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探析

2021-11-14 11:22赵鹏博祝大勇
声屏世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群体价值观内容

赵鹏博 祝大勇

抖音在大学生群体中大流行的原因分析

在日前这样一个4G到5G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短视频社交软件日益风行,抖音作为其中的标杆代表,正如其名,已然成为了大学生群体中的一股“最炫民族风”。抖音短视频善于抓住大学生所需,将当下青年的娱乐喜好、社交需求和“音乐+视频”的新颖形式结合,牢牢的将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点锁定并广泛流行。抖音用户可以通过开拍功能,选择音乐库里自己喜好的音乐加上15秒或最多1分钟的短视频进行自己的作品发布来“记录美好生活”,用户们也可以选择观看其他“抖友”发布的作品。那么,抖音在大学生群体中大流行的“魔力”究竟是什么?

立足当下,专注于大学生群体喜好。根据《QuestMobile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下》显示,抖音短视频90后用户的占比为 35.0%,00后占比为13.7%,可以看出,年轻人占据了抖音用户数量的半壁江山。抖音一直都在积极探索年轻人所需进行软件开发、产品宣传以及后期推广。高自由度的用户体验是抖音所不懈追求的,其作品发布只在时间上进行了限制,而背景音乐和视频拍摄所需的滤镜、美颜、道具等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这就大大满足了青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2018年夏天,《纸短情长》《空空如也》《学猫叫》等已成为了当代青年群体的集体追忆,抖音总是能发掘当下歌曲中最扣人心弦的某一片段将其纳入自己的背景音乐资源,年轻人是最爱尝新的群体,他们广泛参与一同分享并且乐在其中。一个热门话题亦或一段简单的舞蹈动作都是年轻人们争相参与拍摄的内容。为了增加自身粉丝的数量,每一个“抖友”都努力发布最好的作品用以呈现在平台上。追星是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社会现象,“流量为王”的时代年轻人都有喜爱的明星。而抖音抓住了这一现象吸引越来越多的影视明星加入,当明星以作品的形式展示自身的日常生活、娱乐及工作或是以直播的方式和“抖友”进行互动时,会有更多的普通年轻人成为抖音的忠实用户。

整合技术、特色在音乐视频社交。将音乐、视频和社交有机交融是抖音最大的出彩点,“抖友”可以选择适合自身风格亦或符合当下心情的场景、美妆、头饰和滤镜来进行拍摄,使得拍摄效果个性十足从而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而简单易操作的短视频编辑方式也使得众多的“零基础”大学生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手使用。在拍摄完视频之后,“抖友”可以在歌单分类包含欧美、流行、原创、国风等的音乐库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同时,抖音还将大家常用的热门音乐单独分类,单独编辑卡点以供不知做何选择的“抖友”进行添加。最终,“抖友”可以迅速制作出一个特效个性、画风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短视频。

大学生群体在围观他人精彩作品的同时,也会在评论区内留下自己的评论,而其他围观者又可以在自己评论下继续评论,还可以为出彩的评论进行点赞。“新青年”极其热爱展示自我,当其拍摄的视频点赞和评论数多的话很可能使他在抖音走红,而当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后则更加愿意继续展示自我,其作品得到更多围观者的关注。抖音通过整合音乐、视频和社交从而最大程度调动大学生的耳、眼、心,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抖音吸引并加入到“抖友”的队伍中。

抖音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抖音填充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碎片化的课余时间,调剂了当代大学生相对单调的日常生活,丰富了当代大学生渴望表达的精神世界。抖音让一群身处天南地北的人聚集在了同一短视频平台里记录着自身的美好生活,然而,当抖音在大学生群体越发流行之时也伴随着乱象频生景象的出现,而这些也使得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不少隐忧。

“一抖成名”诱导了大学生群体的功利化追求。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当代青年群体的灵魂支柱,决定了青年群体价值追求的走向。近年来,抖音捧红了包括刘宇宁、王北车在内的一批普通人,当这批普通人成为“网红”后商演、综艺、广告代言等具有商业利益化的活动就会紧随其后,这一切表象的背后是“网红经济”的时代化发展。当代大学生群体不仅追求光鲜亮丽的生活还幻想着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利益回报,无疑使越来越多的人争相模仿希望可以在抖音“一抖成名”,从而使自身的理想追求和具有偶然性、虚幻性、泡沫性的“网红经济”相结合,理想信念也因此有了不确定性。

