30%)的检出率相对较低,说明呼吸系统是导致真菌定植的重要部位,临床应积极做好呼吸道护理管理,尽可能减少真菌感染等情况出现。

抗真菌药物是临床治疗真菌感染的重要手段,通过预防性地使用抗真菌药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真菌感染风险[15]。为确保所使用抗真菌药物的准确性,首先应进行药敏试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为合适的抗真菌药物,从而减少真菌耐药的情况出现,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16]。本研究通过对检出的137 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耐药性达到60.00%,热带假丝酵母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耐药性分别为50.00%和45.71%,克柔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的耐药性为40.00%,各种真菌类型对伏立康唑均具有较高耐药性。除伏立康唑外,各种真菌对两性霉素B 和5-氟胞嘧啶的耐药性略高,但是对伊曲康唑、氟康唑具有较低的耐药性。因此,对于确诊为SAP 并疑似存在真菌感染的患者,可预防性地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定期进行真菌涂片和培养检查,及时掌握患者的真菌感染情况,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真菌药物,降低真菌耐药风险。由此可见,通过明确SAP 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真菌感染类型及耐药性等情况,能够为临床抗真菌药物选择提供重要依据,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抗真菌治疗效果,降低SAP 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病死率。

总之,SAP 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真菌感染类型较多,且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是真菌菌株分布的主要部位,分离出的主要真菌类型对伏立康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通过明确SAP 并发真菌感染的感染类型、分布特征及真菌耐药性等情况,有助于临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真菌药物,减少真菌耐药,确保患者抗真菌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

猜你喜欢
伏立康假丝病原学
2019—2020年某院伏立康唑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艾滋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使用伏立康唑的治疗药物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Δ
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
全国1 200例VVC致病菌的常见抗真菌药物MIC分析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ICU呼吸衰竭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伏立康唑致癫发作及精神障碍一例并文献分析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知多少?
伏立康唑的不良反应文献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