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现状调查与策略建议

2021-11-15 14:09王春霞
文教资料 2021年21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语文课程

王春霞

摘 要:语文是职业教育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构建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的逻辑路径及支持系统,开阔中高职语文课程理论研究的视界,能够促进有效衔接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本文通过对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课程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方法、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调研,剖析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有效衔接 语文课程 对策建议

一、研究缘起

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对增强中高职语文课程的实效性与吸引力有重大意义,也对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发展具有理论意义,能够为同类型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丰富中高职语文课程一体化设计的视角与方法。

目前对于中职与高职语文课课程的主要观点有:①“主导说”,徐国庆(2008)、李亚杰(2012)等强调语文课程在人格完善的需要、具有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功效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②“按需说”,苗耀华(2014)认为语文课程占用课时数多,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将来就业影响不大,应当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需求选用。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2018年10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明确提出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提高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黄炎培先生把职业教育定义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其中除了过硬的技能,对接未来岗位群、职业群的综合职业能力更是“乐业”的根基,语文课程作为中高职公共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职教性、工具性、人文性和基础性的地位与特征,在服务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专业学习、终身学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具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阵地。

二、研究設计

(一)调查样本

2019 年12 月我们特地去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和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走访,对下列人员进行调研。中职学生: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100 人;中职教师: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中职教师20 人;高职学生: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100 人;高职教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师20 人。

(二)研究设计

调研目的

①全面研究和提炼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的核心要素、内外部关系、逻辑路径及政策建议;②研制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的课程标准及建构不同课程实现有效衔接的教学实施策略;③转变传统的语文课程模式与课程理念,丰富中高职语文课程一体化的视角与方法;④搭建中高职一体化语文学习空间,实现移动学习、学分互认等课程实施一体化管理机制,以此促进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

调研形式

①文献和统计资料研究方式(网上调研),②问卷调查,③专家咨询,④GI 座谈,⑤现场考察,⑥毕业生反馈。

调研时间安排及内容

调研的时间安排。①准备阶段(2019 年11 月)。组成20 人调研组,围绕调研主题“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 进行调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究确定调研课题,拟定调研方案(含调研提纲)。制做调查问卷,并在国内外相关网站进行文献资料的调查。联系调研的单位及调研的对象,预定调研时间。②实施阶段(2019 年12 月)。围绕确定的调研课题,深入两所学校,了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与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现状,对被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调研。③形成调研成果阶段(2020 年1 月至2020 年4 月)。在认真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提交调研成果。

调研内容。依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经过数据录入分析后,再决定是否采取深度访谈的调研形式。①问卷调研。根据课型选择、教学改进及课程衔接等相关维度, 研制出“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调查问卷”,对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和无锡工艺职业学院学生等进行问卷调查。②调研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学生。调研时间:2019 年12 月19 日;调研内容:语文学习兴趣与课堂表现、语文课型选择、语文教学改进、语文课程学习的意义、语文教学手段的选择和对语文教师的看法。③调研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调研时间:2019 年12 月19 日;调研内容: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评价机制、语文激趣方法、教学效果、学生后续学习、课程衔接和管理与质量。④调研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调研时间:2019 年12 月20 日;调研内容:语文课程设置、语文课程类型、语文教学改进、个人语文能力和语文学科认识;⑤调研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师。调研时间:2019 年12 月20 日;调研内容:高职语文课程标准、中高职语文课程规划、中高职语文课程衔接的难点、语文教学的聚焦点、语文能力和素养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

调研准备

调查是发言权的基础与前提,提高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的质量,必须从语文课程调查研究开始。

制订调研计划。①成立调研小组,明确小组分工;②确定调研目的,确定调研对象;③进行文献研究,制订调研计划;④设计问卷调查,设计访谈提纲;⑤确定调研时间,确定调研方法。

对接调研单位,联系调研对象。①确定调研时间, 明确调研对象;②确定样本量,印制调查问卷。

保障调研活动实施。①制订出行路线,②安排调研费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研结果

中职学生语文课程设置及逻辑路径调研笔者对100 名中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 份。调研结果显示,在课型选择上,51.2%的学生选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30%的学生选择口语交际;在教学改进上,74%的学生希望改进教学方式,选择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习方式的达到60%;在课程学习的意义上,68%的学生看重打基础和增强表达能力,100%的学生看重语文对未来发展的作用;在教学手段上,85%的学生渴望多媒体,70%渴望课外活动;在对语文老师的看法上, 90%的学生更看重语文老师的幽默感。

高职学生语文课程设置及逻辑路径调研

笔者对100 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收回问卷100 份,有效问卷100 份。调研结果显示,在课程设置上,24%的学生认为课程重叠;在课程类型上,相比较传统的课堂, 50.1%的学生更倾向于文学社团;在教学改进上,75%的学生希望改进教学方式,将课内与课外结合在一起,30%的学生希望改进态度;在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上,80%的学生认为语文和生活及其他学科有联系,有影响作用,10%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学习并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核心素养上,100%的学生看重语文核心素养对未来发展的影响,他们有强烈的继续深造的愿望。

