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语境下恐怖影片中的女性审美形象

2021-11-15 00:04
戏剧之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恐怖电影恐怖片东亚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从古至今,在大多数时间里,女性审美并不被女性本身所掌握,而是存在于男性话语权中。

大约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东亚恐怖电影市场开始滋生与繁荣,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恐怖电影蓬勃发展,而在这些影片中,恐怖角色往往都是女性。这些电影也渐渐地以进步的、寓言的方式探索女性主题,通过讽刺的形式,让女性角色被妖魔化或是变成反抗的怪物,让她们能够在传统的父权制社会中得到精神上或生理上的解放。

追溯到中国古代,活在儒家文化下的女性通常面临着严重的性别身份的差距问题,女性仇怨的积蓄可谓深厚而又悠久。如今在新形势下,这个问题并没有消失,在恐怖片中,女性身体的变形与异化成为常见的表现方式。随着性别意识的增强,女性宣告主权的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女性恐怖角色变得愈加丰满和充满自我探索性,涉及到女性对自我生理与心理的重视与索求,女性内心的渴望和需要被更多地表现出来。那么如何在恐怖片中重新定位女性审美,将女性内心的渴望展现出来呢?这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东亚恐怖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探究

(一)东亚恐怖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的现象表现

传统恐怖电影中的女鬼有着共同的特点,她们有着黑色的长发,苍白的皮肤,扭曲不同于正常人的身体,以及红色的眼睛,机械又扭曲地爬行是其行动的主要模式。大多数女性被冤枉而死,因而产生了极大的怨恨,有些时候则是死后的鬼魂自我意识萌发,丧失了人的理性,向社会复仇,没有特定的对象。例如,《午夜凶铃》、《咒怨》,基本上遵循这个模式,女性鬼魂是一种可怕的超自然力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女鬼的面部是不会露出来的,留给观众神秘和遐想。长长的红色的指甲,同时身体消瘦,肤色苍白,穿着宽松的长裙或长袍,盖住全身,在移动的过程中给人以“飘”的感觉。神秘感的营造是东亚恐怖电影尤其善用的手段,少有直接明了的刺激镜头,留白是重要的审美表现。恐怖大师、克苏鲁神话的创始人洛夫克拉夫特曾经说过:“人类最古老而强烈的恐惧,就是对未知的恐惧。”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的认知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未知的恐惧也在不断减少,似乎到现在只剩下了一种——鬼。鬼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同于死尸或怪物,不能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但仅仅增强“未知的恐惧”还不够,女鬼的更大优势在于她们的异常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男性相比,女性带给人们的印象是柔弱、温顺,没有攻击性,而一旦变成了厉鬼,由此产生的相反的预期则会对我们的神经带来更猛烈的冲击。反之,如果鬼的设定是一个成年男子,那么观众就不会有太强的预判违背。其实不仅仅是女性,同样是弱势群体的老人、小孩也经常是恐怖片中的惊悚担当。

(二)东亚恐怖电影文化背景

1.道家阴阳学说的影响

《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

女性为阴。而人间为阳,冥界为阴,人为阳性,鬼便为阴性。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女性和鬼是同属于阴性的。就此而言,阴性的鬼魂由本属阴性的女性来担当,自然是最适合不过的。如果由男性来扮演的话,恐惧感就会大大降低。在阴和阳的学说之中,不但人或者鬼魂具有阴和阳的属性,一些物件也有阴和阳的属性,因此,为了突出影片的恐怖性,东亚恐怖片往往会在女鬼的形象设置上叠加一些阴性的象征元素,其中有讨论者就表示,“在日韩恐怖片浪潮中,万物有灵和中国阴阳说的影响可谓显而易见。”

2.儒家文化对女性地位及心理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起着主宰作用。井田制瓦解带来的是土地渐渐私有化和小农经济的发展,男耕女织的状况就此形成。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出现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促使男性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成分,因此也就出现了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说法。

大多数东方恐怖片通常使用女性来扮演恐怖角色,除道家学说阴阳观念的影响之外,同时也与中国儒家文化中宗法伦理道德观念所造成的女性弱势地位有关。《礼纬·含文嘉》云:“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种悠久的儒家文化观念决定了男性权力与地位的强势,从此女性不仅不能走出家庭,而且在家庭当中永远只能扮演男人的附庸品的角色。

古代的经济生产决定了男性与女性的尊卑关系,后世提出的“三纲五常”等学说更是进一步禁锢了女性的思想,在古代,男性可以纳妾,却要求妇女们从一而终,这个习俗甚至保留到了近当代。由此可知,女人们的婚姻不受保障,且女性地位非常低下。中国古代妇女一直背负着女德和伦理的枷锁,甚至可以说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物化工具。在这种不平等的情况下,女性从一开始便沦为弱势群体,是容易被伤害的对象,女性仇怨的积累由此开始。从心理学上来说,受到的伤害、压迫与反抗、斗争是成正比的,生成的怨气越深厚,那么报复性就越强。

