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解读方法的探寻

2021-11-15 14:11杨松
文教资料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文本语文

杨松

摘 要: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语文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达成的依托,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新课改对于文本解读提出了具体要求,给予高度重视,因此,为解决当前语文文本解读存在的极端化、片面化、伪多元化以及误读等问题,本文在对文本解读这一概念深入了解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并且基于解读的方法提供相应的实例示范进行佐证,希望能对一线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方面有所帮助,从而更新语文教育观念、提高语文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

关键词:文本解读 方法 示例

一、文本解读的认识

文本解读,就是准确地理解和解释文本。包括对文本的理解、分析和综合,但不涉及文本的评价和鉴赏。准确的文本解读既是一种理性的活动、也是一种客观性的活动。二者共性是忠实于文本。其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罗晓晖曾说:“合理的解读是还原性理解和公共性理解。还原性理解,要求我们忠于文本;公共性理解,要求我们避免臆断。”这要求我们不能脱离文本,不能固执己见。理性解说文本,言必有据,一切结论都立足于文本自身的信息,依循文本内在思路结构。

文本解读包括两个语义,一是文本,也就是我们需要了解文本的构成要素;一是解读,也就是解读的依据和标准。最基本的是能够全面的、符合逻辑的阐释文本。

文本是按照语言规则由一系列语言符号组成的,其内部是一致的、有一定结构且相互关联的。首先,文本中的每个部分的解释不能相互矛盾,要具有一致性,如若对文本的解读出现矛盾大概率是误读;其次,文本结构分析是对信息之间关系的合理解读,在逻辑上的线性关系、我们称之为“思路”,在情感上的的完整性、我们称之为“主旨”,对文本思路和中心主旨的解读决定了文本的整体意义,是解读文本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文本中的各个信息之间存在着符合逻辑和情理的联系, 在解读过程中需要将有关联的零散的信息模块化。

二、文本解读的问题

文本解读中最容易出现的三个问题:一是随意和肤浅, 游离于表面而不深入文本。二是偏颇和深奥,或过偏过难, 或不符学情,或多元解读,不明所以。三是过度解读,超出文本范畴。所谓的超出文本范畴是指在文本的外部大做文章, 比如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等教学占用大量时间,避重就轻,以至于学生在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时失去方向,无从下手。这种片面化和极端化的解读会造成学生对文本的错误理解,并且,由于解读方法的可复制性,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文本解读方法不利于阅读的理解、赏析和评价。

同时,语文教学脱离文本也是一种顽疾。自多媒体教学兴起后,又为这一顽疾披上豪华的外衣,喧宾夺主。虽然文本与多媒体的结合在教学中是一种进步,但是有很多教师会顾此失彼,将多媒体看作是文本的附属品。所以语文教育者应该理性地回归文本、基于合理的目的和任务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三、文本解读的方法

面对一份陌生的文本,在阅读理解过程中需要经历辨识信息、发现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思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包括基础性理解,结构性理解, 趣味性理解,修饰性理解几个层面。

首先,基础性理解。①词句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严格忠实于语句内容,做到不增不减,不扭曲文本的原意。②文本事实的梳理:分析事实脉络,厘清事实关联,包括正向关联、负向关联。③得出结论:基于文本事实得出文本主题的结论。

其次,结构性理解。①文本内语义的照应:通过语义分析梳理文本在形式上的结构,为深入解读打下基础。例如诗歌教学中,不同的意象组合构成不同意境。②文本中组块间的逻辑关联:任何文本的编织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理清其逻辑结构是分析文本的关键。③结构提炼:一个文本可能会存在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多重复杂结构,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需要把这些结构进行提炼、分析和整合。

趣味性理解。理趣、情趣、智趣三合一,通过理性分析对文本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定性确定性质和含义,对语义信息及其结构进行判断和推理性分析,包括文学类文本中对逻辑含混、似懂非懂的文句的理解、分析、概括,以及意义的阐释。定量确定数量和规模,在语义识别的基础上通过量化来评估相关信息出现的频率,根据对文本信息的统计、归纳和验证进行数量统计,辨别主次关系,防止解读时出现自我臆断的倾向或以偏概全和误解文意,一般的,凡是与主旨相关的语义信息必然会在数量上占绝对的优势。

修饰性理解。第一,根据文本特质和文体特征对文本进行诠释和探究,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考虑文本特质和文体,而不是把所有文章划分为几种基本类型,然后使教学模式化、程序化,搞“一刀切”。文本的特质包括类型、体裁、风格、流派、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文体包括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章体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有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童庆炳谈文体创造》的相关研究对文本概念是这样阐释的:文体从呈现层面看是指文体的话语秩序、话语规范、话语特点,但其背后会有丰富的人文内容,文本问题主要是形式问题。文本解读就是根据具体文本来把握这类作品、这篇作品、这位作家作品的特质,而不是以一套模式关照所有文章。第二,文本中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对传达作者意图和突出主题的作用。在这一部分解读过程中切忌臆断、误读和过度解读。

