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儿童电影的崛起对中国儿童电影艺术创作的启示

2021-11-14 14:24孟祥爱
声屏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鞋子伊朗儿童

□ 孟祥爱

近30年以来,在伊朗电影的发展中,以伊朗儿童题材为代表的影片在面对诸多困难之下异军突起,屡获大奖,备受瞩目。譬如由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导演的儿童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伊始,在伊朗影界及国际影坛上以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为世界带来了一股异于欧洲电影追求标新立异的表现手法和“好莱坞式”大制作、类型化的清新儿童电影风格。这使得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繁荣,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使得伊朗电影走向了复兴之路。

反观我国儿童电影的发展,尽管中国儿童电影的创作数以千计,在国内外也有不少斩获奖项,但总的看来相比于世界优秀儿童电影作品仍存在一定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在外部环境得到有力保障的同时,有必要分析伊朗儿童电影的成功之处,为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

根植于本土民族文化

如今,我们正在处于思想多元、文化多元、传媒多元等多方面的多元化时代,不同的国家理应创作出拥有自身民族文化的本土影视作品,形成对外输出的招牌特色。现实却并非如此,不少电影存在着崇洋媚外的现象,去迎合西方国家的审美习惯。相较于伊朗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受一定的限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作品创作与文化繁荣上更具备优势,应更易于创作出优秀影视作品。然而,受好莱坞儿童电影对我国儿童电影市场的强势围攻,我国儿童电影市场略显低迷。反观伊朗儿童电影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在于其成功塑造出具有自身独特民族性的电影形象。伊朗儿童电影的崛起为我国面对好莱坞全球文化霸权的围攻提供了深刻借鉴意义,面对伊朗儿童电影的崛起可学习到一个国家的影视作品要在世界影坛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坚持自身的民族特色与艺术特色。

我们应坚守本民族的个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坚守民族个性,挖掘本土化文化资源,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才能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影视作品。伊朗儿童电影的崛起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只有把属于自己的民族元素融入创作中来,才能创作出那些既符合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又可以超出受众自身期待视野的作品。

清新质朴、恬淡温暖的影像风格

纵观伊朗影视作品,影片多以再普通不过的儿童为主人公或通过儿童的生活经历来讲述故事,由此来表达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生命意义、人生真谛的探究,以孩子所观察到的世界来表现出伊朗底层人的世界。

简约的故事情节。由于伊朗所处的大环境,在经济、政治、宗教等现实因素的多方面影响下,伊朗产出的诸多电影会受到其地域和宗教的影响,与好莱坞开放的艺术大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是在这样保守内敛的创作环境下,使得观众对伊朗影视作品感知更多的是质朴与恬淡。例如《小鞋子》以兄妹二人丢鞋子、找鞋子的凡常琐事贯穿影片,呈现给观众的却是真挚的亲情;《天堂的颜色》表现双目失明的儿童,在触摸自然时表现出来对生命深沉的爱。这些叙述的皆为“小事”,而这些“小事”却表现出了关乎人性与情感的重大议题。纵使伊朗电影中叙事情节单一、叙事方法顺叙平铺,使得整体风格近乎土气,但呈现的却是沉甸甸的主题与浓厚人文内涵。刚开始让你感觉看似无事找事多此一举,摸不着头脑,最后却是深深地烙刻在你的内心深处。反观当下的某些中国电影,导演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趣味,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让自己的个人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生,以流量明星和特效来吸引观众眼球。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博观众笑点而装傻充愣的恶搞,运用高科技表现视觉特效以及价值观缺失和人文精神的衰退,才制约着中国电影迈向更高的山峰。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质朴而富有内涵伊朗电影或许不无启发。

叙事节奏与镜头。无论是《天堂的颜色》《樱桃的滋味》还是《一次别离》等其他作品,其叙事节奏都较为平缓,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是在平稳的线性发展中讲述故事。如影片《小鞋子》整条叙事线较为清晰,片头就为观众表现了整部剧的线索——一双小鞋子,伴随着那双妹妹唯一破旧不堪的鞋子的丢失,阿里兄妹开始了瞒着家长找鞋子,想赢得一双鞋子的故事。这也使得观众处于一种“紧张——舒缓”二者相互嵌套的状态之下,整个故事的铺开张弛有度、自然而然,但其每一次的小起伏都紧紧地攥住观众的心。