中职教师语文课程标准评价机制调研

笔者对20 名中职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困扰他们最大的是中高职衔接评价机制,通常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评判学生所学,与传统文化脱节,与社会脱节。在语文课堂上, 中职语文教师看重的是与学生的互动性,中职语文教师很少与高校教师交流,认为3+3 学生管理与语文学科学习的质量不如五年一贯制:语文学科整体规划难,目标定位难,所学成果与评价难控制。

高职教师语文课程调研

笔者对20 名高职语文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高职教师觉得高职学校倾向于对学生采取终结性评价重于过程性评价,评价机制需改进,校际资源共享仍不够。

中职学生语文课程调研

笔者对20 名中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表示选择3+3 的目的是更好地就业、考证,对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期望比较高,更倾向于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平时学习中更倾向于参与各种竞赛提高语文的综合水平。

高职学生语文课程调研

笔者对20 名高职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对中职阶段的印象是教学方式单调,师生交流太少,高职学校实行了学分制,中职学校并没有实行学分制。比起课堂教学,高职学生更倾向于文学专题的阅读与鉴赏及文学社团,更看重的是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未来的规划。

(二)研究发现的内容

语文授课内容不一

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有统一的课程标准,高职校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课程内容,没有统一标准。专业不同,课程不同, 学时不同,教材不同。

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有差距

中职学校语文课以理论教学为主,受学校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同时,因为学生素质的差异,很多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没能得到很好的应用,或运用效果不理想。目前语文作为一门通识文化课,是中职学测内容之一,学生学习的目的更主要为通过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对学生应用的要求较低。高职学校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强调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运用分析的能力。

语文课程教学理念的偏差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将语文课程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各个模块的课程内容是不同的,而高职语文则更多关注学生从业实力的提高, 过多关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忽视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中高职语文课程“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高职语文课程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语文课程评价方式的差异性

中职语文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但评价方式和主体单一化;高职语文更加注重语文的实际应用性,更多采用学分制进行终结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的差异使衔接出现了难题。

四、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及建议

(一)与专业对接,建构一体化的语文教材体系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物质载体,在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时,需要考虑的是中高职衔接的实际需求,并与职业教育的特色相结合,加强课程一体化設计。合作学校双方应该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交流,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分析语文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并与专业对接,科学设置各阶段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内容,明确中职阶段的语文内容和高职阶

段的语文内容,推动中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的衔接贯通。在语文课程的横向分布上,可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每一模块都有中职版和高职版两种形式。其中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安排的限定选修内容,按专题分专业大类重组课程,注重实用性;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需要而设置的选修内容,主要侧重于语文实践活动和职业实践活动等。

(二)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灵活多变的中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情感的主要载体,因此语文学习的关键是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因此,不能单一地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强调语文实践课和活动课的教学方式。职业语文课程学习的关键是创设职业活动的实践环境,根据语文教学内容、专业、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增加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体悟,在实践中提升,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职业终身发展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并结合专业特点建构教学模式。

(三)树立正确的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在教授课文时不应简单地讲纯理论知识,而是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文课程作为一种公共基础课程,应注重公共性与未来的职业素养,如多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设计活动方案等竞赛,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为锻炼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提供平台,为进入高职校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中高职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未来升学及就业的需要,还要使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获得持续发展。

(四)建立多元化、动态化的职教语文学习评价体系

课程评价方式的衔接是实现中高职语文课程有效衔接的重要保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体系,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二是评价内容与方式多元化,文学专题的阅读与鉴赏及文学社团的活动参与度,顶岗实习体会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方式与内容,增加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让语文成为“说话”的文字“,倾听”有意义的成分,从而推进职教系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优秀传统文化长效机制建设;三是对不同专业学生因学习模块不同进行动态评价;四是开展学分认证,将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评价衔接起来,提升语文素养。

(五)互通有无,加强校际资源共享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以分段教学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科研协同,在此基础上更宏观地把握与相互指导,推进双方师资队伍的互补共享,从而实现真正的衔接。

人文素养的灵魂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语文是传承文化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作为中高职衔接体系下的语文教学更要努力优化人文教育环境,转变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建构一体化的语文教材体系和多元化、动态化的评价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开阔中高职语文课程理论研究的视界,促进有效衔接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EB/OL][. 2020- 01-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2/t2020 0226_424148.html.

[2]邰宇. 中高职语文课程的衔接:问题与对策[J]. 江苏教育研究,2013(36).

[3]蔡榕滨. 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衔接之思考[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4]卢净. 中高职贯通班级语文课程的有效性衔接研究[J]. 文教资料,2016(3).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语文课程
从夯实“双基”到培养“核心素养”之变——简析近二十年语文课程目标发展演变之路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与乡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