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该出手时就出手”
——动手操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

2021-11-14 08:05郭俊先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活动课动手小学生

郭俊先

(冠县斜店乡南史村小学,山东 聊城 252526)

作为一名基础数学教育工作者来说,与时代同步提升学生们的素质教育中,不仅仅需要发展学生们的智力,也需要提高学生们的自主探索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小让学生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一、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课堂效果

(一)课前预习--“催化剂”

大家都普遍认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主阵地是在课堂中,但是课前预习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在家多去经历折、分、拼、切、割、补、算的过程,但是没有必要必须得出正确的结论,主要是让学生们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课堂合作--“兴奋剂”

数学课有很多知识是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一般准备好动手操作所需要的材料,在讲解到相关的知识的时候自己在讲台上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机械地观察着教师的操作,由于学生人数众多,有些学生就会由于距离较远而忽略了一些操作细节,因此对所学内容印象并不深刻。而有了课前预习任务中给学生留的动手操作任务这个学习基础,在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探索,合作学习是其中一个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学生之间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这比教师单纯的给予、学生简单的模仿更有说服力,这种做法也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更愿意去尝试,不能不说是起到了“兴奋剂”的作用。

(三)课后巩固--“推进剂”

课后巩固一般认为是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公式记忆的过程。其实如果能把课后巩固这个环节利用好,就会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上起到“推进剂”的作用。

二、如何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动手操作离不开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手是脑的老师,智慧出在手尖上。它能使学生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渐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目前,低年级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是个突出问题,关键是教师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给学生创造和提供足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现实中,低年级小学生愿意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探索发现知识,而不喜欢老师教结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个人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往往切断了与思维的联系。”因此说动手操作是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这里结合本人的教学工作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创设生动、形象、逼真、鼓励的动手操作情境,使多种器官协调获取知识,让操作活动成为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并使其在操作活动中萌发创造的火花,感受成功的喜悦。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偏爱,在开学前后,就制作色彩艳丽的各类图片,作为直观教学时的教具,同时在学生入学后,就让他们每人准备图片、小棒、玉米粒等,向他们提出摆放学具的具体要求。在教学《减法的意义》时,可以把情境图做了加工,创设了这样的操作情境:先把3 个花生摆在一起出现,让学生看清楚后,在花生下面写上“3”,然后出现一只小老鼠用绳子拉走两个花生,慢慢地向右边移动,同时提醒学生看这幅图有什么变化?学生纷纷举手说:原来有3 个花生,小老鼠拉走了2 个,还有1 个。随机在拉走的2 个花生下面写上“2”。然后问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由此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接着又创设奖励小红花的情境,谁答得好就奖给谁:又用3 朵小红花把“原来……拿去……还剩……”的过程又演示了一遍,学生正确地列出了减法算式:3—2=1。

通过以上生动、形象、逼真、鼓励的操作情境,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亲自感知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集中注意力,从而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引导操作实践,使其参与学习过程

俗话说“心灵手巧”,这对好说、好动、好奇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有特殊意义。在教学中,正确使用教具,指导学生操作教具,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了创造聪明的工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的组成对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学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再自己得出结论。在教5 的组成时,我是这样让学生操作的:首先让学生拿出5 粒玉米,把它们摆成两堆可以怎样摆?(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指导)巡视后,找有代表性的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摆法,于是得到以下几种摆法:(略)。像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牢固的掌握了5 的组成和分解,在此基础上我在教学5 的加法时,我设计了:有一个加法算式结果等于5,你猜这个加法算式是什么?要求学生用数字卡片摆出来,大家兴高采烈地摆出了:1+4,2+3,3+2,4+1,0+5。

正如华盛顿的图书馆的墙壁上贴的三句话那样: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还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直接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重视实践操作,发展学习能力

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在指导学生操作时,同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相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从而达到深化理解知识本质的意义,让学生有序的去思维。

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由于小学生刚进入应用题学习阶段,对抽象的数量关系难以理解,分析推理能力很差,于是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这一难题:先让学生摆10个△,再在△下面摆6个○。(要求是上下相对的)然后问:哪一行摆的图形个数多?看看第一行里的△哪一部分和○同样多?看看同样多的部分有几个△?哪一部分是△比○多的?(指名在黑板上演示,指出同样多和多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思考:△比○多,那么△可以看成是哪两部分组成的?比一比,看△比○多几个?把结果说出来。这样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把手、眼、口、脑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开拓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发展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动手操作活动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的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动手操作方案,教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开展数学动手操作活动课,教师要通盘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否则动手操作活动就会流于形式、走过场。

(二)开展动手操作活动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低年级儿童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动手操作活动。

(三)转变教师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主体。动手操作活动课要求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和个性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活动目标的导向、动机的激发、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疑难的解答等。数学动手操作活动课解放了学生的头脑、眼睛、嘴巴,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究的新课题,需要在不断地尝试动手操作中改进与完善。

四、结束语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操作过程,这样感悟出的东西就越多,获得的感性知识也就越丰富,迸出的思维火花也就更绚丽。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该出手时”思考“该出什么手”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喜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活动课动手小学生
我也来动手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低年级的实践与探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活动课
动脑动手轻松闯关
我是小学生
动口不动手
动手动脑多快乐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