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为什么喜欢李焕英和晓玲

2021-11-15 13:34
清风 2021年6期
关键词:李焕英母爱儿女

没有灯红酒绿,没有雕梁画栋,今年一部讲述普通人故事的贺岁档电影受到了观众的欢迎,截至3 月6 日,《你好,李焕英》总票房已突破50 亿元大关,创造了国产影片史上的一个奇迹。

这部电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靠的不是大张旗鼓的宣传推广,观众是凭自己的口味,凭自己的欣赏水平自愿掏腰包走进电影院的。新学期开学之际,一些中小学乃至大学校长在开学讲话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说明这部电影不仅学生家长喜欢,也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你好,李焕英》反映的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生活,影片中没有高官巨贾,剧中人没有一个非富即贵,他们的喜怒哀乐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起伏变化,但都离不开柴米油盐,离不开恋爱、上学,离不开彩电、冰箱和单位娱乐活动……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无关权力大小,无关金钱多寡,看起来都是无足挂齿的小事,但于当事人而言却事关荣辱。生活琐事决定了他们的悲欢离合。这种生活场景是晓玲一辈人、李焕英一辈人亲身经历过的。虽然现在中小学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但是他们的父母,免不了在儿女面前经常聊起这些话题。影片在技巧上“玩”的是“穿越”,但“穿越”后的20 世纪80 年代和“穿越”前的21 世纪初的场景却完全写实。这种从细微处入手的写实场景,足以引起走过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深深回忆,引起人们情感上的高度共鸣。

对所有生动的文艺作品而言,真实是其感人最重要的因素。

影片中表现的无论是“穿越”前晓玲和母亲李焕英的关系,还是“穿越”后表妹与李焕英的关系,表达的都是真诚的感情。一个母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爱,在女儿犯错误、女儿不出色时充分表现出来。女儿颜值不出众、成绩不出色这些都无关紧要,每一位母亲都有对女儿的包容之心、慈祥之心。这正是母爱最伟大之处。

一些孩子在未成年时难以深刻地体会到母爱之深切,难以体会到母爱之细微,因此总是做出令母亲不满意、不高兴的事,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电影中,当晓玲不惜以假录取通知书让母亲高兴一回时,母亲遭遇了丧命之祸。为此,晓玲悲痛万分,屏幕外的许多观众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既然人们看出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哀痛,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社会现象呢?无疑,包容、慈爱是儿女成长的肥沃土壤,但父母对儿女进行挫折教育,不满足儿女的不理性要求也十分重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即使富裕富足了,要让儿女成才,“穷养”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中小学生要怎样让父母高兴呢?

电影中,晓玲告诉李焕英,她未来的女儿会毕业于名牌大学,拥有月薪8 万元的工作。

晓玲觉得有这样的女儿,李焕英会很高兴,可是李焕英却说:“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李焕英的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本质。

父母都希望儿女身心健康,过着幸福的生活,而儿女要想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需要付出努力。劳动可以使人快乐,使人健康;锻炼可以使人快乐,使人健康;助人可以使人快乐,使人高兴;解决困难可以使人快乐,使人有成就感;进步可以使人快乐,使人自信……所有这一切都是健康、快乐成长之必须。

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在开学讲话中提到李焕英,无疑是赞同李焕英这样一个理念,并且让青少年从小就体会父母的苦心,一点一滴去做,一步一步地成长。

做子女的无须向父母承诺什么,父母最大的期待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快乐。

观看这部电影,无论是泪流满面,还是哈哈大笑,都缘自李焕英和晓玲在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展现出了真情实感。

《你好,李焕英》投入的是对母亲、对女儿全部的真情,所以成功了,所以启发人,所以人们喜欢李焕英和晓玲。

猜你喜欢
李焕英母爱儿女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匆匆太匆匆
优秀的贾玲背后站着一个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阅读母爱这本书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母爱的另一面
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