此外,在视觉呈现的方式上,影片中的长镜头与固定镜头的运用也与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巧妙结合,在本就不急不缓的叙事节奏中更加呈现给观众一种质朴恬淡的影像风格。例如,影片片头就是一组长镜头的运用,一名衣衫褴褛、双手粗糙的修鞋匠在修理一双本就破旧不堪的粉红色蝴蝶结小皮鞋,从侧面可以看出在主人公阿里的家庭中已根本无力再购买一双新鞋子,暗示了这双破旧鞋子对于他们生活的重要和丢失鞋子这样微末的小事成为孩子世界中的灾难和困境。固定镜头的设计运用在兄妹二人上下课在小巷子之中换鞋的场面,每次着急匆忙地跑回换鞋的地方,之后便是他们在小巷之中被定格的背影。学校中,妹妹那双不合脚的鞋子使得她忧伤、紧张,但是在老师表扬了穿球鞋上体育课的同学时莎拉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展示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鞋子,哪怕是一双破旧的鞋子,充满了莎拉幼小的心灵。

开放性结局。开放性结局给观众留下悬念,带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使得观众获得更强的参与感,让观众不断的根据剧情去推敲、去回忆,留给观众更加深刻的印象。伊朗影视作品的结局处理也较为独具匠心,戏剧性与情节性的结合较为融洽,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也不失商业性。譬如影片《小鞋子》的结尾,妹妹在水池旁边给小妹妹冲洗着奶瓶,听到开门声的她急忙回头望向阿里,脸上充满了期待的笑容。而哥哥却是垂头丧气地走过来坐在水池旁边,池中红色的小鱼亲吻着他肿胀的双脚。但画面一转,夕阳西下,父亲从杂货铺回家的途中,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夹着一双新的鞋子。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带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影片《天堂的颜色》中,一向是讨厌有视力障碍的小穆罕默德的爸爸在把他从学手工的木工坊接回来时,小穆罕默德不幸掉入湍流的洪水中,爸爸却表现出了紧张与不安,在湍急的洪水中寻找小穆罕默德。而被洪水冲跑的小默罕默德,一只手被阳光沐浴成金黄色并慢慢蠕动,暗示了人性的复苏,爱的回归就像是那束阳光一样能使死去的儿子重新活过来。又如《巴伦》的结尾,男孩苦苦追求,但是阿富汗女孩最终只有脚印在雨中留了下来,这脚印永远地留在了男孩的脑海里。

立足于真实情感的呈现

中国早期的儿童故事片《孤儿救祖记》,通过讲述一个家庭内部争夺遗产继承权的故事,刻画出了一个具有优良品德的模范儿童形象。这使得电影改变了自诞生来以打斗为主、庸俗低级、商业化为主的局面,儿童电影开始初步表现出一定教化作用。正是由于一定程度上的这种教化、寓教于乐作用,使得影片在内容上表现出空洞与肤浅,刻画的儿童形象过分“成人化”,剧情缺乏情感。如2017年较为流行的电视剧《我们都要好好的》,无论是在剧情、演员表演抑或是情感表达上口碑确实不错,但剧中主人公的孩子却是超过同龄人的懂事,不仅忍住了爸爸妈妈的离婚,而且还主动做出一些事情来缓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重新在一起;又如电影《我们天上见》讲述20世纪70年代末,父母不在身边的女孩小兰与姥爷之间的深沉情感,故事从头到尾都透着细腻与感人,但在剧中过分凸显出成人视角和“成人化”的情感诉求。无论其是何种类型的影视作品,脱离人物真实情感的表达,必然不会引发受众的共鸣和关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国儿童电影向伊朗儿童电影学习的并不是形式上的效仿,更重要的是向他们学习丰厚的人文内涵、普世价值的高扬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同时,中国儿童电影对于自身思考更多的则是如何突出表现在本土文化和历史积淀下儿童生存的空间,摆脱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纵然伊朗儿童电影以其自身独特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影坛,我们也应取其精华,去除糟粕,在看到其成功的同时,也要清楚地看到它存在的题材类型单一、审查制度严格、过分想表达成人世界等问题。

猜你喜欢
鞋子伊朗儿童
混乱的鞋子
多么幸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过于逼真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掉了一个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