二、恐怖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历史渊源

(一)女性仇怨由来探究

在中国古代,关于复仇的故事非常之多,其中关于女性复仇的故事却是少见的。中国古代女性复仇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其中有相关记载,而“神话传说中的复仇故事构成了华夏民族复仇文化的母题,集中体现了沉积在民族心理深层中的‘大仇不报,死不瞑目’的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王立在《伟大的同情》一书中写道:“在中国古代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地位是卑贱的,但惟其如此,女性一旦做出了反文化、反传统的侠烈之举,才特别具有传奇性和新闻性。”

在中国古代,女性通常是男权社会当中的附属物,她们通常面临着社会地位低下、教育眼界及生活视野狭窄的状况,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绝大多数的女性被剥夺了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生活的能力。但是从中国古代女性复仇故事中可以看出,其中对女性复仇的描写带给了现代人一个新的审视古代女性的视角。这是一种以暴制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坚毅,这是弱者在穷途末路之下做出的无奈举措。像“窦娥冤”、“孟姜女哭长城”这些古代女性仇怨经典,都从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不屈精神。这些故事针对世俗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提出了反抗与拒绝,同时也肯定了女性生而为人就该拥有的正当人身权利和自我人格属性。这也是女性复仇故事的精髓所在。同时这些故事的作者们也借助女性复仇这个极端而又泄愤的渠道,满足了平民百姓盼望冤情昭雪的心理,表达了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渴望。

(二)古代神怪文学

自古以来东方就是一个盛产鬼怪文化,且鬼怪气氛极其浓郁的地方。正如我们所熟悉的,《山海经》就是一本讲述东方鬼怪的经典之作,这也为后世“谈玄说异”类文学拉开了帷幕。蒲松林的《聊斋志异》,作为中国玄怪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刻画了大量以女性为蓝本的狐鬼或花妖形象。在《聊斋志异》中,通常讲述女鬼与人类男性之间发生的故事,大多是各种离奇古怪的遭遇,或凄厉、或美好。这本书的巨大影响之一便表现为在中国乃至亚洲文学中一提到鬼怪,便会想到女性。

在中国古代很大一部分神怪小说文学里,妖精都是动物修炼千年而成,这跟佛教里修行轮回、得道升仙的说法相对应,在文学典故里,能找到几乎所有动物修炼成妖或成神的例子,其中有名的动物有蛇、狐狸、兔子、蜘蛛等,像《西游记》中的玉兔精、蜘蛛精等,都是在当代耳熟能详的神怪文学形象。

三、探究现当代流行文化下的女性刻板印象

(一)流行文化中的女性审美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女性审美在网络上的形象展现越来越单一化、固态化、形式化,其中东亚女性在网络上的流行审美代表之一就是“网红脸”,人们对于女性面部五官的追求越来越趋于“动漫化”。这种极端的审美追求逐渐渗透在艺术表达中,在诸多的作品当中,男性主角的设置千变万化,丑、穷、矮、富有、帅气、变态,甚至是非人类,而女性角色的设置终究逃不过固有的外形设置,在广受年轻观众喜爱的影视作品中,偶像剧是一个典型的表现,模式化的设置忽视了女性的内在价值和真实自我。女性已经成为当代大众消遣娱乐的附属品,在这样一个全民物化女性审美的背景下,女性本身也开始不自觉地加以迎合并桎梏其中。

四、结论

东亚恐怖电影中的女性审美展现了男权视角下女性被动、压抑的审美语境,通过阐述说明东亚恐怖电影中的女性审美的文化背景由来与分析并结合现当代流行文化中女性审美发展趋势,可以得出东亚几千年的文化根深蒂固,且已经形成了物化女性与女性自我物化的审美趋势的结论。虽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对全世界的人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与改变,但是东亚由于地理环境和上千年文化发展的影响,依然固守着本源,其中儒家文化对女性审美的影响可以说是渗透到了现当代的每一个角落,这对于未来女性审美语境的变化将持续产生重大的影响。

注释:

①[美]H.P·洛夫克拉夫特《克苏鲁神话》。

②《周易·易经》。

③《礼记·丧服·子夏传》。

④《礼纬·含文嘉》。

⑤《山海经》。

⑥王立《伟大的同情》。

猜你喜欢
恐怖电影恐怖片东亚
ACHINESE HORROR STORY
AChinese Horror Story
为什么有人喜欢看恐怖片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逆转”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十大恐怖片
东亚书院的赓续与复兴
非“橙”勿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