悖论与突围:谈国产电影的“高开低走”

2021-11-14 08:22王茜薇
电影文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国产电影评分

王 涛 王茜薇

(南昌大学,江西 南昌 330031)

“高开低走”是股市的专业术语,指的是随着交易的进行,开市时股价指数从高于前一交易日收市点位以上持续下跌的现象。用来形容国产电影,则是指那些拥有豪华的演员阵容、夺目的后期制作,以强劲的宣传造势令观众翘首以待,但在电影上映后却遭遇票房或者口碑滑铁卢的电影,这些电影有时不但观众不买账,甚至招致业界、媒体的强烈吐槽。就国产电影市场的发展而言,“高开低走”电影的存在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这些电影进行归纳总结,并找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突围之路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2016—2019年 “高开低走”电影总结

“十三五”以来,我国电影市场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57.12亿元,同比增长3.73%,2017年底和2018年底,全国电影年票房分别突破500亿元和600亿元,2019年底再次突破600亿,中国电影市场继续维持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受到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业界预测全国电影票房恐难再创新高,不过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5日,2020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达129.5亿元人民币(约19.3亿美元),正式超过北美同期成绩,历史上中国内地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这个消息不但令国内电影人兴奋,同时也在海外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中国电影市场首次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与我国优秀的抗疫成果以及“十三五”期间的厚积薄发不无关系,不过业界仍需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因为这一成果是在特殊背景下取得的,因而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万不能盲目乐观。然而,可以看到的是,我国电影市场正在从产业的黄金时代进入创作的黄金时期,努力提升国产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将更多的资本引入电影业,是未来努力的重点,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鉴于此,对“十三五”期间“高开低走”的电影进行重点关注,对于我国电影市场的后续发展意义更为重大。

(一)2016年“高开低走”电影总结

2015年12月开启的跨年贺岁档(持续至2016年2月中下旬)全国票房总量超过110亿元,《澳门风云3》(2016年2月6日上映)、《美人鱼》(2016年2月8日上映)、《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2016年2月8日上映)扎堆上映期间,最高周票房达到36.39亿元,打破北美市场于2015年圣诞节期间创下的周票房纪录,首次登顶全球电影市场周票房纪录。如此漂亮的票房成绩可谓给2016年的国产电影市场开了一个好头,不过春节档过后,随着票补开始降温,国产电影市场票房出现下滑,全年除却《湄公河行动》(2016年9月30日上映)、《盗墓笔记》(2016年8月5日)、《长城》(2016年12月16日)踏入“十亿俱乐部”外,其他电影的票房乃至口碑表现都相对平平无奇,全年“高开低走”电影数量却颇为惊人,达到25部之多,其中颇为典型的当属由“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早在2002年,张艺谋率先以电影《英雄》开辟了国产电影的商业大片先河,缔造了2.5亿元的票房奇迹,自此之后,国产电影市场才开启了大导演+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的国产商业大片时代。这位开创了国产电影市场历史的人物在票房方面始终不会令人失望,就像前述提到,《长城》是当年为数不多的超过十亿票房的电影。不过,这部电影同样没有逃过“高开低走”的命运。《长城》是一部由中美合拍的重工业电影,是中国导演第一次借助好莱坞的资源呈现中国文化乃至中国故事,这次中国电影人与好莱坞的深度合作同样开创了历史,当然也呈现出了堪称华语电影之最的电影场面和视觉效果。不过电影上映后槽点颇多,电影剧情饱受诟病,豆瓣评分一次次跌落,最终定格在4.9分,在评分上成为张艺谋执导之作的垫底作品。2016年另一部比较“惨烈”的作品是“写而优则导”的郭敬明执导的电影《爵迹》。作为畅销书作家,郭敬明凭借多部长篇小说收获众多粉丝,因此无论是2013年开启的《小时代》系列电影还是《爵迹》,郭敬明的电影似乎从来不缺票房,却也从来没有逃脱低分评价的魔咒:《小时代》系列以17亿的票房成绩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票房最高的系列电影,但豆瓣评分的平均分却只有4.575分(最高评分4.8分,最低评分4.1分);《爵迹》豆瓣评分仅3.8分,票房却达到3.7亿元。《小时代》和《爵迹》均改编自郭敬明的同名畅销长篇小说,再加上杨幂、郭采洁、柯震东、范冰冰、吴亦凡等流量明星的加持,以及电影奢华夺目的场景支持,正是利用这些,郭敬明进行了一场天才般的商业运作,获得票房上的成功。不过,不管外在如何夺目,电影内核匮乏终是难以牵动观众的心弦,口碑低迷似乎成为必然,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失败作品,最终“高开低走”也是意料当中。

