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坝污水处理厂基坑支护设计*

2021-11-15 07:15庄修伟
特种结构 2021年5期
关键词:综合楼标准值锚索

庄修伟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0044

1 工程概况

北京东坝污水处理厂位于坝河以南,机场二高速以东。根据规划,本工程的升级改造采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1]的建设模式。其中,地下一层为钢筋混凝土池体,地上一、二层为生产用房,三~五层为综合用房。整体规划建设形式见图1。

图1 东坝污水处理厂建设形式Fig.1 Construction form of dongb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2 工程与水文地质

2.1 工程地质

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的综合分析,本次勘探深度(45.0m)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人工填土层、新近沉积层及一般第四纪冲洪积层,在水平向及垂直向上地层分布比较稳定。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建设场地地质剖面见图2。

图2 建设场地地质剖面Fig.2 Geological sec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

表1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mai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each soil layer

2.2 水文地质

本次勘察钻探深度范围内观测到二层地下水,第一层地下水类型为潜水,主要含水层为黏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及夹层、细砂③层,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地下径流,主要排泄方式为蒸发及侧向径流。稳定水位标高16.15m~17.12m。

该场地第二层地下水类型为微承压水,主要含水层为黏质粉土~砂质粉土④层及其夹层,主要补给来源为地下径流,主要排泄方式为侧向径流。稳定水位标高4.27m~5.52m。

地下水位自7月份开始上升,9至10月份达到当年最高水位,随后逐渐下降,至次年的6月份达到当年的最低水位,平均年变幅约1m~2m。

拟建场地历年最高地下水位位于自然地表,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位于自然地表以下3.5m(绝对标高21.00m)左右。

3 基坑概况

污水厂现状地面标高约24.700m,基坑开挖底标高为11.100m~18.700m,长约156m,宽约50m。基坑开挖面积约7800m2,周长约410m。其中基坑西南侧为预处理提升泵房,坑底标高11.100m,周边坑底标高18.700m。基坑左下角靠近现状二层综合楼,基坑边缘距离综合楼外墙边缘约5.0m,在污水处理厂施工期间,需确保综合楼正常安全使用。基坑平面布置见图3。

图3 基坑平面布置图Fig.3 Layout plan of foundation pit

4 基坑支护设计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2],对于靠近综合楼位置的基坑支护,安全等级定为一级,重要性系数1.1;其他位置的基坑支护,安全等级定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整体采用排桩支护和放坡的形式,止水帷幕布置在桩间,均采用直径800mm的高压旋喷桩。

支挡结构嵌固稳定性要求[2]:

式中:Kem为嵌固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时,Kem分别不应小于1.25、1.2、1.15。

支挡结构抗隆起稳定性要求[2]:

式中:Khe为抗隆起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时,Khe分别不应小于1.8、1.6、1.4。

4.1 高低差位置

高低差位置处的高差较低,均采用1∶1放坡并喷射80mm厚C20素混凝土的放坡形式。

4.2 普通基坑位置

(1)对于底标高为14.620m和15.300m的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支护剖面见图4。其中,灌注桩为φ800@1650,采用两道3s15.2预应力锚索,1860级,水平间距1650mm,一桩一锚。第一道锚索L=20m(自由段8m,锚固段12m),轴向拉力标准值200kN,锁定值180kN,锚固体直径150mm;第二道锚索L=19m(自由段6m,锚固段13m),轴向拉力标准值230kN,锁定值200kN,锚固体直径150mm。

图4 基坑支护剖面图一Fig.4 Section1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

根据弹性法计算结果包络图,位移ωmax=-25.06mm;基坑内外侧弯矩Mmax分别为-614.23kN·m和362.23kN·m、剪力Vmax分别为-276.42kN和279.30kN。

Kem=1.262>1.2,嵌固深度满足规范要求;Khe=4.622>1.6,抗隆起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2)对于底标高为16.530m和18.700m的基坑,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支护剖面见图5。其中,灌注桩采用φ800@1650,采用一道3s15.2预应力锚索,1860级,水平间距1650mm,一桩一锚,锚索L=17.5m(自由段5.5m,锚固段12m),轴向拉力标准值200kN,锁定值180kN,锚固体直径150mm。

图5 基坑支护剖面图二Fig.5 Section2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

根据弹性法计算结果包络图,位移ωmax=-18.21mm;基坑内外侧弯矩Mmax分别为-251.40kN·m和320.03kN·m、剪力Vmax分别为-159.55kN和144.11kN。

Kem=1.469>1.2,嵌固深度满足规范要求;Khe=6.734>1.6,抗隆起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4.3 提升泵房坑中坑位置

1.坑内位置

基坑底标高11.100m,坑定标高18.700m,坑深7.60m,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支护剖面见图6。其中,灌注桩为φ800@1500,采用一道3s15.2预应力锚索,1860级,水平间距1500mm,一桩一锚,锚索L=24m(自由段6m,锚固段18m),轴向拉力标准值280kN,锁定值230kN,锚固体直径150mm。

图6 基坑支护剖面图三Fig.6 Section3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

根据弹性法计算结果包络图,位移ωmax=-13.26mm;基坑内外侧弯矩Mmax分别为-348.48kN·m和136.26kN·m;剪力Vmax分别为-176.35kN和207.12kN。