四、文本解读的范例

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需要进行细致的基础性解读,厘清文本写了怎样的人,叙述了怎样的一件事,事件具有怎样的意义。首先,要充分注意散落在文本中词语和句子,从而提炼出一下观点:①文本开端的景象特征是荒凉、缺水、无人。文本中表现荒凉的词句分别是“:荒野、废墟、坍塌、没了屋顶的房子、一点生气都没有了”,表现缺水的词句分别有“: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希望都没有“”到处是干旱的土地”,没有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②文本最后部分的景象特征是生机勃勃、有水、有人。通过“热闹、笑声、沃土、鲜嫩薄荷”概论出第一个结论,通过“干涸已久的地里又冒出来了泉水、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概论出第二个关键词,有人这一特征是显而易见的。③通过前后景象的对比、沙漠变绿洲,这并非自然形成的,而是植树的牧羊人持续不断努力创造奇迹的结果,从而得出文本主题,通过对文本相关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进行提炼和总结,在对字词句段篇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脈络、概括文本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这里仅以现代文作为范例进行说明,除此之外,诗歌、文言文、散文、小说、戏剧类文本都离不开基础性文本解读, 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和主旨,感受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由两大版块构成,一是百草园,二是三味书屋。此外,文章在首尾呼应的结构布局也是两个小的版块。因此,可以在结构上寻找切入点进行文本分析。两个大的版块:①百草园由三个部分组成:自然景观、美女蛇的传说、冬季捉鸟:②三味书屋也由三个部分组成:拜师、问怪哉虫和上课。两个小的版块是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开头写百草园的荒芜,结尾写绣像的消失,首尾两处共同诠释的意义是失去。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既是是两个生活空间的转变也是两个时间段的转变, 更是人生阶段和心理感受的转变。通过对文章结构的分析探究人生社会化的主题脉络,从而深入体会文本。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根据小说情节构造沿着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思路对文本进行划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基于理性、忠于文本地观察文本中刻意强调的信息,观察信息的数量进行定量研究,对重要文句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等定性研究,推测作者构造情节的目的。同时以同理心关照文本信息,深入认识小说情节所显示的意义。文本中“哎!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一句在文本中反复出现,通过分析得出作者的目的是突出于勒叔叔是整个家庭“希望”的象征,而文本中前半部分“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和后半部分于勒作为落魄者的出场形成对比,从而推测出文本主题是描述希望变成绝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分析文本,还需要以情理关照文本,一个深受贫穷折磨的家庭将希望寄托于远方的叔叔是出于生存的期盼,是值得同情的。得知于勒的落魄不与他相认是因为原本就贫穷的家庭已经不能再被拖累,是情有可原的。担负家庭责任的成人是以物质作为考量,而非亲情。对于年少的“我”来说是以人类本能的情感作为考量,最能体现伦理亲情的就是那句“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矛盾:人类的心灵是情感的温暖,人类的行动逻辑是趋利避害,这就是文本能够成为不朽的经典的原因。文本解读过程中除了要依托理性、思维、逻辑还需要调动情理才能充分体味文本的核心思想。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典型的赋文,被人称为“千古第一赋”,它典型地表现了赋的内容和特征,其独特价值不在于思想性而是艺术性,尤其是对赋体文章表达特征和语言艺术的分析,这是其在教材中特殊的价值体现。因此,根据赋体这一文本特质对文本内容进行具体诠释和深入探究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文本解读过程中的重要依托。李白的《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属相和歌辞,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就在于它突破了乐府古题,它的夸张性铺排呈现出多维复合的意象系列和情致起伏,在解读中可以以作者的写法为切入点,感受文本的恢宏气势和思想上的跌宕起伏,进而深入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

五、总结与反思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解读文本是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关键,怎么才能做好文本解读呢?文本、策略、学情是我们要同时兼顾的。教育者要以不同身份多角度多维度理解文本,首先,作为读者,凭借自我的阅读经验感受文本,这也是学生初次看到文本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明确了解学生的阅读难点所在,也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作为语文教师要明确阅读一个文本最重要的地方在哪里,必须理解和感受的地方在哪里,分析文本的关键点在哪里,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性的分析,紧靠文本本身。同时还要关注不同的学情,同一类的文本对于不同学段来说教授内容和教学策略是有阶梯性差异的,做到细化解读但不越级解读,这样无论哪个学段的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学习到的语文知识都是扎实的、细致的、鲜活的。最后,作为语文研究者,要做到不同文本进行区分,同类型文本细化,通过对文本解读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语文知识、感性经验和思想,还能学会不同类型文本的分析方法。

张志公老先生曾说“:语文学习就是带领学生从文章里有一个来回,就是通过弄清语文形式来理解文章内容,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进一步弄清為什么用这种语文形式来表达这个内容。从语 文形式到文章内容,再回到语文形式。”语文教师则可以通过 “基础性解读、结构性解读、趣味性解读、修饰性解读”等教学策略深入文本内部,这样学生理解不了的地方理解了,感受 不到的地方感受到了,未知的语文知识成为已知,已知的语 文知识纵向深化了,那么,阅读教学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参考文献:

[1]罗晓晖. 方法与案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王荣生. 阅读教学教什么[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孙绍振.名作细读[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罗晓晖,冯胜兰. 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教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文本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論《柳毅傳》對前代文本的繼承與轉化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