(二)2017年“高开低走”电影总结

2016年12月,鸿篇巨制《长城》和十部外国电影的上映,令2017年贺岁档票房出现了开门红。2017年春节档7天(除夕至初六)观影人次和电影总票房较上一年同期均有不小的提升,不过就2017年全年的国产电影口碑来看,表现仅能算差强人意,豆瓣评分普遍不高,相较于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和美国电影《寻梦环游记》分别取得的9.0分和9.1分的成绩颇为逊色。全年“高开低走”电影达45部,相比于2016年呈现翻番之势,这一年流量电影繁盛,票房成绩颇高,然而豆瓣评分惨不忍睹,大多在5分上下徘徊。其中比较典型的电影当属“流量小花”赵丽颖和“老牌男神”郭富城领衔主演的电影《密战》,参演的其他演员更不乏张翰、朱一龙等炙手可热的明星。该电影讲述的是在淞沪会战后上海沦陷,地下工作者不惧危险竭力与日本侵略者和伪政府特务斡旋进而展开生死较量的故事。电影剧情颇为老套,演员的演技发挥失常,叙事策略糟糕,加上后期工作不够完善等缺陷,最终这部万众期待的电影沦为“烂片”,豆瓣评分仅4.3分,仅收获7881万元的票房,而这部电影耗资就达到了8500万元,落得大败亏输的下场。还有一部不得不提的电影是2017年3月24日上映的电影《欢乐喜剧人》,该电影源自东方卫视火热一时的同名综艺节目,但就其剧情而言却不能算作纯粹的综艺电影。该电影讲述的是郭德纲、岳云鹏、张小斐等人集体前往澳门进行封闭训练,郭德纲却意外失踪了,于是一众喜剧人展开营救郭德纲的行动。电影整体以乌龙闹剧来形容并不为过,演员演技生硬,场面混乱,难以提起观众的观影兴趣,最终仅得到2.6分的豆瓣评分,收获6700万电影票房,十分尴尬。

(三)2018年“高开低走”电影总结

2018年春节档表现十分强劲,票房超过56亿元,堪称历史最强。2月票房突破100亿元,不但刷新了国产电影市场单月的票房纪录,也打破了北美市场全球单月的市场票房纪录。总体来看,相较以往,2018年的国产电影市场更加规范,且电影人似乎认识到了“内容为王”的重要性,高质量电影明显增多,口碑效应良好。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7月15日上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创造了十分亮眼的成绩,收获9.1分的豆瓣高口碑和30亿票房成绩,可谓“名利双收”。2018年“高开低走”电影数量较2017年有颇为显著的回落,降为27部。其中《西游记之女儿国》上映后的境况与2017年的《密战》十分相似,虽然有郭富城、赵丽颖、冯绍峰、小沈阳等一众明星及古典名著的背景加持,粉丝基础雄厚,这部电影仍旧没有摆脱低口碑(豆瓣评分4.4分)的命运,不过票房成绩较《寒战》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达到7.3亿。2018年8月10日上映的电影《爱情公寓》,以主打情怀吸引红极一时的《爱情公寓》电视剧粉丝,在电影上映前,猫眼想看人数达到百万,将同期上映的电影《一出好戏》远远甩在后头,有观众预测,《爱情公寓》的票房一定会高于《一出好戏》。令人遗憾的是,《爱情公寓》大电影徒有其表,电影内容与观众的预期相去甚远,彻底败坏了观众缘,仅落得豆瓣评分3.2分的下场,不过情怀策略对票房成绩影响颇大,电影以5.5亿元票房成绩收场,片方仍赚得盆满钵满。

