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胶东村落变迁与经济转型

2021-11-14 08:05柳清聂欣宇
魅力中国 2021年27期
关键词:胶东变迁村落

柳清 聂欣宇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地毁坏了传统村落的原生态,引起社会变迁。[1]这些年村落研究显著变化之一是学者已经开始从单个的村落研究转变为若干个或某一个村落群的研究。总体以下两方面为主:第一,从宏观的多角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村落进行考察;第二,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中国村落文化进行研究。但胶东半岛作为山东半岛上的重要经济发展点,缺少对村落变迁与经济转型的细致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从明清至今胶东半岛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从胶东半岛的历史渊源和内容出发,进行全面剖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明清以来村落变迁历程,并探索村落变迁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意义,为当代沿海地区村落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同时探索村落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密切的关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本文将查找文献的视野放在明清以来胶东地区的地方志、宗族史、经济产业转型发展论文以及近代中英文村落变迁报刊资料,为文章撰写提供理论准备。

(二)调查统计法

以小组成员建立的山东省经济发展模型为基础,通过问卷星平台,发布整理问卷,分析数据,对于现村落发展状况进行初步了解。调查共发出《胶东村落变迁与经济转型》问卷123 份,有效答卷为123 份。

通过问卷可以分析得出,大部分问卷受调查者表示当地农村有特色的农产品,但规模化生产动力不足。

三、明清之前胶东村落的建设

(一)胶东村落特征

胶东地区多平原与丘陵,地势平缓,气候温和,在平缓的平原地区种植小麦等农作物,在低矮的山丘地区种植苹果等果树,其中烟台苹果、莱阳梨知名度较高。除此之外,位于沿海地区的胶东半岛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捕鱼和养殖主要的生产活动。

受儒家文化影响,胶东半岛社会关系带有儒家文化的特色。人们非常重视血缘亲族关系,同时,胶东居民多聚族而居,大都存在族谱和祠堂。[2]使得胶东地区呈现出一种较为和谐的社会关系。

(二)村居形态与空间分布

胶东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且多为丘陵地区,地势较为平缓,为村落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人口增加,用地紧张,原始村居发生改变。村落内部整体线路较为平行、整齐,大致呈网状分散。街道空间较为狭小,房屋高度大概一致。

(三)影响村落奠定基础的因素

村落变迁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中也存在许多影响村落奠定基础的因素。如自然环境条件、人文社会条件等等。

1.自然环境

胶东半岛地处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区。为适应地域气候,胶东村落都坐北朝南,以便获取足够的阳光;[3]由于街道之间较为狭窄,易形成“狭管效应”,生活环境舒适。

2.人文社会

第三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其中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影响村落的变迁,人口变化也会影响着村落的变迁。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青年外出务工,同时,还有许多外来居民,带来不同的经济文化,使得胶东村落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发生变迁。

四、当前胶东半岛村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力转移与人才流失

改革开放后,人口迁移现象突出,外出务工人群数量增加,村落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进而影响到村落变迁与经济转型发展。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村落中许多有志青壮年选择应征入伍或者外出上学,之后也多在城市中定居生活,久而久之造成人才流失。

(二)胶东文化与习俗流失严重

除人口迁徙外,还有许多原因造成了当地文化的流失。例如胶东花饽饽,花饽饽一直是胶东人家祭祀拜祖、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各种人生大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成为胶东地区独特饮食文化习俗的重要载体,但近年来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离世,掌握制作花饽饽技巧的传承人越来越少,最终将走向失传。

五、明清以来胶东半岛村落变迁

(一)传统习俗变迁

在明清时期的广大农村地区,海洋是影响一户渔业人家命运的关键因素。为了祈求出海的船只平安归来,来年风调雨顺,祭海仪式应运而生。

(二)变迁历史与传承发展

明清以来,胶东半岛村落文化依托其特殊地理位置条件,与其经济基础相适应,既具有山东文化大背景下齐鲁文化的相同特征,同时还突出东莱文明的区域性特征。胶东半岛村落文化作为研究村落经济转型的重要部分,对于新时代条件下,胶东半岛村落解决转型难题,突破发展困境,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航海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对海洋研究的不断深入,造船业机械化生产模式的进一步普及,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传统木船生产工艺的巨大挑战。胶东半岛村落文化底蕴之丰富,范围之广泛,无论是对于胶东半岛村落经济转型,还是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六、明清以来胶东半岛经济转型

山东为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农业区,经济基础较好。明清时期,政府推行移民屯垦政策,“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发展模式得到稳固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帝国主义势力逐渐进入山东,在烟台被迫开埠后,尤其是德占胶澳以后,山东更是门户洞开,自然经济的难以抵御外来的侵略势力,山东的近代化进程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下缓慢开展。在以“自强求富”为主要目的洋务运动之下,山东机器厂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得以发展。在自然经济为主的山东,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模式,胶东半岛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条件由于受到清庭与外国势力的重视,相关商埠与港口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清庭灭亡后,民族工商业也来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胶东半岛当地的金融业,制造工业,近代交通网络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抗战爆发后,山东沦陷,近代以来所建立起的薄弱的相关工业基础在战争中被摧毁,整个胶东半岛经济也几近崩溃。随着解放战争的步步胜利,胶东半岛在新中国成立的曙光中迎来了新生。

结语

胶东半岛要主动把自身的发展机遇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中来,从大局的角度谋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这是指导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

胶东半岛地区要注意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同步,牢牢把握胶东半岛地区经济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多角度谋划胶东半岛地区海洋经济发展。[4]政策上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升级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解决海洋产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胶东半岛要努力实现自身发展优势与新旧动能转换政策的有机结合。

胶东半岛地区要深入推动本地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在胶东半岛地区,农产品生产要注意掌握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与处理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产业的附加值。同时胶东半岛地区也要注意积极引进农业生产新技术,推动农业机械的普及与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率,促进农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胶东变迁村落
小渔村的变迁
胶东面塑——花饽饽
古韵悠长,“大汉胶东”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一纸婚书见变迁
清潩河的变迁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