Kem=1.421>1.2,嵌固深度满足规范要求;Khe=5.423>1.6,抗隆起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2.坑中坑左侧

上部基坑坑顶标高24.70m,坑底标高18.70m,坑深6m;下部坑顶标高18.70m,坑底标高11.10m,坑深7.60m。上下均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支护剖面见图7。

图7 基坑支护剖面图四Fig.7 Section4of foundation pit support

上部灌注桩为φ800@1650,采用一道3s15.2预应力锚索,1860级,水平间距1650mm,一桩一锚,锚索L=21m(自由段5.5m,锚固段15.5m),轴向拉力标准值220kN,锁定值190kN,锚固体直径150mm。

下部灌注桩为φ800@1500,采用一道3s15.2预应力锚索,1860级,水平间距1500mm,一桩一锚,锚索L=24m(自由段6.5m,锚固段17.5m),轴向拉力标准值280kN,锁定值230kN,锚固体直径150mm。

上部计算结果同基坑支护剖面图二。

下部根据弹性法计算结果包络图,位移ωmax=-15.0mm;基坑内外侧弯矩Mmax分别为-429.60kN·m和150.39kN·m、剪力Vmax分别为-221.28kN和235.331kN。

Kem=1.209>1.2,嵌固深度满足规范要求;Khe=4.393>1.6,抗隆起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3.靠近综合楼位置

上部基坑坑顶标高24.70m,坑底标高18.70m,坑深6m;下部坑顶标高18.70m,坑底标高11.10m,坑深7.60m。

由于综合楼距离基坑较近,且复合桩基不能承受水平变形,对基坑支护的位移要求较高。

(1)方案一

第一阶段上部基坑支护先采用灌注桩φ800@1650悬臂支护+回填土台反压[3];下级基坑支护采用桩锚形式,灌注桩为φ800@1500,采用一道3s15.2预应力锚索,1860级,水平间距1500mm,一桩一锚,见图8a。

第二阶段在18.7m位置的构筑物底板浇筑完成并达到强度后拆除上部基坑的反压土台,将上部基坑支护改用φ609×16钢管支撑+φ800@1650灌注桩支护,见图8b。

图8 方案一支护剖面Fig.8 Section view of scheme I

(2)方案二

上部基坑支护采用φ800双排灌注桩悬臂支护,前排桩水平中心距1100mm,后排桩水平中心距2200mm,前后排桩中心间距1800mm。

下部基坑支护采用桩锚支护形式,灌注桩为φ800@1500,采用一道3s15.2预应力锚索,1860级,水平间距1500mm,一桩一锚,锚索L=24m(自由段6m,锚固段18m),轴向拉力标准值280kN,锁定值230kN,锚固体直径150mm。

基坑支护剖面见图9。

图9 方案二剖面Fig.9 Section view of schemeⅡ

上部根据弹性法计算结果包络图,位移ωmax=-12.91mm;基坑内外侧弯矩Mmax分别为-190.58kN·m和111.77kN·m、剪力Vmax分别为-93.95kN和108.10kN。

Kem=1.254>1.25,嵌固深度满足规范要求。

下部计算结果同基坑支护剖面图四。

悬臂式支挡结构可不进行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对比方案一和方案二:1)从实施难度和工期比较,方案一的回填土台、钢管支撑安装施工难度大,费事费力,且需等待底板施工结束后方可进行,严重影响施工工期。方案二的基坑支护与池体结构完全脱开,支护与池体结构之间关系清晰;施工方面省时省力、且方便快捷。但双排桩靠近综合楼,灌注桩施工需考虑对综合楼地基的影响,经与施工单位沟通,总体可控。2)从经济性比较,方案一措施费较高;方案二工程费较高,综合比较,两者相当。

整体考虑,该局部基坑支护设计采用方案二。

4.4 基坑监测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 50497—2019)[4],本基坑工程共布置25个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间距不大于20m。一级基坑监测预警值取基坑深度的0.25%,绝对值不大于25mm,变化速率2mm/d;二级基坑监测预警值取基坑深度的0.4%,绝对值不大于40mm,变化速率3mm/d。

本工程主体结构目前已经完成竣工验收,通过对基坑变形监测资料的分析,本次基坑靠近综合楼位置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为2.55mm,其他地方桩顶最大水平位移为14.45mm。说明本基坑工程设计完全满足工程要求,安全可靠。

5 结语

1.结合地质情况、周边环境、基坑深度等因素分别确定基坑支护形式,使得工程方案更加经济合理。

2.靠近综合楼位置的基坑支护通过方案对比分析,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使实施方案更具时效性和经济性。

3.对比计算结果和基坑监测数据,本设计完全满足实际工程的安全稳定性要求,可作为成功案例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实用参考。

猜你喜欢
综合楼标准值锚索
悬浇拱桥索力设计计算分析
挤压锚式可回收锚索在卵石基坑的回收试验分析
北京市重金属污染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浅谈高校综合楼供配电设计
浅析风电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设立与监控
广州珠江酒店给水排水工程设计
锚索搅拌头加工制作的改进
浅谈中医院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规划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