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中的生态理念对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启示

2021-11-15 13:11张诗雨
文教资料 2021年21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大学生

张诗雨

摘 要: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理念引发了生态破坏,加剧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生态安全问题业已成为全球性话题。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性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要尽可能规避生态问题陷阱,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公民生态道德素养的提升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显得至关重要。儒家思想中蕴含非常丰富的生态理念,不断深入挖掘、继承并阐释当代价值,对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具有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先秦儒家思想 生态理念 大学生 生态道德素养

生态道德教育要求教育者运用教学手段影响受教育者,使其明确人与自然、社会及他人的相互依存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理念,将生态道德素养内化成人的一种基本修养, 构建具有生态道德素养的人格。近些年来,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部分学生仍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生态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是针对部分大学生缺乏生态道德素养提出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如何开展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教育呢?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突出优势,发展繁荣是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先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之源,是后世诸多思想发展的起点。今天被广为接受的诸如“天人合一“”自然之序“”节用御欲”等生态理念,均可溯源至先秦儒家思想。追溯这些生态理念之缘起发展、理解这些生态理念之精神内核,对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儒家生态理念的精神内核

儒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蕴含许多令人深思的生态思想与智慧,尤其是关于天人关系的思考、遵循自然之序的观念、节用御欲的思想等,对于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具有重要启示。

(一)“天人关系”之思

儒家天人关系的思想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孔子、孟子到荀子,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及人对自然态度的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理,一直在不断延伸和发展。总体而言,他们肯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主张在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境域下追求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他们强调自然万物的生发都遵循自身规律,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且符合自然发展规律。

孔子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过“天人合一”的思想,但是从其整体思想的指向来看,蕴含的生态道德理念是十分明确的。比如孔子曾提道“: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2]他认为尧受上天启示,用天理法则治理天下,其中已经蕴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孔子又言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2]作为正人君子应当具备最基本的素养,首要的是通晓“天命”。孔子把“天”看作自然界存在的一种神秘的主宰力量,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2],人类只有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知天畏命”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基本生态道德认知。

孟子在继承孔子相关天人关系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发展。比如他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3]天道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实在性。人只有参悟自己的本性,将善性践行到善行中,才能参透天命。对于天命,孟子强调“顺天者昌,逆天者亡”[3],向世人传达一个理念,即只有顺应天命,国家的未来才能繁荣昌盛,如果违背天命,那么只有死路一条。不仅如此,孟子还将“天” 与民心相统一,认为民心即天意,得到人民的认可就是得到 了“天”的认可。孟子将人与“天”放到同等地位,借“天”的地位抬高人,使人拥有像“天”一样至高无上的地位。

荀子关于“天人关系”有独到见解。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4]人们生活的好坏与社会的动荡,更多在于统治者对社会治理,与自然界本身没有直接关系。他说“: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致者,无益也。”[4]荀子对“天人关系”的理解是,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要遵循自然界运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合理地利用大自然中事物发展及变化的规律[5]“,制天命而用之”。只有这样,才能實现人与自然的共生发展,这是荀子站在自然的角度思考天人关系, 探究天人和谐发展的平衡之道。

(二)“遵循自然”之序

自然界事物的发展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如果破坏其生长规律,势必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人类要了解自然界万物的生发规律并尊重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自然之道既不可否认,又不可违背。先秦儒家学者非常注重“仁爱”思想的培养,把对人的道德关怀推及世界万物。

孔子对自然万物充满怜悯之心,提倡要遵循自然规律, 珍惜和爱护有生命的自然万物。孔子曾与其学生言道“: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2]意指上天具有主宰世间万物运行的能力,比如四季更替、日月星辰、万物生发都是大自然呈现在人类面前亘古不变的规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要以仁爱之心关注自然万物的运行,世间生物的存在都有特殊意义,我们不能轻易打破这种动态平衡。《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2]的原则,强调尊重动物繁衍及生长规律,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孔子站在仁爱的立场思考世间万物存在的联系,以珍爱万物作为根本出发点,主张对世间万物施以爱心。儒家的思想家对生命不仅充满敬畏与热爱,还将这种情感真诚和理性地融入他们的生活实践行为中。

孟子对于生态万物的发展规律颇有研究。他说道“: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3]要想桐树、梓树长成参天大树,人们就应当知晓如何种植,因为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才能更好地培育它。孟子通过对实践经验归纳和总结,发现自然万物的生长与发生都有自身的生长规律, 尊重事物的生长规律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孟子还提出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举措“: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3]他提出的这些维护生态平衡的建议,强调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只有将生态自然与人类文明、天与人统一起来,按照规律耕作,才能使自然环境得到绿色可持续发展。

荀子在研究生态万物生长更替规律时,提出“天人相参” 的生态理念,旨在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他曾言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4]天地万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想让社会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人类必须遵循自然的基础,找到合理治理自然和社会的方法。在荀子看来,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天、地、人都有不同的职责和功能,一个事物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另一事物的变化,说明人世间的诸多生态问题往往是人的不合理治理造成的。因此,人类在治理社会时,除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外, 还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只有这样人与自然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节用御欲”之行

儒家主张轻物质欲望,重内在精神修为。在资源利用方面,他们强调慎用自然资源,取用要有节度。自孔子以来, 反对浪费、崇尚节俭成为儒家一贯秉持的生态理念。节俭一直被人们所传承和赞扬,被看作持家立业之本。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6]就是看到了节俭之德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孔子以身作则,给他的弟子树立学习标杆。主张人们在追求内在道德修养与完善自我人格的同时,节用自然资源、讲究生活淳朴,排斥对奢靡生活的执着追求。他在生活方面主张去奢崇俭“:礼,与其奢也,宁俭!”[7]意在操办礼仪或对人表示敬意方面,与其奢华,不如俭约。有关吃、穿、住、行等物质需求不要过奢靡,应该做到吃得不要太饱,居住之地不要太奢华,其中隐含对自然资源的爱惜之意。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徒之一。孔子称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颜回的快乐来源于精神的富足,即使物质贫乏,也能得到莫大的享受。我们不应该因为衣着简朴感到羞耻,与外在的物质欲求相比, 人应当把内在修养放到个人素养的首位。