(四)2019年“高开低走”电影总结

2019年开局的贺岁档和春节档较以往的表现稍显逊色,无论是总票房还是总观影人数都有所回落,春节档仅微增1.2%,相比于2015年至2018年票房收入均较上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判若云泥,且口碑佳片数量不多,观众的观影期待远未得到满足,可谓开端遇冷。纵观全年,虽然整体平平,却不乏亮点。比如,2019年2月5日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7.6分的豆瓣评分和46.18亿票房打开我国科幻类型电影的新大门;2019年7月26日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开创了我国国产电影的新纪元,以豆瓣评分8.5分收获超高口碑,总票房达到49.34亿,打破国产动画电影历史票房等多个纪录,直至今日仍稳居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二名的宝座。相比之下,“高开低走”电影仍旧令人头疼,达到34部。其中不得不提的一部便是2019年8月9日上映的电影《上海堡垒》。前述提到,正是《流浪地球》为我国科幻类型电影打开了新的大门,同样标榜科幻电影的《上海堡垒》上映后,媒体却调侃道:《上海堡垒》又将这扇大门关上了。媒体如此评价不无原因,《上海堡垒》的前期宣传紧靠《流浪地球》掀起的科幻元年热度,号称是中国科幻电影的接力者。加上这部电影本就是流量电影的集大成制作:首先是作家江南原作同名小说的IP加持,加上流量明星鹿晗的强大号召力,又有擅长爱情片创作的滕华涛执导(江南原作中存在爱情元素),这部电影还未上映就引爆了讨论话题。然而,再华丽的外表也难以掩盖其华而不实的实际,电影上映后,首日虽然收获7482.1万的票房,但由于剧情、主题、演员演技等饱受诟病,最终仅以1.2亿票房、豆瓣评分3.3分惨淡收场,与制作方的预期大相径庭,“流量神话”宣告破产。与此类似,2019年9月13日上映的电影《诛仙Ι》也难逃厄运。该电影启用当下最为炙手可热的肖战、孟美岐、李沁“鲜肉小花”等领衔主演,不过上映后却收到故事逻辑不通、人物造型令人失望、配音毫无诚意、缺少仙侠片的灵气等诸多抨击,最终以豆瓣评分4.5分、4亿票房黯淡收官。

依据上述总结可以看到,2016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高开低走”电影不在少数,虽然其中部分电影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每部电影都难逃低分厄运,形成“高票房低口碑”的悖论。然而,无论是“高票房低口碑”抑或票房、口碑双双溃败,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影工业的浪费。因为就电影的本质而言,其不但是一种艺术创造,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以及展现时代人文精神之所在。从以上提到的这些“高开低走”的电影来看,显然它们已经丢失了其作为电影作品应该坚守的初心,甚至毫不留情地褫夺了观众有限的理性思考空间,这对于国产电影市场的发展而言损害颇大。

二、电影“高开低走”为哪般?

从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逐渐步入商业大片时代,“高开低走”电影便初见端倪并逐渐“遍地开花”,时至今日甚至已经见怪不怪,因为在“快餐文化”的浸染下,观众甚至会对一些视觉效果震撼的“无脑片”颇为买账。以此为契机,电影制作方逐渐形成极端的商业性追求,将大量投资资金用于酷炫视觉效果的营造和流量明星的启用上,企图以炸裂的特效乃至“花瓶”般存在的流量明星为吸引观众的噱头,反而将内容制作成本压得低之又低,最终使电影呈现出“空洞的漂亮”,以此吸引那些追求高品质视觉观感和明星狂热粉丝观影,通过粉丝的购买力达成高票房。如此情况下,当普通观众走进电影院,他们看到的将是充满堆砌感的电影剧情,经不起推敲的电影故事和电影叙事,低口碑便由此而来。可见,明星效应的存在和制作方“诚意十足”的宣传造势虽然能够带来高票房,但如若电影本身的质量轻不起推敲,便只能落得“高开低走”的下场。以拉开国产电影视觉美学大幕的电影《英雄》为例,电影宏大的场面和壮丽的视觉观感营造出的史诗般的意境堪称奇特,电影以此博得“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大片的里程碑之作”的响亮称号,不过业界对电影内核的评价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剧情过于单薄、缺乏真实感,人物形象塑造不够丰满等都成为观众指摘的重点,最终,观众印象中的《英雄》只能源于视觉而止于视觉,这和经典意义上的大片之间的差距还相去甚远。

