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2021-11-14 08:53李婷婷
戏剧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体态律动节奏

李婷婷,郭 颖

(1.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32;2.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高新慧谷学校 吉林 长春 130000;3.长春师范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32)

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是音乐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耳听音乐、嘴唱歌曲、手弹乐器更是许多学生接受音乐教育时的表现。然而,学生学习音乐时,只停留在听、唱、弹三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沉浸并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并将感知到的情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声音和动作,这才是学习音乐时应有的表现。

一、体态律动学概述

体态律动学说,是由瑞士音乐家兼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提出的。达尔克罗兹认为,音乐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听、唱、弹三方面,还与学生的身体律动息息相关。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身体便是乐器的一种,可通过身体的律动来表现音乐中蕴含的情感,还能提取身体运动中所包含的情感,再用音乐表现出来。总的来说,达尔克罗兹心中所想便是,没有身体律动的音乐教育是不完整、孤立的教育。要想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既要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表情管理能力,还要优化学生的体态,培养学生的身体灵活性,以及跟随音乐节奏而舞动的感知力、想象力和行动力。

具体来说,体态律动学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适当改变以往音乐学习模式中多听多唱的情况,更强调多听少唱。在学生听音乐时,教师可适当加大与音乐有关信息的输入,以此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第二,通过延长听音乐的相对时间,让学生有时间细细品味音乐的音调、节奏以及情感,以此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再将自身的理解转为实际的身体律动。一边歌唱,一边舞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学习音乐的自信。第三,由于多数学生好动的天性,单一感官的刺激容易加剧学生的疲惫感,而结合体态律动教学的音乐教育,可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增添音乐教育的魅力,让更多学生愿意学习音乐。

二、体态律动教学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与传统音乐教育模式有所不同,体态律动教学还强调了体态和律动,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区别。因而,为了更好地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中,还需了解其对音乐教育的作用。在此,笔者将根据体态律动学说的具体内容,逐一分析其对学生、教师、音乐课堂的影响。

(一)推动学生对音乐的深度学习,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未来,音乐教育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这一切仍充满了未知。但已知的事情是,教育工作者会不断吸收多样的音乐教育理念,并将音乐教育理念应用于音乐教学中。因此,从体态律动教学理念的内容来讲,它为音乐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全面学习和理解,有利于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升。一方面,体态律动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节奏感的掌握。每一首歌曲都有独特的节奏,声调高与低、声速快与慢、情感欢快与悲伤都是不同的。当学生们的身体跟随音乐的节奏而舞动时,会对整首歌曲的节奏有更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体态律动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表现力。每一首歌曲,应该匹配什么样的律动?这一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当音乐教师进行体态律动教学时,学生们可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身体素质编排舞动的动作。

(二)促使教师转变音乐教育模式,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音乐教育的道路上,音乐教师的教学手段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不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尝试多样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们对教学模式的真实反馈,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持续性、阶段性的调整。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音乐教育中,有利于音乐教师发现原有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并对之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教学水平。具体来说,一方面,体态律动教学有利于改变以音乐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现状,让学生成为音乐教育的中心。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音乐知识。因而,当音乐课堂中出现体态律动教学环节时,教师首先需要对体态律动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三)增强音乐教育的趣味和魅力,利于形成欢快的音乐课堂氛围

多数学生天性好动,不喜欢长时间待在一个枯燥的空间内。因而,当音乐课堂过于枯燥和无趣时,许多同学提不起精神来认真学习音乐。但是,当音乐课堂变得有趣时,学生们会倾向于认真学习。将体态律动教学渗透于音乐教育中,音乐响起,学生们随着音乐而自由舞动时,对音乐课堂的兴趣就会提高,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多样魅力。一旦音乐课堂的魅力有所提升,学生们就不会感到度日过年,不会过分排斥音乐课,而是期盼着音乐课,想象着下一次音乐课中会学习哪些有趣的知识。久而久之,以往枯燥的音乐课堂也将变成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比如在《童心是小鸟》一课中,学生们可以想象小蜻蜓在空中飞舞的景象,再舞动双手模拟蜻蜓飞翔的动作。当身体动起来时,学生的心情也会随之高涨,课堂中会充满笑声。

