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索

2021-11-15 13:11赖茗薇封亮曹玉丹
文教资料 2021年21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大学生

赖茗薇 封亮 曹玉丹

摘 要: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使高校学生更好地顺应时代趋势全面提升,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视角探索、梳理高校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并以此为切入点,剖析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现状和问题,针对性地从专业素质、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三方面提出改善途径,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献策,以适应现代化人才发展需求。

关键词:委托代理理论 综合素质 大学生

一、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角色剖析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委托代理理论是起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个著名经济学原理,在企业治理中被广泛应用。该理论的主要思想在于:社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具有广泛存在的特性,其中存在着委托人和代理人两个关键主体,委托人一方会委托代理人一方代为行使如决策权等某些权利进而实现自身利益获取的一种契约关系。

在该理论中,除简单的契约关系以外,还应当注意其中的前提假设和隐含条件分析。其一:对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假设其符合“经济人”特征,追寻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二:委托代理过程中两方利益并不完全一致,委托代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益分歧,对于利益最大化的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影响决策选择。其三: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 意味着其中一方可以利用信息优势扩大自己的利益。现实中,信息优势方往往是代理方,要求委托人建立激励机制或约束机制,促进代理人尽可能扩大委托人利益。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参与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剖析

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类参与者中,本文主要关注高校、用人单位、学生三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指导意义显著,因此,下文将做重点分析。

高校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委托代理关系。用人单位作为委托人,委托高校为其培养具备相应技能的学生,并扩大企业知名度,用人单位负责提供就业信息、就业实践、就业岗位等,使高校委托人一方毕业生就业需求得到满足,高校知名度得到扩大。在这段双向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一方面,高校对于大学生相关能力及水平有较具体化的了解,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拥有信息优势。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在选择任用时常常出现问题。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委托代理关系。学生作为委托人,委托高校为其赋能,进行体系化培养获得良好就业的必要能力,高校作为代理人,负责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安排实施。高校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就业发展获得良好社会声誉, 由此形成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双向委托代理关系。学生作为委托人,委托企业为其提供就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负责提供实践机会和相应岗位。同时,企业通过吸收优秀大学生引进人才,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由此形成学生与企业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与问题

结合119 份涉及全国69 家地域分布广泛的医药健康类企业问卷调查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到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并从高校建设角度总结出如下关键问题:

(一)部分高校基础专业素质满意度相对较高,专业拓展能力关注度不足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用人单位对C 校毕业生专业素养表示认可,且在当前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大高校对于专业课程的体系化建设有成效,在基本性专业素养方面,高校毕业生已经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相关需求。值得注意的是,在提高专业素养后,大部分委托方即用人单位,表达出对于提高实践能力(如:沟通表达、实验操作、解决问题等)较强烈的改进意愿,对于大学生专业重视程度逐步从基础知识向外延拓展,以获得专业实践能力一流的人才。委托人一方的期望对于高校代理方而言,反映出高校代理人一方在专业拓展培养方面关注程度有所缺乏,高校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纵向深度与横向广度仍需要改善。

(二)部分高校现有德育培养机制不完善,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体系须改进

德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是,當前一些高校对于“如何促进德育的体系建设”的问题探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该问题的解决尚未形成有效的方案。因此, 一些学校在德育方面出现滞后、空白、不均等问题。从对于C校学生所在用人单位的调查中得知,超过50%以上的委托人用人单位在道德品质、社会责任等德育要求上有较高期望值。但是,在高校代理人的德育培养成果呈现上,委托人的满意度却相对较低。因此,如何促进当前高校德育教育培养体系全面化、成效化发展,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三)部分高校现有身心素质教学成效不足,多维素质改革势在必行

一方面,“体育强国”的提出使高校体育课程教育实施方案更加具有多样性,校园运动打卡、多比例的体育课成绩设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另一方面,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不断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化培训框架。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一些高校现有的身体素质培养方案大多局限于课堂上课、课外跑步打卡的模式,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主观激励性不足,存在形成上课不积极、打卡常敷衍的情况。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建设方面,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配比不足,体系化的心理教育不足,如何有效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成为难题。