孟子非常注重节俭,在个人物质消费上,倡导“寡欲”和“节用有度”。他说“:养心莫善于寡欲。”[3]即修身养性的好办法是控制物质欲望。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能受物质欲望的支配,因为物欲的增加会使善性减少。也就是说,物质欲望的扩张,会使人忽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采滥伐,甚至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热爱和尊重自然要求人们节欲,控制私欲。孟子还提出“,不违农时“”勿夺其时“”食之以时”,不要耽误农作物的耕种季节,只有遵守农业生产规律,适时灌溉、播种、施肥,才能适时收获。将有节制地利用自然与保护生态自然结合起来,使人与自然的发展形成动态平衡。如果取用没有节度,势必导致生态自然系统失衡及自然资源的衰竭。

荀子作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扬了节俭理念。从国家治理层面,荀子提出“:节用以礼,裕民以政。”[4]人的欲望无穷尽,荀子主张在满足人最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削减没有必要的消费,将资源积攒起来保证后代生存有足够的自然资源;从个人修身层面,荀子提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4]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人民,只有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节约用度,并妥善储存多余的财务,才能保证生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4]。如果天下苍生百姓均勤奋耕种田地,在生活中修为节约品质,那么即使是苍天也不忍心让人陷入贫困。荀子这种将“强本节用”视作国富民强的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二、先秦儒家生态理念对培育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的启示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8],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的“两山论”生态思想,要求我们不仅要树立正确理念,而且要從行动上践行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国策。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生态道德素养水平是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的关键,对其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是时代之需、迫在眉睫。同时,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使生态道德教育必不可少。生态道德认知是大学生“智”的有机成分,欣赏感验和珍视自然和谐之美,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素。由此,将生态道德素养培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通过相关的教育过程,加深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认知,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行为,增强大学生的生态道德使命感与责任感,已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所在。

儒家思想体现在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他们的生态理念精神是大学生生态道德素养培育的重要资源。具体表现在:借鉴天人关系思想,使大学生树立“知天畏命”的生态道德认知;领悟遵循自然之序思想,培养大学生“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情感;践行节用御欲之要求,培养大学生“去奢宁俭”的生态道德行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一)树立“知天畏命”的生态道德认知

生态道德认知统一于生态道德素养结构的知、情、行之中,在整体之中居于理性基础地位,是生态道德情感形成的必要前提,也是实施生态道德行为的源泉。先秦儒家生态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应当以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作为参考,让人们意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应当与自然环境共生并存、协同发展。这种整体性的自然观要求人类知天命,找到人与自然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儒家思想中的这一观点,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认识的高度,并且能够提高对生态道德认知的水平和生态道德修养,形成“知天畏命”的生态道德认知。

(二)培养“仁爱万物”的生态道德情感

生态道德情感是外在道德规范与内在道德认知连接的桥梁,是形成生态道德行为的催化剂。生态道德情感作为人内心最活跃、最强烈、最持久的内容,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情感体验,是生态道德主体进行所有生态活动的基础和保证,是生态道德主体形成稳定和睦情感的保障[9]。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要传承儒家“仁民爱物”的生态道德情感,首先主动学习并深入探讨、研究儒家丰富的仁爱思想的理论知识,其次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及关爱自然。只有在认知深化、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将仁爱思想内化为自觉的生态道德情感体验。只有生态道德认知转化为情感体验,大学生才能对相关生态文明现象和问题产生情感共鸣。自觉遵守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 不仅为其形成生态道德素养催生强大而稳定的动力,还可使其成为爱护自然的推动力量。

(三)养成“去奢宁俭”的生态道德行为

生态道德行为是在生态道德情感与生态道德认知综合心理作用下形成的,是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社会及人的关系时,自觉履行生态道德义务并达到规范行为活动的标准。

大学生的生态道德由“知”向“行”的飞跃,是生态道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孔子、孟子及荀子都主张“去奢节用”,这种节俭观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节俭意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不仅能够形成保护自然、节约简朴的生态价值观,还能够形成“去奢宁俭”的生态道德行为,致知于行,要让“去奢宁俭”作为约束日常行为习惯的准则,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不能仅仅局限在空泛的理论灌输上。比如要结合大学生遇到的现实境遇及问题,及时引导大学生抵制不良消费主义和过度享乐思想,克制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节约简朴、生态消费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儒家思想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传承,但是其中有关生态思想的精华,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對于解决新时代的相关生态问题具有启示作用。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直接关系到新时代生态文明社会的创建与发展。因此,传承儒家思想生态理念中的精髓思想,将其作为教育资源融入大学生生态道德培育中,需要继续深化探索,不断加深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18.

[3]杨伯峻. 孟子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18.

[4]方勇,李波. 荀子[M]. 北京:中华书局,2011.

[5]桑延海. 孟子、荀子和董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探究[J]. 大众文艺,2019(9).

[6]王力. 市委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并审议通过我市贯彻落实意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N]. 杭州日报,2013-02-04.

[7]刘宝楠. 论语正义:卷三[M]. 北京:中华书局,1990.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9]杨立新,屠凤娜,张新宇. 论生态道德意识[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7).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