三、体态律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听一听、唱一唱、弹一弹是以往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手段。随着音乐教育界对体态律动学了解的不断深入,教育界已逐渐探索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通过教学实践加深对学说的理解,又将音乐教育理念应用于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推动音乐教育朝着多元方向发展。

(一)将体态律动教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体态律动,顾名思义,是身体按照特定的运动轨迹而舞动的一种活动。如果仅从字面意思上来分析,在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体态律动。比如,上学路上,一蹦一跳地赶来学校;课间休息时间,与同学嬉戏打闹;广播体操也属于体态律动。不过,多数学生并不知道体态律动这一名词。因此,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可引导学生们观察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律动行为,让其发现日常行为与音乐学习活动的共同点,这不仅符合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的教育理念,而且也切实将体态律动教学落实到学生实际生活中。以《哦,十分钟》一课为例,此歌曲主要讲述了课间十分钟内学生们的表现,例如:抬抬脑袋,看看蓝天,让眼睛休息会;放下笔,摸摸皮球,放松下身体。当学生们学习此课时,可以观察自己课间十分钟的身体律动情况,将一些有趣的动作编排至歌曲的动作中,如奔跑的动作、拍打皮球的手势等。

(二)将体态律动教学与课堂气氛相联系

乏味的课前活动易让学生们打瞌睡,不利于激起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将体态律动融入课前预热活动中,可驱散学生的睡意,激活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使学生专注于接下来的学习。因此,音乐教师可在正式上课之前,挑选一些简单的歌曲,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用于课前的预热活动,或者用来驱散课堂中学生们的疲惫感。比如,上课铃声响起后五分钟内,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小鼓与学生们进行有趣的游戏。如当鼓声的节奏比较慢时,学生们拿出藏在课桌下的双手,轻轻拍一下双手。当鼓声密集、声音较大时,学生们则跺跺脚。在五分钟的课前预热活动中,部分反应快速的学生可以准确及时地拍手和跺脚。部分反应迟钝的学生则出现手忙脚乱,跟不上鼓声节奏的情况。但是,预热活动激起了大部分学生的热情,让音乐课堂的气氛得以活跃起来。

(三)将体态律动教学应用于音乐学习中

学生们学习音乐时,需要学习音乐的节奏、音乐的曲调以及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因此,体态律动教学也应该融入音乐节奏、曲调、情感等方面的学习中,全面发挥出体态律动教学的作用。一是音乐节奏的学习。熟练掌握音乐的节奏感并非易事,但是将体态律动融入教学中,便于学生掌握音乐的节奏。例如:如果教师拍手是da,不拍手则表示无声。通过拍手和不拍手动作的组合可创造出不同的节奏感,如dadadada、da(无声)dada(无声)dada 等。二是音乐曲调的学习。音调的高低组合可唱出不同感觉的歌曲,利用体态律动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调的印象。比如,音乐教师可在空旷的地面上画上三个直线条,分别代表高中低音。当教师唱歌时,学生需要站在对应音调的线条上。三是音乐情感的学习。当学生听到音乐时,身体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如果将歌曲中的情感用具体的体态动作表现出来,则便于学生对歌曲情感的掌握。以《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为例,教师可采用情景模拟的方法,让学生们模拟荡起双桨、听海声的动作。

(四)将体态律动教学应用于音乐创造中

具有丰富创造思维的人有两类:一种是知之甚少的人,脑中没有太多固化的思维,可以不受他人认知的限制,进行创造;另一种则是知之甚多的人,脑海中有太多的知识,可以摆脱其他信息的禁锢,自我发挥。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多数学生并没有受到太多的“信息禁锢”,有着不错的创造力。虽然创造出的东西千奇百怪,但新意十足。因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还需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们创造出既符合歌曲情境,又有浓厚个性气息的律动。比如,当学生们学习《采一束鲜花》一课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想采一束花,送给下班回来的妈妈,应该如何利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一过程?”针对采花、包装花束、送花这一过程,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体态律动。无论具体的体态律动是什么,都是属于学生们的个性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活泼好动,对音乐有着强大的感知力,喜欢随着音乐而摆动身体。同时,音乐教育不应只停留在听、唱、弹方面,还应体现在体态律动方面,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因此,无论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还是从音乐教育的目的出发,将体态律动教学融入音乐教育中,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体态律动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三个经济”律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YOUNG·节奏
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歌唱和体态律动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