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和花艺设计”混合式金课建设理念解析与重构

2021-11-15 14:11张金锋费伟英石玉波蔡海燕
文教资料 2021年21期
关键词:金课混合式教学

张金锋 费伟英 石玉波 蔡海燕

摘 要:按照“金课”建设内涵要求,结合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理论,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的建设理念进行深度解析和重新架构。

关键词:金课 混合式教学 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理论 插花和花艺设计

“金课”内涵可以总结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主要指基于慕课(MOOC)、专属在线课程(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运用适当 的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课”[2]。本文以高等职业教育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插花和花艺设计”为对象,对建设理念进行深度解析与重新架构,以适应“金课”建设目标与价值定位。

一、全面打造课程“高阶性”

所谓“高阶性”,是强调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变简单的知识传授为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1]。

(一)全面引入布鲁姆教育理念

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理论认为: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阶到高阶的顺序依次可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3]。

以往“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低阶性”知识目标通常表述为:了解常用插花花材的名称和用途;了解中国传统插花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插花名著;了解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特征; 了解中国传统插花六大容器类型的基本插制方法;了解西方式插花常见造型的基本插制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花艺常用技法;了解婚礼花艺设计理念和主要内容;了解会场花艺设计理念和主要内容;了解礼仪花束包装的理念和主要内容。

基于布鲁姆教育分类目标理论,上述理论目标和技能目标都属于比较“低阶”的课程教学目标,仅停留在“识记、理解、运用”的“中低水平”上,与“金课”的“高阶性”要求相差甚远。经过内容重组与整合“,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高阶性”知识目标定位为:了解常用插花花材的名称,理性评价常用花材在插花中的用途;了解中国传统插花历史,理性评价其中出现过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重要著作、重要发明等“重点”;了解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特征,分析传统插花作品背后蕴含的中华传统哲学思想,对传统插花作品进行理性鉴赏和评价;了解中国传统插花六大容器类型的基本插制方法,分析不同容器插花造型的不同艺术风格特征,对六大容器插花的优缺点进行理性评价;了解西方式插花常见造型的基本插制原理和方法,分析不同造型产生的不同艺术风格特征,对各种常见造型的应用场景和高端变化应用进行理性评价;了解现代花艺常用技法,分析不同技法的不同应用范围,对不同技法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进行对比评价;了解婚礼花艺设计理念和主要内容,分析不同婚礼风格背后的文化意义,对不同场景的婚礼花艺作品对比评价;了解会场花艺设计理念和主要内容,分析不同主题的会场花艺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对不同会场主题花艺设计进行对比和综合评价;了解礼仪花束包装的理念和主要内容,对不同造型的礼仪花束进行对比分析,对不同风格的礼仪花束的优缺点进行客观评价。

(二)积极探索PBL 教学模式

PBL 模式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 模式,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或者翻译成“问题导向的学习”模式,这是一种能够充分体现“高阶性”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它能彻底改变以往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满堂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满堂懵”的“尴尬”现状。教师在备课阶段淡化理论知识的灌输,将知识重点和难点重新架构和整合,以提问的形式上课,结合翻转课堂模式,教师课前将若干问题“抛”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学导引(声音的资料、图片的资料、文字的资料、视频的资料、融媒体的资料等相关链接发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逐步“解决”问题,虽然最终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但是这个过程是一个“高阶性”教学过程, PBL 模式的核心是“教师设计问题来上课,学生探索问题来求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或者合作解决某个具体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能够让学生受益一生。

以“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征”教学单元为例,用常规的讲授法作为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直接点明主题“:今天我们讲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征,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特征是:注重线条、以曲为美、师法自然、讲究意境、色彩素雅。”学生照本宣科,只是达到了“了解”的最“低阶”的学习层级。若以PBL 模式开展教学,则教师在课前抛出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你了解中国传统插花的艺术特征吗?中国传统插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艺术特征”?它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共通的地方?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征背后折射出什么样的中华哲学思想?在当今时代,以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为切入点,如何复兴中华传统文化?这些问题经过教师精心打磨,深度层层递进,难度步步升高,把常规教学只能实现的“了解、理解”等“低阶性”教学目标,逐渐升高到“综合、分析、迁移、应用”的“高阶性”教学目标,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高阶性”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高阶性”。

二、全面增强课程“创新性”

所谓“创新性”,第一方面指的是在课程内容上体现前沿性与时代性,使所授知识能够及时反映“业态”的新变化和未来发展新趋势;第二方面指的是在教学形式上应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突破传统在固定时空条件下“一灌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新技术、新工具开展“对话课堂”教学;第三方面指的是在学习成果上深化探究性和个性化,达到学做合一、學思合一、个性发展的效果[1]。