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扰乱了大学生群体的学业规划。采用算法推荐推送机制的抖音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信息、历史查看记录、点赞内容等确定用户的观看喜好,从而推送同类相关视频。此外,抖音APP操作只需要简单的手指划动即可,当观看者看到一个有趣视频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滑动手指情不自禁地一直刷下去。抖音精心设计的观看方式使大学生在不自觉中延长了使用时间,进而拥有了一种沉浸式的观赏体验获得了短暂的精神愉悦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学业上。

良莠不齐的内容误导了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网络世界中许多事件看似真实但往往都只是虚假,利用大众的同情心和热心博取流量的短视频在抖音中不在少数,而人为制造新奇刺激的内容吸引观众则是另一大看点。与此同时,受众在屏幕前看到的帅哥美女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很多都只能说是面相普通,他们只是依托所在经纪公司强大的包装能力和抖音日益丰富的美颜功能才营造出大众面前的完美形象。更有甚者,少数用户为了获得高人气和高利润拍摄传播一些违背公序良俗,甚至挑战法律权威和道德底线的内容,这些内容迎合了大学生群体寻求刺激的心理,但倘若大学生学习模仿则会对自身传统的价值判断造成恶劣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而也会受此影响所颠覆。大学生群体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和评判标准在虚假与真实交织的抖音平台中也会越发迷茫。

同质化内容弱化了大学生群体的创新奋进精神。前期已成功的“前浪”短视频播主从不思索在现有表现形式上进行变化,而只是不思奋进、懒于创新、原地踏步从而故步自封,“后浪”们则更无视创新精神一味对“前浪”的表现形式进行复制粘贴。但最可悲的是仍有大批大学生会为短视频内容形式固化的现状买单,不少播主依然可以获得可观的点赞数量及大量评论。抖音中同质化内容大量出现所取得的成功,推动了大学生不求上进和固步自封不良状态的产生,进而会削弱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最终导致大学生群体的创新性氛围趋向单薄。

让抖音在规范大学生价值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抖音作为极佳的大学生群体人气集散地之一,若粗鄙低俗的价值观在抖音泛滥将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极其危险的信号。因此,加强对抖音平台的引领、规范和引导,有利于发挥抖音在规范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作用,从而抖出新时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正确意识形态引领官方主流及时进驻抖音。高校官方和主流媒体官方应尽快进入抖音平台,部分主流媒体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推进了抖音阵地建设,打造了一批抖音精品品牌。在抖音大流行的潮流之下,新华社、人民网、《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一些大学的官方抖音号都已雨后春笋般出现,这对于引导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还可通过打造自身抖音号来提高学校影响力和群众认知,积极对自身公号进行视频发布、运营维护、后期推广等工作让主旋律文化传得更远、声音更响,让主流价值观引领校园抖音文化。

强化多方力量对抖音平台的监管力度。当代大学生网络内容甄别能力有所欠缺,针对日前抖音平台内容上良莠不齐的现象,需要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强化对抖音平台的监管力度。首先,抖音自身要加强个人用户上传短视频内容的审查力度,将部分淫秽色情、暴力以及诱导暴力亦或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传播的内容进行筛除。其次,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台针对短视频的法规政策并完善相关监管机制,亦要将机器识别和人工审核相结合过滤不良短视频内容。最后,用户群体在使用抖音时,应及时发现相关的不良内容并向平台举报。

深化家庭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上的基础性工作力度。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每个人的初始教育,一个好的家风和家庭氛围更有利于个人成长,正确的家庭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形成好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在抖音大流行背景下如果家庭教育出现滞后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很不利的。现实生活中,伴随着大学生群体的成年和跟父母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了很多父母对子女的监管和教育如同虚设,大学生培养自我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意识不代表家庭教育就可以缺失。重视家庭教育不仅需要改变固有思想,更要进行实践探索了解时代变革,家长需正确引导子女的思想动态深化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性力度。

提高大学生群体自身理想信念和媒介素养。大学生群体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从而达到辩证地看待抖音这个新生事物的目的,以主流价值观为引领增强自身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学会科学合理自觉理性地运用网络媒介避开浏览、发布、传播不良短视频信息。而高校则需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技术来丰富日常教学,为更多学生创造参与短视频的机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群体对短视频的认知力。

猜你喜欢
群体价值观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我的价值观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主要内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