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节目产业化发展路径探究

2021-11-14 12:21
戏剧之家 2021年3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徐 宁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如火如荼,21 世纪首个年度播出的《百家讲坛》可谓电视综艺节目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开端。这一时期的文化类节目惯用模式是请学者教授助阵进行内容讲解。当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至第二阶段时,其逐渐往“娱乐化”方向靠拢,并以“综艺形态”的样式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到《汉字英雄》《唐诗风云会》《传承者》,这类节目主要是对中国古诗词等进行研究竞赛,一经播放,迅速占据了主体地位。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视听媒介的发展愈发丰富多彩,而“综艺化”传统文化节目渐渐步入了高速发展状态,开始为第三阶段做准备。于2015 年陆续开播的《非正式会谈》《一千零一夜》《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又一次将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推上了高峰,依托此次热度,文化类综艺节目达成了预期目标。近几年,文化类综艺节目迅速发展,除了在数量上进行了突破之外,在热度、评价等方面也显现出飙升的趋势,即便是在要求极为严格的豆瓣APP 中,《一千零一夜》《圆桌派》《国家宝藏》《见字如面》等一众文化类综艺节目都获得了极高的评分,《上新了·故宫》《典籍里的中国》《衣尚中国》等节目再次激发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自豪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蓬勃发展,有利于坚守文化信仰,紧紧跟随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一、文化类综艺节目产业化的时代特征

(一)以文化元素传播为主旨

文化类综艺节目是传统文化传播的一种新型表现方式,其外壳是综艺,内里是文化,既能关注节目的故事性,也能满足观众的精神诉求。[1]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高品质、大规模的节目便是如此。显而易见,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核心要点就是文化,是当前文化价值传承和文化知识教育的新表现方式。

(二)以符合受众需要为依托

一档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能够带给观众视觉、听觉以及情感上的美好体验,不管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让受众感受到一种浓浓的亲切感,也就是俗称的“接地气”。最典型的还属中央电视台《中国谜语大会》这档节目,参与成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激烈的竞赛,有时还会和观众进行互动比拼,这一模式引发了“全民猜谜”的热潮,也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爱与认可。

二、文化类综艺节目产业化的两种经营模式

(一)“一源多用”模式彰显节目特色

“一源多用”模式即将某种文化资源置于商业背景下,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经营,集出版、漫画、影视、游戏、旅游等多个领域为一体。比如《爸爸去哪儿》不仅拍摄了电影,还开发了手游等,效果很好[2]。

(二)“链条式”模式保持节目长效热度

“链条式”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声入人心》这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所应用的就是“节目+巡演+与专业制作公司联合”的“链条式”发展模式。此档节目是2018 年底湖南卫视播出的,主打原创声乐竞演,目的是对音乐剧、歌剧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节目全部录制完成之后也没有就此止步,节目组与保利剧院达成了合作关系,一起组织《声入人心》年度巡演,保持了节目长时间的热度,也助力了中国原创剧目发展。

三、文化类综艺节目产业化的创新价值

(一)以衍生产品增强文化继承性

近年来,把中国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融合的文化类节目较少,《衣尚中国》则弥补了这类型节目的空缺。《衣尚中国》强调的是文创前置思想,在对该节目进行设计规划时,就已经和总台文创、腾讯新文创研究院展开了密切友好的协作,围绕节目核心“传统纹样”,研究开发文创衍生品。在播放节目的过程中,观众只需对准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够直接进入“时代纹样定制小程序”中,且能够自己亲身参加设计,定做符合自己审美的产品。该模式既让电视小屏幕和现实生活大屏幕进行了无缝衔接,又提升了和观众的互动率,有助于使传统纹样真正地为大众所熟知,比如“鸳鸯卷草纹”“铠甲兽吞纹”“博古纹”等,更重要的是有效防范了内容输出与产品开发脚步不一致引发的“冷却风险”。