由上可见,部分学生收获的效果并不能达到用人单位委托人预期,尤其是在健康体魄、健全心理、拼搏精神、团队精神、抗压耐挫能力方面,委托人方给出的重视程度高,且表达出强烈的期望改进的意愿,正是现阶段培养体制的症结所在:身体素质教育改革践行难,心理健康关注、心理素质提高力度不足,因此,如何让政策落到实处值得深思。

(四)部分高校美育劳育建设形式化,育人实效发挥不足

高校美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造力和对世界认知的全面性,对于减少应试教育对学生造成的审美能力缺失有一定弥补作用;劳育端正学生的劳动态度,珍惜劳动成果,勤于劳动实践,在奋斗中实现价值。然而,在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中,美育在大多数情况下仅存在于公共选修课中,难以真正提高审美能力与创造性;劳育由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差异而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被逐渐淡化,高校设置实验课程,但往往缺乏社会性实践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一些代理人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委托人的现实要求,出现创新原动力缺乏、难以适应社会现实需要等问题。

三、校企委托代理关系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校企联动,共创“订单式”人才培养信息共享新格局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专业素质、思想道德、身心素质等多方面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高校企业联合体,由用人单位发出“人才订单”,高校及时把握趋势,作出有效调整,按照订单要求,结合自身人才“设备条件”,及时进行信息交流,而后拟定“生产”方案,安排“生产” 计划,保证“生产”产量,由此可形成双向良好互动的激励机制,显著提高高校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获得“定制化”的高校人才,形成“双赢”的委托代理关系理想局面。

(二)全面化建设课程大思政,发挥育人育德实效

当前,课程思政建设正如火如荼,如何充分利用专业课程载体,拓展思想道德教育新领地,是德育培养的重要环节。专业课程以教学的体系化和完整性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阶段,思想素质教育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将学科思想内核融入对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深入打造课程思政大团队,形成专业课教师课上联系、高校辅导员课下交流、学生干部反映动态、高校课程改革者切实践行的良好合作,使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在课程思政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开花,结出德育之果。

(三)建立激励性体育运动常态制度,完善高校心理素质体系化建设

相对于现有打卡制度任务化痕迹较重的问题,实行积分打卡奖励制度對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有现实意义。另外,除体育学分激励、奖品激励以外,依托高校社团开展多样化的校园趣味运动会,从源头上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也是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

在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对相关心理咨询人员的配备、咨询途径的拓展、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从上而下的规范制度建设:从学校层面首先突出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给予财政、政策等方面支持,各校心理咨询主管者制度制定合理, 保证运行有效,心理咨询师专业性强,能够耐心解决学生困扰。由此,形成多级联动的心理教育完备体系。

(四)重视美育劳育顶层设计,设立美育劳育实践化机制

无论是美育还是劳育,都值得引起高校管理者和课程设计者的足够重视,在现有实践经验上改革。针对美育高度延展性、创新思维促进的特点,不断丰富美育选修课的内容、不断完善师资、不断优化考核,提高对于专业课外的美育“第二课堂”要求。针对劳育的现实指导性、深远影响性特点,应该广泛发挥校企合作在劳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在高校教育全过程而非仅限于毕业阶段全面提高劳动能力水平,在大学学习的各个阶段设置不同能力等级、适应不同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项目。如:医药类学科在大一时可以设置当地药房短期实践项目,帮助学生初识药物; 大二、大三期间安排学生在不同难度阶级的药企工作岗位上进行切实操作,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要求;大四毕业季,学生可以进行系统性实习,提高综合素质。在劳育实践中达到学生有所悟、有所学、有所获的目的,以适应社会要求。

参考文献:

[1]韩晓敏,孙元涛. 我国减负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及治理策略——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21(4).

[2]任勇,李晓光. 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 经济问题,2007(7).

[3]谢奉军,何丽霞. 校企合作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路径研究——以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与华宏汽车集团合作为例[J]. 科技和产业,2016,16(2).

[4]刘津铭,笪步源.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就业能力提高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9).

[5]沈馨怡,孙学文. 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分析[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9,30(2).

[6]史巍. 论以“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位及有效落实[J]. 学术论坛,2018,41(4).

[7]刘学勇,滕遥. 合理性教育循环与美育、劳育关系刍议[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30(5).

[8]李旭荣,徐红梅,张国忠,等“. 五育”背景下新工科劳育和美育课程建设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9).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