与此类似,不少口碑低劣的喜剧电影也陷入相同窘境。比如《恶棍天使》《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等一众电影,披着喜剧的外衣,却将“雷人”奉行到底,一场电影看下来,除去老套的剧情、断裂的叙事、尴尬的场面,观众似乎再难以回忆起任何值得称赞的地方。正是这些电影在追求视觉极致、爆笑极致的道路上打破了电影影像和电影叙事之间的传统关系导致的。传统意义上而言,电影影像承担着记录、表意和叙述的功能,与电影叙事应是相得益彰的,这样才能呈现出一部优质的电影。

三、“高开低走”类型电影的突围

(一)采用恰当的宣传手段

无可厚非,无论“高开低走”电影遭到如何诟病,其制作方的宣传造势能力仍是值得赞扬的。此类电影在上映前,片方除了应用到传统的宣传手段,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互动平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在这些平台上,当电影宣传被以观众喜闻乐道的方式推送至观众端,观众不但不会感到反感,反而会对电影产生强烈的期待。除此之外,利用热播电影的热度展开宣传也是一种良好的方式,电影《姜子牙》的宣传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之际,以彩蛋的形式对《姜子牙》做了宣传,鉴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良好口碑和震撼的视觉观感,《姜子牙》成为万众期待之作。虽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得已在春节档撤档,使观众经历了近一年的等待,《姜子牙》在2020年国庆档上映的第一天便收获了3.62亿的票房,这在国产电影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见其宣传手段的成功。

(二)打造过硬的电影质量

前述已经反复提到,“高开低走”电影的宣传造势能力始终耀眼,其口碑低下的主要原因还是电影质量堪忧,因此在良好宣发策略发挥的基础上,打造过硬的电影质量才是规避电影“高开低走”的重中之重。

在社会商业化浪潮下,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常常受制于票房的致命诱惑、口碑的沉重枷锁以及大众化的审美情趣,电影商业化似乎已经无可避免。然而,市场的扩张并不一定意味着艺术品质的牺牲,只有平衡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才是一个优质的电影创作范本应该具备的特质。2017年7月27日上映的《战狼2》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2015年《战狼》的良好口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奠定了《战狼2》票房成功的基础,且《战狼2》又恰当地选择了公映时间节点,充分发挥了舆论效应和意识形态话语表达,这使其前期造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电影上映后,其令人振奋的剧情设置、立体的人物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等都达到了燃爆观众神经的高度,经过口口相传,《战狼2》成功创造了56.39亿的票房神话,这一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战狼2》的成功可见一斑。

结 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产电影“高开低走”现象的出现伴随国产电影市场的商业化由来已久,低口碑仍能获得高票房的悖论已经令电影制作方忘乎所以,电影制作方将过多的精力花费在打造电影的华丽外表上,对电影质量的关注度反而越来越低,长此以往,电影便会失去其教化功能,成为一种徒有其表的艺术形式,相信这是所有电影人都不愿意看到的。要避免电影落得“高开低走”的下场,就必须重视电影质量的把控和良好的宣发,国产电影市场的火热必将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国产电影评分
计算机辅助口试评分稳定性历时研究
——以PRETCO口试为例
我给爸爸评分
国产电影《罗小黑战记》IP的商业探索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调查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呼唤更多国产电影狼性突围
关于国产电影“烂片好票房”现象的批评
狼疮性肾炎病理评分与临床评分的关系分析
烈日灼心——又一部替观众担心过度的国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