(二)借助科技元素传播传统文化

数字化技术是继承宣扬传统文化最为快速高效的渠道,其依靠的是科学采集与大量存储,实现了对文物保存方法的更新升级。其中数字修复以及再现工艺不仅降低了文物受损的几率,更是让文物展览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凭借影像动画技术的应用,传统文化一改之前的单调乏味,变得更加灵活、鲜明。

比如《国家宝藏第三季》,其主要目的就是散播中华传统文化,但是并没有忽略艺术之美,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节目在视听审美方面的体验进行了显著提升。在节目开始阶段,映入眼帘的是国宝盒子,通过对先进技术工艺的运用,将数不尽的文物呈现在国宝盒子的屏幕上,紧接着讲解员张国立走进通道,此刻舞台又出现了变化,骤然间变为文物满满的宇宙星河。为了增强观众的体验感,该节目工作人员对裸眼3D 技术进行了有效应用,最明显的就是舞台前后的18 道旋转屏,其中左右两道是开合屏,这给了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别样感受。《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将AI 语音技术与诗词传唱进行了有机结合,这是一次大胆且新颖的尝试。在播放节目时,扫一扫二维码,观众就能够进入“读诗成曲,传唱经典”的界面,节目组为观众提供了很多素材,像一些名篇佳作等,观众可以凭着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第一步是朗诵,在该过程中AI 技术会通过语音识别功能和歌声进行融合,从而形成传唱性较强且与观众个人风格较为贴近的作品,并且也能够选择对节目内容进行回放,或者是观赏明星传唱人自制的作品等。这带给了观众十分新鲜奇妙的感受,观众可以不必只是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也可以成为传唱人,对诗词和音乐融合产生的独特魅力进行全方位感悟,从而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观众对节目的兴趣,扩大传播范围,实现最终目标。由此不难看出,科技元素的加入有助于吸引更多观众传承经典作品。

(三)细化节目类型扩大受众范围

很多文化类综艺节目都开始去探索小切口,对圈层进行更深层次的划分。像《邻家诗话》借助诗词、歌舞、书画以及茶艺,通过“诗歌庭院雅集”为观众在炎炎夏夜提供了丝丝凉爽。而《圆桌派》则是主打老朋友内容,无论年纪资历,将所有人放在等高位置,一起对当下观众最为关注的话题进行讨论讲述,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智慧的启迪。《衣尚中国》以传统服饰为IP,对观众进行针对性传播与讲述。与小切口相对应的是,文化类节目愈发“综艺化”“多元化”。有将汉字、成语、诗词等当作核心的《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将文博、非遗当作关键词的《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也有与音乐、舞台剧等元素结合的《经典咏流传》《一本好书》……各种形式的作品不断拓宽着文化类综艺节目“多元化”的边界。

(四)多维空间展示体验穿越古今

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在叙事方式和内容上进行改善。《衣尚中国》将主题确立为彰显中国审美特色,并利用主题引出“历史”“匠心”“创演”三个空间,通过极具场景化的叙事方式在“历史空间”溯源,在“匠心空间”传承,再在“创演空间”展望,逐层丰满内容。譬如:第一期节目向观众展现的是锦绣,首先是历史空间,将鼎盛唐代作为入手点,身穿古装的主持人李思思不断在各种场景中变换,引领观众对河北、江南等区域的锦绣艺术进行欣赏。其次是匠心空间,与赵丰(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以及陈南梁(东华大学副校长)两人进行交流互动,带着观众对过去各个朝代和锦绣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了学习了解,体会了当时的工匠们是如何保护传承这一份“美”的。最后是创演空间,顾名思义,创作和表演,该部分邀请了颇有名气的设计师对锦绣布料进行设计创作,打造出极具殿堂感的秀演。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创作主题为名胜古迹、文化场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来说,比如创作主题为颐和园、天坛等,可优先选择“一源多用”模式;对于重新开发某种文化资源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来说,比如重新开发剧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可优先应用“链条式”模式。同时,不断挖掘现存的文化资源,优化完善版权保护制度,积极引进创新型优秀人才等,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亚岁送鞋的传统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