(一)前沿性

产教融合谱新篇

插花花艺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以婚礼花艺为例,每年的婚礼花艺流行色彩都有变化,每两三年婚礼花艺的流行款式都有不同。因此,加强校(学校)、行(行业)、企(企业)深度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解决“学校所学”即“岗位所用”问题的必由之路。基于此,依托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我校园林园艺专业联合20 余家嘉兴市域知名的园林园艺企业,于2020 年成立了嘉兴市园林园艺产教融合联盟,行业企业把最新的生产技术标准、新工艺路线等及时反馈给学校, 学校顺势而为,将企业的真实案例转化为学校课堂教学内容,保证了学校课程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世赛花艺进课堂

世界技能大赛已有六十余年的发展历史,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近年来,中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捷报频传、屡创佳绩。以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为例,中国选手先后获得第44 届(2017 年,阿联酋·阿布扎比)、第45 届(2019 年,俄罗斯·喀山)两届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的冠军,侧面证明了中国插花花艺技术在世界插花花艺行业的领先地位。近年来,本课程按照国家级金课标准推进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内容主动对接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参赛内容,课堂教学内容主动与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插花花艺技术接轨。把架构花束、鲜花礼盒、新娘人体花饰(头花、颈花、腕花)等最新的世赛花艺模块引入课堂教学,实现学生在学校花艺课堂所学与世界花艺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

(二)互动性

强化在线课程建设

在“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高标准建设过程中,始终坚 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力建构线上线下全时空、多维度、无障碍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空间。按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借助浙江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在浙学App)创建高水平慕课——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该慕课至今已经成功运行近10 期,校内外选课人数累计5000 余人,已经被近50 所高校引用推广,课程网站访问量累计达到78 万余次,课程讨论区累计互动达到20余万次,该慕课历时三年拍摄并剪辑完成了500 余分钟高清、原创插花花艺教学视频,既有学校教师深度理论解析,又有插花花艺行业大师插花实操演示,课程视频内容和质量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同行的积极肯定。

强化课中“互动性”教学

“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的“课中”教学采用智慧职教云平台实施信息化师生互动,利用该平台实现了在线签到、在线测验、在线投票、在线讨论、在线抢答、在线提问、在线问卷调查、头脑风暴、小组PK、在线当堂打分等多项“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信息化教学功能,建立了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在手、课程随走”的“碎片化“”移动式“”全天候”信息化教学技术支撑体系。

(三)探究性和个性化

“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注重学生“探究性”和“个性化”教学改革,利用科学手段设置课程前测,根据学情分析结果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三类教学对象。第一类是适合专升本的同学,该类同学的共同学情特点是理论基础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该类同学的“高阶性”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拓展训练,该类同学往往“学有余力”,课后增加“探究性”学习引导,对接本科花艺教学的理论深度,提高理论研讨能力和水平。第二类是适合毕业即就业的同学,该类同学的共同学情特点是逻辑思维能力不够,但是实践动手能力强,乐于动手,敢于实践。采用个性化教学指导,组建课后“花艺兴趣小组”,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对其无限制开放花艺实验室,进一步提升該类同学的“花艺师岗位技能”,努力实现“学校毕业即高质量就业”的预设目标;第三类是适合毕业即创业的同学,该类同学思维大胆开放,乐于接受新事物和新挑战,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动手实践能力。有意识地强化该类同学的“创新创强” 意识,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教师主动把花店行业创业创新成功的案例及时反馈给同学,多维度激发学生的创业创新热情,努力实现“学校毕业即高质量创业”的预设目标。

全面提升课程“挑战度”

所谓“挑战度”,即课程具备一定的难度和深度,对教师和学生都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研究思考。[1]“插花和花艺设计”课程积极应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程“挑战度”,将全部教学内容项目化,并将教学项目划分为基础项目、拓展项目、挑战项目三大类,实施项目化分类教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升课程“挑战度”。其中,基础项目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教学;拓展项目面向“学有余力”的同学开放教学,结合“挑战杯“”新苗人才计划“”世界技能大赛”等“创新创强”项目,针对班级极个别同学开展“挑战项目”教学,做到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实践证明,项目化分类教学满足了不同学情同学的学习需求,做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既满足了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又针对性地增加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吴岩. 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2).

[2]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EB/OL].[2019-10-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 910/t20191031_ 406269.html.

[3]王瑞华. 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的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

猜你喜欢
金课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