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活动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协同创新研究

2021-11-15 22:49徐丽静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家国传统节日情怀

徐丽静

摘要:每年的中秋、国庆等节日,很多人似乎已经忘却了节日的本真,淡化了节日特殊的意义和承载。节日活动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协同创新研究主要是结合节日背景开展活动,构建1个主题3个学段X个活动的节日活动分层模式。学生随着年级变化通过六次同一个节日不同内容但文化内涵层层深入的活动深化节日内涵。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让节日的人文情怀充实起来,充分发挥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

关键词:节日活动;家国情怀

1.节日活动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理论依据

1.1家国情怀。近代的“家国情怀”带有很强的积极、正面意义。它具有时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超越民族、意识形态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建设、国家统一、展现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开始发挥作用。我们当前所说的家国情怀就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理念。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关于利用中国节日模式在小学生家国情怀协同创新机制打造过程中进行运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做出的研究却是比较多的,学者党辉指出中国节日作为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基本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中国节日具有无可替代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传承文化和顺应历史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老师可以在活动中对节日文化内涵的内在活力进行激发,选取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法定节日、中国法定纪念日的文化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培养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学生。

国外有关在节日活动中對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行培养方面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了,英国学者指出可以在节日活动中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进行渗透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改善方面进行研究,而且还将教师组织节日活动促进学生家国情怀有效培养效果提升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教师对中国节日活动教育价值的认知水平会对学生家国情怀协同创新改善方面有很大影响的结论。

综上所述,国内外在借助节日促进小学生家国情怀有效培养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但是有关利用中国节日活动对小学生家国情怀协同创新方面的文献研究比较少。

2.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理论内涵

2.1节日活动理论内涵。节日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枢纽,是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载体。以中国节日而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也是中华文明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和道德伦理的集中体现。中国节日是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中国节日中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法定节日(例如:国庆节、元旦节、建军节、建队日等)、中国法定纪念日(例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学雷锋纪念日、香港回归纪念日等)。

主要是结合节日背景开展的活动,如在端午节组织包粽子、画扇面、赛龙舟活动;国庆节举行歌颂祖国演讲赛;学雷锋纪念日开展小雷锋志愿者活动。中国节日活动主要是针对可以让小学生家国情怀得到有效培养的节日活动。

2.2家国情怀理论内涵。是指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在实践中将其进行发展和推进的思想和理念,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及仁爱之情。家国情怀的实现对个人修养、亲情、心怀天下进行重视。不仅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等传统文化有关系,更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在构建幸福家庭及强化公民意识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3.以节日活动为载体培养小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路径探索

3.1节日活动构建模式。一个节日三个学段六个年级,构建1个主题3个学段X个活动的节日活动分层模式。学生随着年级变化通过六次同一个节日不同内容但文化内涵层层深入的活动深化节日内涵。结合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利用中国节日活动实现小学生家国情怀协同创新策略进行总结。不同学段学生在参与中国节日活动的积极性不同,加大了小学教师借助中国节日活动实现小学生家国情怀协同创新研究策略的难度。

通过本论题的开展,结合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六年为一个周期,利用中国节日活动实现小学生家国情怀协同创新策略的研究。结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对应的中国节日活动开展模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对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让学生的爱家兴家意识、爱国主义情怀等方面的素养得到有效改善。并强化对中国节日活动在小学生家国情怀协同创新研究方面重要性的认识,提升教师借助中国节日活动制定小学生家国情怀策略开展的能力。

3.2节日活动分层目标。小学阶段可根据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分为低段、中段、高段。节日活动应当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活动内容。

【小学低段】

认知目标:初步认识中国传统节日名称、日期,对传统节日的习俗有简单的了解。

能力目标:根据节日习俗特点和父母一起营造过节氛围,用绘画等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过节情况。

情感目标:乐于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经验,体会家庭中过传统节日喜悦、和谐的氛围。

【小学中段】

认知目标:通过搜集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的由来、意义。

能力目标:根据传统节日的习俗,通过手工制作了解、交流习俗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情感目标:有过传统节日的欲望,通过活动感受节日中与他人交往的乐趣和美好,培养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

【小学高段】

认知目标:通过搜集资料,乐于与他人交流传统节日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形成原因和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大胆充分地表达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朗诵、研学等实践活动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使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并能够积极传递这份民族自豪感。

3.3节日活动设计范例。节日活动以小学六年为一个周期,根据不同年级阶段特点和节日的文化内涵设计X个活动,活动设计符合年级、学段的递增,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从“识”节日中收获节日背后“实”在的文化内涵的熏陶。以端午节为例:

一年级知端午、画端午。学生从认识“端”“午”这两个字入手,从字源讲解到初步了解“端午”的来历,并带着同学们端端正正写下“端午”这个词语。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和家人一起营造过节氛围,并用画笔画下自己怎样和家人过端午。

二年级“扇”行传端午。同学们各自说一说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了解端午节赠扇子习俗的由来,并动手制作、绘画扇子赠送亲友。

三年级“粽”情话端午。同学们知晓吃粽子、系五彩绳的习俗,说一说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包粽子。

四年级话端午、赛龙舟。同学们通过讲故事,了解端午节祭祀龙图腾的来源,并由此引出赛龙舟的起源和各地特色。同学们分小组制作龙头龙尾,展现端午龙舟文化。

五年级人文情怀传端午。同学们查阅、整理资料,交流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还有哪些起源说,纪念屈原表达了中国人怎样的情怀,并在班级中开展讲屈原故事,排演《屈原》短剧在校园剧场进行展演。

六年级人文诗情化端午。同学们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交流关于端午的诗篇,体会诗篇表达情感,通过朗诵比赛、毛笔书法等形式深入地解读端午文化,把端午节折射出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综上所述,我们都在思考“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应该怎样做,才能肩负起这个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J].林容华.海峡教育研究.2020(01):59-62.

猜你喜欢
家国传统节日情怀
家国情怀的乡土文化“软着陆”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传统节日礼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谁咬得更厉害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黑白情怀
初恋的情怀