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素质结合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创新与探索
——以省高雅艺术进校园十大剧目音乐剧《汤显祖》为例

2021-11-14 12:21卿,孙
戏剧之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汤显祖素质音乐

张 卿,孙 泉

(东华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近年来,文化繁荣兴盛的种子落于艺术学科的土壤里,在不断吸取国家民族内在根脉的骨血力量中成长壮大,并促进音乐与戏剧、美术等艺术学科融合共生,以及与其他人文学科枝脉环绕。润物无声,在具中国特色的审美意识、内涵旨趣的艺术作品中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并将爱党爱国、文化自信、民族发展的内在精神通过学生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一一体现。

一、素质与素质教育

素质涵盖个人健康、文化水平、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管理能力等。除去个人身体素质外,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两大方面。《辞海》对“素质”一词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定义是大学生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具备的能力。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专业技能教育是核心组成部分,综合素质的拓展则是核心教育的重要依托,不仅促进某一技术领域知识的深耕,同时延展知识修养的维度,转变思维沟通方式,是将中国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锤炼过程。

在音乐教育中,素质教育不仅为单方面的吸纳,更是吸纳时的展现与供给。2005 年,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次年起,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每年联合实施以高校学生为受众,由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普惠艺术教育项目——高雅艺术进校园,意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高校美育健康发展。

自开展以来,高雅艺术进校园始终坚持活跃校园文化,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立德树人为培育方向,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基因渗透”式地融于艺术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在“经典剧目+经典演绎+普及讲解”等多形式组合下指导学生对艺术从兴趣娱乐层面向认知鉴赏层面发展。持续十余年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受众面不断扩大,95%的学生表示十分喜爱此项活动;90%的学生觉得活动质量好;98%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收获很大。该活动营造了格调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浸润学生心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乡音版音乐剧《汤显祖》

素质教育落实在专业音乐教育里,突出表现在理论转化为实体形式。“学科课程”走向“经验课程”,由“分科”走向“融合”,由“预设”走向“生成”。以中国核心价值取向、多学科知识体系建构、审美与艺术各项技能的相互综合回应社会对当下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实现对文学传播与创编、音乐戏剧表演、舞美设计与构建等多学科实践交叉创新人才的多元化、综合化、系统化的素质训练。

乡音版音乐剧《汤显祖》(以下简称《汤》剧)是一部对外提升大众素养,对内提升个体素质的戏剧作品。2017 年首次亮相于“汤显祖戏剧节展演”,网上点击率过百万,得到了专家同行及国际友人的赞誉;2018 年、2019年连续两年入选“江西省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屡获在校大学生及各界人士好评,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艺术格调高雅,立意健康向上,中华民族优秀价值内核渗透其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系列展示活动,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三、素质提升浸润于本土音乐文化中

江西省抚州市是“汤显祖故里”,孕育了抚州采茶戏、孟戏、高腔、傩戏等多种戏剧艺术形式。根据区域社会文化需要,致力于为本土艺术传承发展服务,打造独具抚州特色的系列汤显祖戏剧作品。通过参与欣赏艺术精品节目,陶冶学生情操,并在传承“汤显祖戏剧艺术”的过程中不断打造美育特色品牌,协同抚州市政府打造“一个有梦有戏的地方”的城市主题。

本土音乐是植根于当地,乡土味儿较浓的地域性音乐文化形态,如同方言一般,是独属某地域的音乐语言艺术。根据我国区域发展差异大和本土音乐文化丰富的特点,《汤》剧将本土的汤显祖戏剧文化、抚州采茶戏、南丰傩戏等地方特色素材与现代音乐剧艺术相结合,创作出具抚州地方风味的艺术表达形式,将多样性的本土音乐文化“活态”传承工作融入高校音乐教育中,对抚州本地音乐文化的传承起到良好的导向和辐射作用。

(一)多学科采风调研提升精神素养

《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中说道:“变迁了形式,就变迁了内容。”为了让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人物在学生心目中鲜活起来,课程目标设定不局限于剧目表演本身,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通过寻找历史线索,在真实场景中观察体验,对于当下活态传统戏剧文化进行历史性的接通,尽可能多地还原情景,体验本土文化的魅力,兼收并蓄地找寻此部音乐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学生们通过申报不同的兴趣点被分为若干团队,实行导师制辅导,开展祭扫汤显祖墓地、参观汤显祖纪念馆、观看汤显祖戏剧作品等活动,并配套进行课外调研讨论和互动研讨。数周准备后,根据前期搜集整理的资料自主布置研讨场地,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自行组合交叉,不同团组进行研究讨论,教师、导演、汤显祖文化学者专家作为参与者从旁进行提示指导。

学习空间多次转变为学生的信息搜集、交换等提供广阔的平台,将涉猎《汤》剧的多门类信息进行整合。本土音乐、汤显祖戏剧、明朝文学历史、临川民俗、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融合一体。课程形式转变基础上的多角度信息积累反馈,提升学生参与度,脱离片面化思维,在看待世界的模式上,逐步实现用多元思维方式代替惯性单一视角,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经历搜索发现、互动交流、专家评析等阶段,逐步将明朝历史、儒道文化、“临川四梦”、本土音乐艺术等与剧情结合。从感性到理性步步走进汤显祖身处的历史人文环境中,理解主人公忠勇仁义的家国情怀。

(二)挖掘课程的深度,让素质“活”起来

培养学生捕捉和把握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分析和提炼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概括力、阐述和论证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辨力,并实践运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

未经世事、知识储备不足、长期形成的被动学习状态等都使得学生们在《汤》剧实践中容易陷入表演形式化的状态,这是打造有生命力的音乐剧的一个难点,但也成为课程形式、内容可挖掘开发的一个突破口。人文主义课程体系有一个关键理念:学生必须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才有可能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出“有意义的发现”,进而产生学习动机,真正地学习。

在这样不限于剧本本身所给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理解的学习过程中,人物、历史、本土文化与艺术的魅力自然展现于学生面前,使他们在之后的剧目表演实践中,犹如战士拥有了多项武器和技能。多样化思维方式的建立,使得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逐渐显化,面对剧情与角色,有能力运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和自己进行谈话,和演对手戏的演员进行表演与情感上的探讨交流,有效实现在导演对自身角色设定与不同情景变化的要求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给对手送戏,更深层次地展现《汤》剧的本土艺术文化魅力,为后期的舞台实践提供情感和智力支持。

(三)竞争机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模拟剧团式层级管理模式,从排练组织到舞台呈现、舞美后勤都向专业艺术团体的工作流程靠拢,并实行竞争筛选机制。前期在公众号上发布剧目的相关信息,面对艺术团全体成员进行角色及工作人员招募,再经由外貌体态、声乐演唱、朗诵表演、舞蹈表现等多方面的综合筛选后,最终由导演组进行各角色的AB 组人员配备。具有一定竞争的筛选机制贯穿于作品排练、演出的全过程,大幅提升了学生各阶段学习、练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AB 角色互配,担任角色同时辅以部分剧务工作,实践者与观察者的角色互动转换,使学生们在音乐、舞蹈、台词、表演等综合性实体训练中不断强化专业功底。同时从被动接受剧本所给的内容信息到主动进行理解性、思辨性的思考。戏剧教育正是通过创造一系列虚拟境遇,让学生们自觉地沉浸其中,促使他们在不同情景变化与人物角色设定中,学习与自己谈判,做到深层次的真听、真看、真感受,和戏中其他人物进行角色交互。团队良性竞争的软环境,有助于激发个体自主学习能力。

(四)构建舞台技术团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时代快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音效灯光、舞美服化是节目演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分组进行音效灯光、舞美服化、多媒体等艺术合成方面的学习与实践。在作品呈现的完整流程中,参与相关工作,学习运用现代化舞台技术手段,不仅能增强剧目的艺术观赏性,带给观众多层次的感官体验与享受,而且通过完整艺术团队工作流程的体验,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艺术品位。

四、结语

利用当地政府、学校、行业协会等资源与平台实现多专业多学科交叉,秉承由区域元素引导艺术创作,将本土文化与课程设计紧密结合的指导思想,将理论创新成果与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实训实习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展现教、学、演、研“四合为一”的教学模式,在师生沉浸式动态互通教学情景与多元培养模式的实践中,将传统以目标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逐步转化为参与学习、过程学习、主动学习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并且模拟个体与团队合作的工作场景氛围,为培养集音乐表演、文艺团队构建、艺术活动策划及教学于一体的专业人才迈出坚实一步。

猜你喜欢
汤显祖素质音乐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对近年来汤显祖佚作搜集整理的总结与思考
汤显祖墓园发掘的纷扰
汤显祖家族墓初考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